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2019-11-18 21:17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国术初试射箭

中央国术馆,全称是“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由张之江先生等创办,建于1927年。

在我以前的文章当中,讲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武术家,他们大多数人都有“国术馆”背景,在民国的几次国术大考当中也都有出场,有的是评委,有的则是参与考试获得了很好的名次。而那几次国术大考,我们零星地谈过一点,但从来没有系统地交代过它的考试制度,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年的“国考”是怎样的。

首先,“国术考试”的诞生与“国术馆”的性质息息相关。“中央国术馆”与早年间的“中华武士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民间团体,另一个是政府机构。

由于张之江等人撺掇民国政府搞了官办的“国术馆”,并且一切开销均由财政部直接分拨,那么理所当然的,“国术馆”就是中央政府直管的政府机构,而作为政府机构来说,是需要有工作成果的,他得有一些东西表现出来给公众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以表示它们不是吃空饷,“国术大考”就是国术馆想出来的主要活动,也是官办国术馆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所以国术大考这个东西它有点像是我们今天的年终汇报,都是一种对上级进行的阶段性工作交代,对民众而言则是专门用来刷存在感的。否则如果只按照“强身健体”的口号,那闷头练习就可以了。

当然国术大考不可能跟普通的工作汇报或者现在的学校考试一样,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举行一次,民国总体来讲生产力还是不高的,这种国家级的国术大考,总共也只举行过两次。

根据《国术考试条例》和《细则》规定,国术大考的制度极其复杂。

首先,国术大考分为国、省、县三级,这三级考试再分为文科和术科两类。文科就不必说了。术科考试实际上就是国术竞赛,它又分为预试和正试两个层次。

预试有搏击、摔跤、劈剑、剌枪、拳械五个项目,三项通过者为合格,可以参加正试。

正试又分为初试、复试、决试三轮。

初试按体重分成五个级别,参加者用抽签配对的办法进行搏击、摔跤、劈刺、刺枪四个项目的考试,经淘汰升入复试,最后选拔三人进入决试。

这个考试制度虽然复杂,但是我们从今天来看,其实是非常科学和公平的,甚至都已经有了体重分级制度,要知道很多人都认为传统武术比赛是不分重量级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民国十七年十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国考”实际具有实验性质,所以第一届“国考”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规则进行。

第一届“国考”的大概流程是选手先要参加初赛,初赛内容包括刀、枪、剑、棍、拳的套路演练,演练及格后,再参加对抗项目。对抗项目有散手、短兵、长兵和摔跤等。

除此以外,别的制度临时更改的还有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初试之后,来自南方的参赛选手们全军覆没,不得已只好临时重新划分区域,南北方选手分开比试。虽然号称南方实力最强的两广国术馆没有派选手参加,但还是能够说明当时全国各地的国术考试发展很不平衡。

第二次“国考”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在南京举行,这一次基本上就是严格按照已经出台的《条例》和《细则》进行了。除了这两次“国考”以外,不少省、市、县国术馆也都举行过选拔赛和地方性的比赛,各地比赛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遵照中央国术馆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虽然“国考”只举行了两次,但它对于后续的武术比赛影响深远。民国二十四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上,国术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并且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了拳术、器械、摔跤、射箭、弹丸、踢毽、测力七个比赛单项。

这种制度来源于当时的武术观念,大家承认“国术”的结构是多元的,它不光包括了传统武艺遗存在民间的多个独立项目,比如拳械套路演练、有徒手和长短器械格斗,又将自古以来与武术相辅相成的摔跤纳入其中,还包括了与传统武艺有密切关系的射箭、弹弓、毽子和力量测试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各级国术馆训练与传播的内容,也是学校国术活动的内容。只是受“国术”普及水平的限制,参赛的大多数运动员只能选报其中一两个单项,但也会出现兼报多项的情况。比如青岛的杨为傅报了摔跤、测力、射箭、拳术四项,浙江王志华报了拳术、器械、摔跤、射箭四项,等等。

我们之前曾经提过的王子平,也在第六届全运会上担任了裁判工作,而且担任的不是武术裁判,而是摔角裁判。那个时候,一个国术家,是不能只靠演练几下套路来敷衍人的,如果拿不起大枪,不会摔跤,不懂擒拿,不能从事拳械格斗运动,没有足够的武学综合素养,是称不起“国术家”,更登不得武坛上座的。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建国之后,1953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与竞赛大会,项目设置和竞赛制度等都保留了“国术大考”的某些特点,并且由于增加了很多“国考”所没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管理和宣传上也克服了国术馆时期的许多弊端,从而使得这次大会的盛况空前。许多老武术家都是举家参会,算是国考制度发展的高峰。

只可惜这种盛况只是昙花一现,1955年武术开始“收缩与整顿”,对“唯技击论”的批判,一刀砍掉了所有的对抗项目,而以套路为主的竞技武术也越走越偏,发展到极致甚至出现了“板凳破步枪”一类的对打套路,以及“反修拳”、“语录拳”等奇奇怪怪的东西。民间把这些东西称为“革命样板拳”,这些“样板拳”长期独领武坛风骚,不但原属于“国术”范围的很多对抗性内容消失,连传统套路都失传了不少,武术变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着实可叹。

猜你喜欢
国术初试射箭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小熊射箭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运用心理学定律管理班级初试
学射箭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大众视野中的1929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
——以《申报》和《益世报》相关报道为例
谁是射箭高手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