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五型”特质

2016-02-09 15:24史为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型马克思主义者广大青年

■ 史为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五型”特质

■ 史为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并赋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群体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将经历一个成才、成熟和定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逐渐养成“五型”特质:“信仰型、学习型、创新型、奋斗型、修德型”特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具备这五种特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良好的示范作用,才能确保为执政党输送充满活力和能力的人才资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五型”特质青年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了有关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表达了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关注、关心和关爱,提出了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期望和要求。尤其是每逢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都同优秀青年代表面对面地交流座谈,并围绕明确的主题和时代任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敢试敢为、勇做先锋[1]。习近平在给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成长发展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明确了重要抓手,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赋予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征。本文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凝练为“五型”特质,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信仰型、学习型、创新型、奋斗型、修德型”的“五型”青年。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型”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特征,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原因。可以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进青年,具有鲜明的“信仰型”特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熟定型,实际上是这一优秀青年群体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者的过程,是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最高精神追求的体现,是人们最深层次的力量源泉。坚定崇高的人生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对于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言,人生的精神支柱必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生信条和理想信念。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坚定地拥护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并且甘愿为实现这一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而贡献青春力量[3]。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善于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同时,要从内心深处接受马克思主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上升到精神境界,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身的信仰追求,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群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发展中的重要生命线。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拥有成长成熟的领航旗帜和发展方向。

(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列宁指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这也就是共产主义培养教育、训练的基础。”[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5]选择了做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注定选择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始终不渝地奋斗。马克思恩格斯最突出的精神品质,就是为全人类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不懈奋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作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选择责任与担当,主动担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许多优秀共产党员都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中,投入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中,这就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发展树立了光辉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持久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者的有机统一,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应成为勇于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自己青春力量的优秀青年群体。

(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壮大、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时刻不忘自己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力量,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型”特质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学习,也是习近平同志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不仅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还要求广大青年“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7]。如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而培养“学习型”个人则是基础性的工程。在微信息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始终处于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状态,展现出“学习型”个人或“学习型”青年的特质。“学习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先进青年群体,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素养的形成,必须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青年人如果想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真正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广大青年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且能够不断总结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第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的学习,树立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贯彻和应用。第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辩证发展的观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8]。第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尤其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明辨是非、决断选择的能力,进而准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

具有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特质之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有崇高的信仰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做到“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9]。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活跃、认知能力强、可塑性较强,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是非常强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必须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并且与本职岗位及今后发展有关联的知识和技能。“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10]。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要善于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以保证在未来社会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三)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改变,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未来社会,教育与劳动将是一种双向循环,教育将伴随人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11]。学习,是青年的立身之本,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早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的严峻现实,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必要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认认真真、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地学习,始终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还需在形成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担当、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型”特质

习近平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2]。重视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的创新能力,推进青年的创新实践,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当代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将会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创新品质,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中逐渐养成“创新型”的特质。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实践的先导,是人们进行创新创造实践的出发点和前提。创新意识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的实践,就很难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绝不能固守马克思主义,而是要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创新创造的特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勇立创新创造的潮头,把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去关照,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青年创新型人才的特质,他们理应成为社会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先进青年群体。他们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磨炼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强意志,养成“探求真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而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展现创新能力,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

(二)高超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也是一个政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具有高超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凭着这种高超的创新能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各种考验和风险,促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以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在新的形势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敢为人先,“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3],在“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自觉的创新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自觉地投身于社会实践,经受得住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践尤其是创新实践的过程,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过程,是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做空想家、空头理论家,也从来不做过客、不当看客,而是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勇于创新,在创新创造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锻炼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探求精神,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超越了书本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型”特质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1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扎根,在行动上落实,进而锻造出鲜明的“奋斗型”特质。

(一)在思想上增强艰苦奋斗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岗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都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年代的具体体现。艰苦奋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同样至关重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支撑。当代中国青年成长于和平发展的环境,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艰苦环境和基层工作的磨炼,因此他们更需要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言,越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深刻认识到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扎根,自觉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做到甘于吃苦、勇于奋斗。

(二)在行动上落实艰苦奋斗精神

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言,艰苦奋斗精神同样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在生活中内化为一种崇尚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作风,在实践中转化为不畏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行为方式。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当代中国国情中凝练出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得以不断生长、壮大并传播开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活动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要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中,并将艰苦奋斗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修德型”特质

道德,不仅是兴国之策,还是立人之本。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特性。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开发,更要重视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15],做新时期的“修德型”青年,养成“修德型”的特质。

(一)加强道德修养,重视健康人格的养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广大青年中理应成为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表率。他们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创新潜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广大青年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道德素质方面应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养成,需从“四心”入手,即培育自己的仁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和羞耻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须怀有仁爱之心,形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须怀有责任之心,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主动为别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先进青年;须怀有同情之心,当他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一种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思想动机和实际行动;还须怀有羞耻之心,懂得什么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懂得去追求高尚和美好的东西[16]。

(二)注重道德实践,注重良好行为的示范作用

良好的品德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涵养,在言行举止中得以体现,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加以巩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示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社会实践场域,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保障。因此,组织纪律性和政治规矩意识也应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特质之一。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树立明确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自觉用党的纪律和规矩来约束自己,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做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注重道德实践,既要有高远的立意,又要有平实的立足。一方面,不忘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热心报效祖国,积极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继续前进,选择正确的成长路径,始终保持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从做好小事、管好细节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17]。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好地发挥良好行为的示范作用,才能够确保为我们党长期执政输送充满“活力”和“能量”的人才资源。

[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2页。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页。

[3]肖红新:《思行如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3页。

[4]《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2页。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21页。

[6][7][9][10][12][13][14][15][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0、172、173、51、59、51-52、52、172、173页。

[8]王向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0-152页。

[11]黄志坚:《黄志坚青年研究文集》(一),北京: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

[16]黄志坚:《黄志坚青年研究文集》(三),北京: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7页。

(责任编辑:任天成)

2016-07-06

史为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本文系2015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课题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编号:BJSZ2015ZL02)、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动力源泉研究”(课题编号:15KDC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五型马克思主义者广大青年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构建实效性德育团队的几点思考
庆安县 全力打造“五型”机关事业党组织
浅谈在服务工程建设中推进“五型”团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前景——从毛泽东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列斐伏尔:空间及其生产——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险
领导人身后的政治荣誉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