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五星墙头的构造工艺与文化性探析

2016-02-10 01:13林卫新李建军
关键词:潮汕地区山墙潮汕

林卫新, 李建军

(广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潮汕地区五星墙头的构造工艺与文化性探析

林卫新, 李建军*

(广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结合对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市的实地调研,解析潮汕地区传统建筑中五星墙头的构造工艺,讨论其丰富的样式及不同文化蕴意,对说法不一的五星墙头在建筑中的运用规则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五星墙头形成了特色的构造传统做法,成为潮汕传统建筑的特色部位;②五星墙头的形式变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形式深受五行学说影响;③五星墙头的运用规则,首重环境,其次是朝向,依五行相生相克原理2者互相结合,强调人、建筑与自然3者之间的和谐统一;④地域文化渗透导致不同地区间建筑工艺与文化寓意存在一定的变异,五星墙头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文化含义,而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装饰符号.

五星墙头; 传统民居; 构造工艺; 文化性; 潮汕地区

“厝角头”是潮汕传统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被认为是潮汕民居特有的建筑符号[1-5].所谓“厝角头”是潮汕地区对封火山墙的称谓[6],俗称墙头,是潮汕民居建筑侧立面——山墙的重点装饰部位.民间普遍认为住宅风水因素关乎屋主命运,故在设计上讲究契合五行,从而形成典型的“五星墙头”.这些山墙高出屋面,在墙尖下垂带部位做成层层跌落的线条,以变化的轮廓线来取得装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潮汕独特的构造工艺和丰富的建筑文化蕴意.

1 五星墙头的形式与构造特征

潮汕传统建筑的山墙装饰主要由五星墙头、垂脊以及楚花3部分组成,其中五星墙头是核心部位,由板线和画肚组成,垂脊和楚花分别是板线和画肚的延伸,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五星墙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

五星墙头的板线为多层构造线的组合,曲直相接,层次分明,富有动感.在板线下面为画肚,伸入墙头部分称为小画肚,垂脊下方部分称为大画肚.画肚有单层画肚和多层画肚之分,其装饰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墙头下方是楚花,位于山墙正面穿托脊檩的部位,也叫山花、肚腰或肚腰掼(掼是提或挂的意思),通常装饰有化龙鱼、花篮等嵌瓷工艺(图2).沿墙头板线向下延伸的抬起部分称为垂脊(俗称垂带),脊端顶部常装饰以人物为题材的立体嵌瓷(图3),侧面通常饰有以草纹为题材的彩绘或嵌瓷工艺(图4).民居建筑在楚花下面一般开有小窗,窗的形状与墙头样式对应.这种装饰手法既巧妙地解决了侧立面与屋面连接过渡处的收口问题,又提高了建筑的艺术形式的美感,丰富了视觉效果,使山墙成为吸引视线的亮点.林凯龙曾感慨“这些高耸冲出的墙头,与西方的哥特式山墙一样,易于将视线引向苍穹”[7].

图1 五星墙头的构造Fig.1 Structure of Wuxing gable

五星墙头的设计,既注重特色的工艺装饰,又讲究形式上的变化,因而丰富了建筑侧立面的艺术效果.

五星墙头的形式深受五行学说影响,其命名与堪舆学中山形的命名相同,分为金、木、水、火和土等5种基本形式,金形圆而足阔,木形圆而身直,水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在这5种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变出大幅水式、龙头楚花火星式、金拓水式和卷花水式等样式(图5).如此,便赋予了建筑山墙以五行属性.

图2 楚花装饰Fig.2 Decorations of gable

图3 垂脊脊端装饰Fig.3 Decoration of side ridge

图4 垂脊侧面与画肚连为一体Fig.4 Colorful drawing of side ridge

图5 五星墙头基本形式及其扩展型样式Fig.5 Types of gable

2 五星墙头的形式用法

五星墙头在潮汕传统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样式选择上有十分严格的讲究.火星墙头通常运用于庙宇或祠堂的明间正脊,象征香火兴旺[8].如澄海鸿沟乡的三山国王庙以及4座大宗祠.金星墙头既可用于神庙,又可用于民居,与神主的性质或民居的朝向讲究有关.如达濠三河村的民居和澄海盐灶乡的北帝庙.木星和水星墙头主要应用于民居之中,用以化解建筑坐向之间的相克关系,从风水的角度获得微环境的改善.木星如汕头沟南村;水星如达濠广澳村.实地考察发现土星墙头在建筑中比较少见,偶见与照壁结合,多开旁门.如朝阳萧氏祠堂旁边一民居.五星墙头的用法极其复杂,本文将调研所见的各式墙头的用法归纳见表1.

表1 潮汕民居各式墙头用法略表

实地调研时,当地百姓大多会表达出这样一种意思:“厝局”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屋主的运程与财禄.如今,随着小洋楼时代的到来,五星墙头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已很少出现,从事传统建筑建设的老工匠也无法说清楚五星墙头的用法,因为他们“只管出工,不管门道”.因此,关于五星墙头的应用法则,如今已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说法.目前民间主要流行3种说法:①屋主生辰八字决定法,通过分析屋主生辰八字的五行属性,采用有利于命卦的墙头样式,即“择局”,或者,风水先生根据主人的五行,缺什么就做什么式样的风火山墙,如主人五行缺木就会选择做木式山墙,缺火就做火式山墙[2];②环境决定法,根据周围环境和地形特征来选择墙头样式,以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满足五行环境的平衡;③朝向决定法,以八向五行属性的相生相克原理,来选定墙头样式[9].结合对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市的实地调研情况,下面对以上3种说法逐一进行讨论.

假如第一种说法成立,那么有4个问题无法解释:①潮汕先民建造房子,不仅是为解决居住问题,还考虑传代子孙、光宗耀祖,不可能只考虑自身的情况,同时,因家族各人的生辰八字不同,同时住于一檐之下,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利,也不符合潮汕人世代同堂的思想观念;②在调研中发现有整个村落或某个片区均使用同一种样式的墙头(图6),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屋主生辰八字属性都相同;③神庙建筑的神主生辰不明者,该如何决定墙头样式?根据实际案例同一神灵在不同村落的宫庙建筑墙头样式有所不同;④祠堂建筑中多采用火星式墙头.此外,因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大多数建造于解放前,屋主大部分已不在人世,这个说法很难考究.因此,生辰八字决定法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图6 统一金星墙头的村落Fig.6 An entire village with one same type of gables

第二种说法是地形环境决定法,这种说法是根据村落周边的大环境或者街巷的小环境来决定墙头的样式,由风水先生根据“四局法”择定厝局.从实际案例来看,这种说法比较有道理.首先,在潮汕地区的多数村落中,民居建筑的山墙装饰通常以某一种样式的厝角头为主,其它样式比较少用,这说明墙头样式的选择可能与村落的大环境有关.其次,大多数神庙,特别是地头神庙的墙头样式与民居的墙头样式是统一的.潮汕有句俗语,叫“庙立族聚”,意思是每一个村社都有一座地头神庙,在庙的周围分布着统一朝向合厝角头的民居建筑,这说明村址选择是建立在对环境全面勘查的基础上.同时,民间有这样的讲究,即左右相邻的2座房屋的墙头样式必须一致,以示彼此之间平等和谐相处,这说明墙头的选择受到周围小环境的影响;还有,某些用于填补村落风水缺陷的神庙建筑的墙头也说明了环境对厝角头样式的决定作用,如澄海鸿沟乡鸿一村玄天上帝庙,其神性属水,用以克制火形的莲花山,故其墙头的样式均为金星墙头,以金旺水,以水制火,符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又如澄海樟林乡南极大帝庙的墙头为木星墙头,其用法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种说法是朝向决定法,这种说法主要是依据宅向与屋主命卦的对应关系,把宅向分为东四宅和西四宅,先由生肖来选择宅向(震、艮、坎、乾、兑、坤、离、巽),再按五行生克原理,由朝向决定墙头样式.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在汕头河浦的八卦村中,各种朝向都有统一的墙头样式,在潮汕各种寨式建筑中也比较常见,如澄海南盛里、南田里等.这说明朝向对墙头的选择是有影响的.但每种宅向所居住的人,其命卦与宅向是否都吻合,已无法考究.从命卦这个角度来看,这与第一种说法有点类同之处,即都是由人的生命信息来决定墙头样式,但实质意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中间借助了“宅卦”的理论依据.宅卦因命卦而生,却不因命卦而变,即8种朝向已确定,关键问题是屋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宅向.另外,依照潮汕平原的地势,东南临海,西北面为武夷山余脉,因此在村落选址中,确定民居背山面海的坐向成了最佳选择,即以巽、巳、乙、辰向的村落居多.因为北方五行属水,南方属火,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水生木,木生火,顺应五行相生原理,所以木星墙头在潮汕地区随处可见,是应用最广的墙头样式. 山墙形式与朝向见表2.

表2 潮汕村落山墙装饰案例列举一览表

以上分析说明,在墙头样式的选择定则中,①环境是第一要素,特别是山峦与水体,它决定了村落的坐向,这种坐向就是“厝局”;②建筑周边的小环境,对建筑的气场也有影响,如异形建筑物、街巷走向、庙宇、祠堂、河流等;③在五行环境平衡的前提下,再以四局分金来决定墙头样式.所以环境与朝向是决定山墙样式的2大要素,2者互相结合,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优化前者,其遵循的原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④在某些村落里,有发现命相与厝局相冲的,风水先生主要采用更改门向的方法来处理,这是特例.潮汕建筑山墙丰富样式的运用,突出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关系,体现了地方百姓美好的愿望与精神追求.

此外,王其均在《中国古建筑语言》一书中对泉州民居的描述提及五行墙头:“五行山墙在于其5种形式的变化,即有金、有土、有木、有水、有火,大多结合应用,即在同一座住宅中同时出现这5种形式.”[10]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在同一建筑中同时出现5种墙头样式,这在潮汕传统建筑中是罕见的.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与闽南建筑同出一脉,在建筑形式上有共同的文化渊源,但随着地域文化的渗透,有些建筑工艺与文化寓意存在一定的变异.可见,随着建筑文化的发展以及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五星墙头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文化含义,而作为地方建筑的重要装饰符号.

3 结 语

(1)作为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标志性符号,五星墙头的构造特征与装饰工艺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构造传统做法,成为潮汕传统建筑的特色部位.巧妙地解决了建筑侧立面与屋面连接过渡处的收口问题,又提高了建筑的艺术形式美.

(2)五星墙头的形式变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形式深受五行学说影响,并赋予了建筑山墙以五行属性.五星墙头的形式差别及其在运用上的讲究,充分说明了地方百姓对环境的依赖和对大自然顺应心理,并在建筑上表现出服从于自然环境的思想认知,强调人、建筑与自然3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3)关于五星墙头的运用规则,如今已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统一说法.本文认为环境是第一要素,从大环境到小环境逐层影响.在五行环境平衡的前提下,再以4向8方来决定.因此,环境与朝向是决定山墙样式的2大要素,2者互相结合,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优化前者,其遵循的原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虽然不乏少数特例,但是潮汕建筑山墙丰富样式的运用,突出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关系,体现了地方百姓美好的愿望与精神追求.

(4)随着地域文化的渗透,不同地区间有些建筑工艺与文化寓意存在一定的变异.五星墙头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文化含义,而作为地方建筑的重要装饰符号.

[1] 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26.

LU Q.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Guangdong[M].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8:226.

[2] 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中卷)[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11.

LU Y D,YANG G S.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in vol Middle)[M].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4:511.

[3] 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8.

TANG G H. Hot and humid climat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M].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5:28.

[4] 罗意云.岭南传统民居封火墙特色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9.

LUO Y Y. Study o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traditional dwellings seal wall characteristics[D].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9.

[5] 崔垠.硬山民居建筑的地域技术特色比较[D].上海:同济大学,2007.

CUI Y.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hard-mountain houses[D].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2007.

[6] 梁林,陆琦,张可男. 岭南传统地域性建筑中封火山墙多样性的发展成因研究[J]. 建筑史,2014(1):141-150.

LIANG L,LU Q,ZHANG K N. Study on the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high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gable[J]. Archit Hist,2014(1):141-150.

[7]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238.

LIN K L.Chaoshan old house[M].Shantou:Shantou University Press,2004:238.

[8] 罗意云.浅议岭南民居封火墙[J].中华建设,2011(7):148-149.

LUO Y Y. The discussion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residential gable[J]. China Constr,2011(7):148-149.

[9] 黄素龙. 墙头变幻是厝角[J]. 潮商,2015,2:75-76.

HUANG S L. The wall is changing gable[J]. Chaoshan Businessm,2015,2:75-76.

[10] 王其均.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54-255.

WANG Q J.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language[M].Beijing:Machinery Industry Press,2007:254-255.

【责任编辑: 孙向荣】

An analysis on the decoration arts and culture for the gables of the Chaoshan traditional buildings

LIN Wei-xin, LI Jia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Gable culture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oshan ancient architectures. By describing the decorative pattern, morphology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gable, the applying law of the gable is revealed; its design is mostly decided by outside environment, building orientation and some of the mystery strength, such as the hosts Mingge.

names of gables with Five Elements; arts of constructing; culture connotation; Chaozhou-Shantou area

2016-08-13;

2016-10-25

广东省“扬帆计划”市级资助项目——汕尾市“人才驿站计划”专项资金;广州大学校级教研资助项目——传统工艺实践与教学;广州大学2015年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资助项目(ZLGC201512)

林卫新(1974-),男,实验师. E-mail:1020779739@qq.com *通信作者. E-mail:Lijianjun@gzhu.edu.cn

1671- 4229(2016)06-0068-05

TU 80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山墙潮汕
陈沛捷 庄绿妮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绿山墙的安妮(五)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二)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