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支队级消防战勤保障能力的探讨

2016-02-11 21:02解燕宁李亚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支队大队物资

解燕宁,李亚林

(西安市消防支队,陕西 西安 710065)

关于提升支队级消防战勤保障能力的探讨

解燕宁,李亚林

(西安市消防支队,陕西 西安 710065)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不断增多,灭火救援和灾害处置任务加重,难度增大,对消防战勤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着眼消防支队级战勤保障现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如何立足长远推进支队级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以全面提升战勤保障能力。

战勤保障;体系;能力;消防支队

消防战勤保障体系自建设以来,随着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要建成公安部消防局战勤保障中心、总队战勤保障基地、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三级保障力量体系。战勤保障大队平时主要履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装备巡检与维修、军需物资发放、社会联勤资源管理、消防员职业健康保障等5项日常服务职责,战时负责本责任区内的装备物资、运输、生活、卫勤、社会联勤等5项遂行作战保障任务。原则上,市县3个以上中队联合作战或者作战时间持续2 h以上,支队指挥中心调度战勤保障大队负责遂行保障。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应具备3 h内将100人所需装备物资投送作战前线,并具备72 h全天候提供遂行作战保障的能力[1]。下面笔者探讨提升支队级战勤保障能力的措施。

一、支队级战勤保障工作现状

(一)灾害事故多样,灭火救援难度增大

近年来,各地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但消防力量建设严重滞后,消防队站布点较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缓慢,警力与任务间矛盾突出,高性能装备不足,实战化、基地化训练亟待加强,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消防力量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形势不相适应。如2010年“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5年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等重特大事故处置难度大,需要救援力量多。随着城市的发展,石油化工、地下空间、高层建筑等场所大量增加,化工产品大量使用,不确定危险因素增多,有毒有害物质威胁增大,这给灭火救援工作特别是灭火救援勤务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应急救援增多,战勤保障任务加重

受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2],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此类事件不可预测,发生后救援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在应对这些灾难与险情时,要求装备物资储备充足,后勤补给同步到位,战勤保障快速、灵敏、高效。2016年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不同程度造成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截止7月16日,消防部队参加救援8 331起,出动消防车(舟、艇)11 881辆(艘)、消防官兵71 692人次,营救遇险群众21 862人,疏散被困群众57 084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超过29亿。

(三)城市规划不足,战勤保障选址不佳

自2007年公安部消防局提出建立消防战勤保障体系以来,地级以上城市都建立了具有一定保障能力的战勤保障队伍。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参差不齐,经济、政策各不相同,受城市规划限制,有的在狭小的老城区改建,有的在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区新建,有的与执勤中队合用,发展受限。如西安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依托原支队车辆修理所建立,于2009年1月投勤,目前功能库室、修理车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新址地点较远,在完成遂行保障时物资供应时间长,降低了保障效能。

(四)保障标准不明确,经费没有单独列示

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没有单独经费保障,大队车辆更新、器材购置由支队根据工作计划视经费情况安排完成。有的战勤保障大队只负责运送物资器材,没有配备必须的保障车辆,储存的物资不能满足大型火灾的需要,不能给一线部队提供有效的后勤支援。在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2011〕330号)出台后,各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保障标准,由于战勤保障大队的作用和效益不能定性、定量的衡量[3],大部分文件对战勤保障经费未单独列示,地区投入差异较大。

(五)管理方式传统,信息技术应用较差

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信息化程度低,目前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装备管理系统对出入库器材物资进行管理,没有专门的战勤保障管理系统。对灭火药剂、特殊器材只能挂牌标注,管理方式传统。要保证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能够在高强度、长时间和复杂环境下持续进行,必须对保障物资进行科学管理。如果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器材装备、灭火剂大量储存,会造成过期失效和积压浪费,降低物资使用的经济效益;如果储存不足,又难以及时满足部队需要,可能造成火场供应中断,影响灭火救援工作。要做到精准保障、节约保障和及时保障,就必须与社会联勤单位深度合作。目前大多数支队虽然与辖区联勤单位签订了联勤保障协议书,但由于不是同一系统,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演练时社会单位不重视,物资保障不到位,演练效果大打折扣,没有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效果。

(六)专业人才缺乏,人员实战意识不强

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急缺,许多大队车辆维修人员、装备技师、战勤保障类车辆驾驶员都是身兼多职,遇到救援、演练等几乎全体出动。在岗人员大多是一些年龄偏大、准备复原(转业)人员,大队训练科目、内容和标准不规范,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对基层中队器材车辆巡检的主动性不够,服务保障的积极性不高,实战意识不强。目前,现役警力编制增长缓慢,官兵长期处于疲惫不堪的超负荷状态,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由于工资待遇不高、部队管理严格等原因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战斗力不强。

二、 推进支队级战勤保障体系建设

(一)超前谋划,建设战勤保障训练基地

随着城市发展,新的战勤保障大队可以依托支队训练基地合并建设,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便于出动、发展空间大的地方,辐射周边,要有单独的营房和训练基地,物资储备库要考虑长远发展,预留直升机起降的区域,为航空应急救援做好准备。考虑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性,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应考虑多重因素,如空袭警报,应有将战勤保障车辆疏散至相对隐蔽的集结点或地下掩体的措施[4]。在城市布局已经定型的情况下,以战勤保障大队为中心,根据辖区火灾特点,以执勤中队为依托成立战勤保障分队,实行集中保障、分片供给,充实物资储备,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可以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在城区重点方向布置小型供应站,以小点连大点,形成网状连接,全网覆盖。

(二)落实经费,实现战勤保障财政单列

结合修订消防法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将消防战勤保障体系纳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争取政府重视,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规划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经费和物资等保障,实现战勤保障财政经费单列。针对区域灾害类型和任务特点,明确战勤保障类消防车的配备车型、数量以及应急物资、装备储存的类别、数量,逐步完成储备任务。

(三)研发系统,实现资源信息互联互通

依托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研发警地资源共享的消防战勤保障信息管理子系统,强化战勤保障单位和社会单位在应急储备物资、装备调用等方面的互通互联。建议政府建设一个综合应急保障信息库,各行业完善专业库,保障关键设施装备,实现共建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45条明确规定:“根据扑救火灾的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但是对实战化演练没有明确规定。面对社会单位演练不积极的情况,建议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开展灭火救援演练。适时组织开展政府应急储备、部队可调用物资及相关企业储存物资情况调查,明确与联勤单位的储备分工,完善调用、运输、补偿办法。建立与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的运输联动机制,实现模块化储备、信息化管理、精准化调用,提高应急装备物资的快速投送能力。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完善消防战勤保障联勤联动机制,科学整合部队和地方保障资源,统筹协调平时和战时保障需求,确保消防战勤保障体系高效。

(四)落实编制,保证战勤保障良性运转

落实编制,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要编配不少于10人的常备保障人员,不少于30人的机动保障力量并登记备案。现役人员不足,可通过属地总队轮值轮训、招聘合同制消防员等方式解决。可招聘具有维修技术的合同制人员,提供与其技术水平相当的工资待遇(标准可参考4S维修店),每年进行考核,年底可参与支队合同制评优评先,使其在部队找到归属感,安心工作。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应强化战备意识,严格24 h执勤备战值班和一日生活制度。建立系统化的训练体系[5],在部局下发战勤保障业务训练大纲和年度实施计划后,规范战勤保障训练科目、内容和标准,打造专业化的保障队伍。

加快推进支队级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结合区域灾害特点和灭火救援实际,顶层设计,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解决城市发展迅速和战勤发展较慢的矛盾;解决救援现场复杂与作战力量有限的矛盾;解决联动机制缺失与信息网络不畅的矛盾;解决消防储备有限与社会资源闲置的矛盾,实现战勤保障与灭火救援行动同步响应、同步调用,为灭火救援的一线部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推动消防战勤保障建设实战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

三、提升支队级战勤保障能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加强器材装备管理知识学习。与器材装备供应厂家达成协议,邀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教学指导,熟悉器材装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定期对库存装备使用年限、采购日期和装备现状进行清查整理,按照“用旧储新、先进先出”的原则,加强战勤库存装备的维修保养,流转更新,确保装备应用在最佳使用期。

2.加强消防车辆维修技能学习。通过联系厂家、请教专家、短期培训等多种途径,判断常用消防车故障原因,明确坏损零件具体型号与所需专用工具,掌握车辆维修技能,能自主维修的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自主维修,避免消防车返厂维修时间长的弊端,最大限度的保障车辆执勤备战。

3.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战勤保障大队平时管理品种繁多、数量庞大的各类库存,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能够提升保障效能。另外,许多现代化的消防装备内含智能化电子设备,在维修时需要解决软件故障,抢修时如厂家无法到场,需自行诊断、检测、维修[6],加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信息化保障的技能。

4.加强相关领域知识学习。内部管理方面,学习财务保障理论,通过对财务标准制度、经费供应管理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内涵和要求,按程序办事,按标准花钱,做到财务保障有序。日常训练方面,随时学习新型技能,完善知识结构。2016年4月份,国家防总预测,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影响,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安徽省消防总队立即组织全省100余名骨干开展舟艇操作、水域救生等专业培训,推广规范橡皮艇侧翻自救等12个新型救援技术科目,部队抗洪抢险救援实战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加强训练,提高战勤保障能力

1.从难从严组织日常训练。消防部队在扑救大型火灾或处置突发事件时,时间紧、任务重,救援环境复杂,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使各类灾害事故出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烟气毒害、混合爆炸等极易导致消防员在瞬间遭遇意外[7],这对战勤保障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出警频繁、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战勤保障大队要提升训练水平、加强训练难度。在消防局战勤保障业务训练大纲未下发的情况下,基层战勤保障大队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训练教程,下发训练计划,明确训练思路和要求,把专项训练纳入平时训练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提高保障能力。一是针对物资繁杂、器材多样、故障复杂的情况,按照规定的训练科目、内容和标准,定期开展训练和考核,保证人员业务精、能力强,在接到命令后,能第一时间备好器材,赶赴现场,做好车辆抢修、装备供应等遂行保障。二是对各中队使用率高的装备进行巡检、维修,帮助各中队提升装备技师的业务能力,提升驾驶员对车辆的维护保养能力,及时排除器材装备故障,随后由受检中队对战勤保障大队维修人员技术进行评价,使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三是通过专家指导、小组竞赛等方式从难从严加强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器材装备了如指掌、救援现场思路清晰、技术保障得心应手。

2.从实战出发,强化预案演练。保障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平时训练和预案演练。在处置大型灾害事故时,大规模、长时间作战必然导致物资储备不足,这需要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制定、完善重大灾害事故战勤保障预案,在医疗、运输、机械、灭火药剂、抢险救援物资、生活物资方面与辖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相关地方单位签订联勤保障协议,完善调用、运输、补偿办法,努力实现与地方资源的共享共用。在熟悉预案的基础上,要从实战出发,强化预案演练,通过司令部组织的灭火救援演练,与联勤单位互相联动,每季度开展实战演练不少于1次,完善常态化演练机制。近年来,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事件增多,此类事件发生后,部队集结时间短,对战勤保障要求高,为了紧贴实战,陕西省消防总队定期组织“跨地(市)协同演练”。如在2015年“5·21”西安市长安区深井救援中、“8·12”商洛山阳山体滑坡增援中、2016年“4·25”铜川煤矿透水事故增援中,部队反应迅速、保障有力,演练效果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在日常训练、专项演练结束后,应组织进行保障情况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拿出改正办法,提高战勤保障能力。

(三)加强创新,提升战勤保障水平

1.理论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当前一些革新管理理论(针对战勤保障组织框架的创新、针对物资供应环节的创新)都是对战勤保障的有益探索,可以促使战勤保障管理的层次、环节发生变化,提升战勤保障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2.技术创新,研发升级新产品。当前,在消防部队车辆维修领域,存在着进口消防车配件依靠国外进口,采购周期长,配件价格高等难题;在器材装备领域,存在着消防厂家设计人员缺乏火场经验,产品性价比不高,使用受限制,不能适应火场实际变化等情况。如浙江省消防总队装备维修中心将3D打印技术成功引入消防装备维修领域,技术人员成功修复了某进口消防车的前雾灯边框。该雾灯边框国外供应商只卖全套,价格6 000多元,采购周期最少3个月。利用3D打印技术修复雾灯边框,人工及材料费不足200元,制作时间仅需5 h,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无处不在,从车辆零配件生产,到器材装备、车辆改造,战勤保障大队可以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工作中。在车辆检测维修和器材装备使用过程中,通过厂家培训与实践摸索,大胆创新,适时进行技术改造,找寻替代产品,拓宽采购渠道,节约维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战勤保障单位在长期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他们立足现有条件,针对不断发展的火灾形势、不断增多的救援任务,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器材装备的改良,逐步提升战勤保障水平。如在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西安市消防战勤保障大队申报的《消防车离合器、取力器、泵浦同步操作装置》荣获“最佳技术升级奖”;《竖井救援吊臂组》荣获“最佳新装备奖”“装备技术革新最佳奖”,受到专家和一线官兵的认可。创新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能力,要鼓励战勤保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摸索,进行技术创新。

四、结束语

军委习主席指示“要围绕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总体目标,努力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身处基层消防部队,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紧贴实战,做好战勤保障工作,为执勤中队提供更加高效的保障服务,使执勤中队从中获得更专业的保障,提升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等应急救援中,快速反应、科学施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政府经费保障、消防人员编制、信息资源共享、联勤物资储备等保障体系方面还有待完善,在训练、创新等“软实力”方面有待加强。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今天,如何提升支队级战勤保障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推进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抓好学习,加强训练,鼓励创新,就一定能做好新时期的战勤保障工作。

[1] 关于深入推进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Z].2015.

[2] 张智.我国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构想[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2):28-33.

[3] 王艳红.论消防部队如何提高战勤保障效率[J].中国公共安全,2015(1):11-15.

[4] 宋培刚.论应对现代战争灾害之消防准备[C]//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151-155.

[5] 薛沛.关于消防总队级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6):71-73.

[6] 魏新波.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建设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4):66-67.

[7] 付立柱.复杂性态势下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1):87-90.

(责任编辑 陈 华)

Discussion about Improving the Logistic Support Capability of Firefighting

XIE Yanning, LI Yalin

(Xi’anMunicipalFireBrigade,ShanxiProvince710065,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scale of the fires and other disasters has increased greatly, resulting in the heavier load and greater difficulty of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posing higher demands for the fire rescue logistic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 support system and improve logistic support capability of municipal fire brigades.

logistic support of fire rescue; system; capability; municipal fire brigades

2016-07-25

解燕宁(1980— ),女,陕西西安人,会计师; 李亚林(1980— ),男,陕西西安人。

D631.6

A

1008-2077(2016)12-0042-05

猜你喜欢
支队大队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石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驱猴大队
多措并举铸平安——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创建平安高速公路纪实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