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防控对策

2016-02-11 21:02金立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消防火灾

金立华

(阳泉市消防支队,山西 阳泉 045000)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防控对策

金立华

(阳泉市消防支队,山西 阳泉 045000)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 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 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和隐患也日益凸显。无论是高层住宅还是其他高层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因此,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防控对策成为了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控对策

人类从古代便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其建筑结构为石结构。我国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建筑为木结构,亦是当时的高层建筑。我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居多。时至今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如树木林立,非常之多,无论是一线、二线大城市,还是部分发达的县镇、农村都有高层建筑,可以说高层建筑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实践证明,高层建筑用地大幅缩小,节省了大量的占地空间,带来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因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一层着火可能殃及整体建筑,高层建筑火灾已经成为重大的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如何解决高层建筑的火灾防范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难点,也是政府和建设部门的头等大事。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速度快

由于“烟囱效应”,高层建筑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竖井、管道多且楼上楼下立体相通。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热对流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0 m·s-1,而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4 m·s-1。高温的烟气在蔓延过程中会点燃可燃物,无任何阻碍只需半分钟就可将100 m的楼层吞没。

(二)人员疏散难

高层建筑楼层结构复杂,人员疏散困难,伤亡损失大。高层建筑垂直距离长、内部构造复杂,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用时长;人员聚集密集,形成恐慌,容易发生人员被烧死、熏死、踩踏甚至跳楼的情况。

(三)救援难度大

高层建筑有别于其他普通的建筑,消防扑救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一是由于装修材料的使用,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浓烟。烟雾的蔓延极易误导救援人员迷失或掉进竖井中,且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对消防人员也是致命的。二是在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人员长时间地身穿防护装备处在高温封闭的状态下,由于楼层高、装备笨重,导致身体中积累的热量越来越多难以散发,致使人筋疲力尽,甚至晕倒。三是高层建筑常采用巨大中庭、长廊、袋状走廊和复杂的房间布局。消防人员在充满浓烟的袋状走廊或房间群中移动时,很可能会判断错误从而错过通向出口的门或者迷失在房间格局中而被困。四是在高层建筑火灾中,楼板、墙、天花板和吊顶多,高温时易发生变形、剥落或倒塌,从而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一)建筑防火设计先天不足

虽然我国在1995年出台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又于2014年出台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制约,高层建筑在防火分区、分隔措施、隐蔽工程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表现为:有的电缆井、管道井、空调系统设置防火阀和孔洞处的封堵措施不到位;有的帷幕式大楼各楼层地板与帷幕墙间常留有空隙,未采用不燃填充材料填补;有的防火分隔不到位,导致在火灾情况下,烟和热气流扩散迅速;有的任意改变使用性质,提高装修标准,破坏建筑结构和防火分区;有的大量使用可燃性材料装修,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

(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高层建筑通常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防烟和排烟设施。当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主要起作用的就应该是上述系统。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少数单位不能认真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对消防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误报等现象,不是及时准确查找原因,并请专人维修或更换存在问题的部件,而是视若不见甚至关闭、停用系统,导致建筑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不能正常联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部分高层建筑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不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保制度,消防控制室人员缺少或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

(三)消防日常管理混乱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来看,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是火灾发生、蔓延扩大、最终酿成惨剧的主要原因。由于高层建筑涉及的产权单位多、商户住户多,就造成了管理的脱节。部分高层建筑中的商户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即动工装修,将建筑原来的消防设施遮挡、关闭,甚至损坏,造成大量先天性隐患;而很多商户在开业后,由于管理层和员工层的人员消防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安全出口上锁、消防通道堵塞、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用电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室内消火栓箱被柜台遮挡、营业期间违章电焊或冒险作业等后天性火灾隐患层出不穷。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控对策

(一)严把消防源头关口

要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标准,制定“高于国标、切合实际”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标准。可以从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设置标准、避难层(间)的设置标准、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其他外墙系统的防火安全标准等方面提高建筑的设计标准。消防部门要从建筑设计审核上严把源头关,从严把握,加强对高层建筑使用或者其内部营业场所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的各种功能要求,认真考虑防火安全,做好防火设计。设计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设计,不得上报审批或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后应经消防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消防部门要加强对辖区高层建筑特别是带有商业网点的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内部进行装修、改造的工程,督促相关单位进行设计审核或者备案。

(二)完善消防管理制度

目前,高层建筑单位基本都制定了有关的消防安全制度,对不同岗位上的人员也确定了职责,但随着经营机制的转变,许多高层建筑单位将建筑内房屋承包、出租,其管理能力明显弱化,许多管理流于形式。出租柜台各行其是,人员也不断调换,违章吸烟、货物乱堆,隐患严重。无论是高层建筑管理单位还是经营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忽视消防安全,不履职尽责的问题。因此,预防火灾的发生,必须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逐级防火责任制,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使制度深入人心,责任到人,并加强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从上到下形成消防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高层建筑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其消防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消防安全设施

要建立并认真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加强值班、巡查、检测、维护、保养、建档等工作。我国高层建筑火灾,多是因为建筑消防设施失效才造成蔓延扩大,因此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在高层建筑防火中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任何处所的消防装置或设备,需每12个月由注册消防装置承办商派专人对消防装置或设备至少检查一次,并向单位出具证明书,同时送副本到消防处。对注册消防装置承办商实行严格管理、严肃追责,并要求每年公示执业情况。高层建筑单位应与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维修保养机构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其定期对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同时,高层建筑单位要督促其管理人员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巡查检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得当。

(四)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物业应确实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各级消防部门和主管部门要抓好消防安全培训,尤其抓好物业管理队伍的消防安全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消防管理的基本常识,实现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防火检查巡查人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人员持证上岗。物业公司在街道和社区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公安派出所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层层管的局面,落实日常的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及时有效消除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将属于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作为消防监督的重中之重,加大消防监督检查频次,派人提供经常性的专业消防安全管理指导,提高消防监督效能。

(五)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任何单位场所都需要人来管理,再先进的消防设施器材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只有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不断提升人员消防安全素质,才能将消防工作做好。首先是要提高高层建筑单位管理水平,从各级消防管理人到日常工作人员,提升其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再次是重点岗位人员,包括消防控制室值班员、电工、焊工、保安、巡逻员、义务消防队员等,要加大培训,确保重点岗位人员具备特定岗位素质。最后是社会公众,无论是在高层建筑内居住的居民还是经营业主或消费人员,都应提高防火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不出现危害公众消防安全的行为。同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证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做到小火自救,安全撤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 公安部消防局.《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学习读本[Z].2012

[3] 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Z].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李 蕾)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Safety

JIN Lihua

(YangquanMunicipalFireBrigade,ShanxiProvince045000,China)

High-rise buildings refer to the buildings which are 27 meters taller th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24 meters taller than multi-layer factories, warehouses and other civil building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 variety of high-rise building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resulting in all kinds of fire safety problems and hidden hazards. Once a residential high-rise building or another civil high-rise building is caught on fire, the firefighting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the casualties and financial loss are immeasurable. Hence fire safety should focus on the fire safety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s; fire safety; prevention measures

2016-08-16

金立华(1974— ),女,天津人,工程师。

TU998.1

A

1008-2077(2016)12-0068-03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