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刍议

2016-02-12 20:09杨晓丽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献数字化图书馆

杨晓丽

(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1)

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刍议

杨晓丽

(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1)

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方式的多样性,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从对内建设、对外优化等两方面入手,探究基层图书馆立足实际全方位服务创新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服务创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印刷型纸质文献,而是越来越多地以手机、电脑等电子装置为载体,依托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面对这样信息环境的改变,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的采集者与提供者,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创新服务,不仅要加快建设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 对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服务模式等也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与整合,以满足当今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和期望。

1 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也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益。网络环境的发展,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在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挑战。

1.1信息资源的载体变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喜欢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信息服务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速性与网络信息获取的便易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图书馆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首要选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存取的便易性对图书馆的生存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1.2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日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对信息需求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希望信息服务者提供的知识信息准确快捷,还需要提供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整合后的有效资源。图书馆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借还图书这样简单的信息服务,还要帮助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指导,完成更为复杂的信息查询和检索,有时甚至还要借助多个图书馆的通力协作才能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面对这些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图书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面优化服务机制,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信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1.3信息服务市场的变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信息服务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各种机构开始涉足信息服务业,许多新兴信息服务机构开始出现,使得图书馆行业与其他信息服务行业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既给图书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统计数据表明,已有超过半数的用户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多喜欢使用搜索引擎来进行信息检索查询,而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从图书馆网页上进行信息的检索。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集散地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渐地被消弱,而馆藏利用率也在逐年下降,快捷免费的搜索引擎服务已逐渐成为人们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

2 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的创新

随着人们使用信息方式的转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在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不仅是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收藏场所,更是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中心。如何将内容丰富的文献信息转化为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产品提供给广大读者,这需要图书馆立足实际,重视基础建设,积极探索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2.1完善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传统文献馆藏的建设。我国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始于20世纪初,它是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诞生而发生、发展的。由对外开放公共使用的藏书,供社会公众借阅,而形成了最初的读者服务。随着图书馆性质的变化,图书馆服务逐渐转向检索、开发文献信息,大力推广公共免费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印刷型文献仍然是用户喜欢利用的文献形式,无论是科研、学习,还是休闲阅读,印刷型文献已成为读者不可缺少的文献形式。所以图书馆应在合理的藏书体系下,不断优化藏书结构,调整好不同文献的比例,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编目、检索及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传统文献服务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一个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逐渐多了起来。图书馆必须加强对电子数字化虚拟馆藏的建设,这种数字化馆藏体系由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组成,以一种有序的组织系统和框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体现的是一种知识传递和知识增值服务。在大力发展数字化馆藏的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引进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多媒体视频资料以及一些高水平的权威性国内外网上文献,尝试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探求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的合理组配形式,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2做好图书馆网站服务,建立特色数据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成熟发展,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和实力,创立本馆的品牌服务和建立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图书馆员应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合,编制成有序的信息检索系统,建立网上信息检索链接导航系统。在网页服务上,力求内容清晰明了,图书馆网站主页应提供馆藏信息资源检索功能,方便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引进数据库的检索利用;开通文献预借、续借以及催还等网上业务。根据地区优势,图书馆还可以从本馆的馆藏结构和资源规模等,开发创立一些独立的特色数据库,重点突出地域的经济、文化、科技特色。比如河南大学地处北宋都城开封,宋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河南大学图书馆组织馆内外优秀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宋代文学数据库》。对于这样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不仅要做到及时更新、修正数据内容,更要做到积极推广,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挥本馆整体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打造特色品牌。

2.3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

在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要对网络不安全因素进行防范和控制,制定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策略,实行严格管理,通过采用信息加密和实时病毒监控手段来保护信息环境的健康,打击信息犯罪,过滤广告病毒插件,以消除和防范外界的污染和侵害。同时,还应保障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信息的权限,为读者营造安全可靠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环境。

2.4实现组织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当前,大部分图书馆还没有完全改变现有的馆内职能部门的结构,仍然沿用着传统的采编、借阅、典藏等职能部门,这显然满足不了未来社会读者对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需要。为适应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图书馆需要逐渐形成以信息数字化建设为重点的新的服务机制。重点组建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部,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集中采集、加工及技术处理,引进数字化建设人才,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分析、组织、加工处理能力,娴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开发能力,是保证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关键,是满足多元化读者需求的基础。

3 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的着力点

图书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仅对内要努力建设完善资源设施,配备专业技术化人才,改革旧有的职能管理结构,还要重视读者信息服务方式方法的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

3.1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自己的网络数字信息服务系统。现在大多数读者都拥有自己的手机或移动阅读等通讯设备,图书馆可以逐渐对读者实现“非到馆服务”,通过短信、微信等技术很多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到期提醒、图书催还、新书通报、电子资源动态、活动通知等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图书馆应积极开发建设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开展在线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实时地为不能到馆的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快捷服务。

3.2为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图书馆新信息环境下的各种设施设备的建设,还要多关注一些老弱病残群体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对于行动尚可但有其他疾患的读者,图书馆可以申请配备一些特殊的专用仪器,供其在图书馆借阅期间免费使用,比如放大镜、助听器、盲文键盘等,以帮助一些聋哑人、盲人在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阅读。对身体残障、行动不便的读者,图书馆可以尝试配发一些远距离无线遥控对讲设备,当读者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通过这样一种设备求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让他们无障碍地在图书馆借阅文献,获取知识。

3.3加强图书馆间的联盟合作

每一个图书馆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也有其资源的局限性,仅凭一馆之力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可以尝试联合本区域其他图书馆建立区域图书馆咨询服务系统,把本馆不能解决的问题转给其他相关图书馆,以求协助解;地区图书馆可以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协作联盟,我国一些地区不同隶属关系的图书馆之间已经实现了通借通还,他们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范围、资源范围、服务范围都得到了无限延伸,小馆可(

以拥有无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服务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加强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馆际互借关系,积极推行资源共享,为读者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文献信息服务。

总之,网络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我们对内加强资源建设,尤其是重视特色资源建设,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只要我们对外树立大图书馆经营理念,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把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放在首位,图书馆服务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定会赢得美好的未来。

[1]司秀辉.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浅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周加仁.读者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J].图书馆杂志,2011(5).

[3]陈霞.论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7).

[4]刘小景.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72-74

[5] 薛明.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6).

[6]张迎霞.图书馆工作与创新服务[J].图书档案管理,2011(3).

[7]赵敏.图书馆2.0环境下的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与情报,2011(5).

[8] 吴海春.数字图书馆信息化整理工作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

杨晓丽女,1972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与读者服务。

G252

(2016-01-28;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文献数字化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化制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