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进展及对策*
——以张家口市为例

2016-02-12 20:09魏晓峰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市图书馆古籍整理张家口市

魏晓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管理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地方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进展及对策*
——以张家口市为例

魏晓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管理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考察张家口市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进展状况,总结其发展特点与现存问题,进而探讨未来张家口市古籍工作发展对策,以期为基层地区古籍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开发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古籍整理古籍保护张家口市图书馆工作对策

1 引言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是一座正在崛起和快速发展的内陆城市。在历史上,张家口地区一直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坝上游牧文明相互交融的重要区域,在中华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家口曾经是塞外边关重镇、明清京畿门户、张库大道起点,素有“京北门户”“塞外山城”“内陆商埠”等美誉。由此可见,张家口市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硕的文化遗产与人文资源,其中包括一大批重要古籍文献和历史档案。时至今日,张家口市古籍整理与保护事业走过了60余年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发展进程和探索未来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张家口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古籍工作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张家口市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进展

张家口市图书馆作为当地文献信息中心和文化服务机构,一直承担着全市古籍整理与保护开发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张家口市图书馆工作实际,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概述本市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发展进程与主要成果。

2.1古籍整理工作进展

1949年4月1日,张家口市图书馆(下文简称市图书馆)在原察哈尔省立图书馆的基础上建成,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地方公共图书馆之一。当时馆藏文献仅有32688册,其中包括线装古籍15000余册,均为张家口市政府接收民国时期原蒙疆图书馆的馆藏残存。1955年,市图书馆先后接受了市民赵亚一等人捐赠的线装古籍86函799册以及《汉书》36册。此后,市图书馆馆长葛文和邱麟瑞多次亲赴北京,在琉璃厂文化街的中国书店、荣宝斋等知名书店以及不少古旧市场和私人书摊中寻善觅珍,搜集了不少品相和版本俱佳的古籍文献。

1957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第57次会议正式批准颁布了《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该方案要求妥善解决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长年积存的大量复本旧书问题,通过合理而全面地整理和调配古籍文献,支援文化事业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促进各领域学术研究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1958年5月,市图书馆按照文化部的通知要求,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拨付从京沪两地调拨图书的专项经费。从8月开始,市图书馆派专人分别到北京和上海两地选书,其中仅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文物仓库就挑选了线装古籍3000余种7000余册,包括《四库全书》(节本)、《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等重要古籍以及部分日伪时期的年鉴等。1958年,市图书馆共接收了从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工程学校调拨的线装古籍近4万册,基本构成了市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基础馆藏。

1959年,市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时,征集到来自新疆、宁夏、浙江、山西等21个省市以及本市下辖13个县的地方文献史料79种,包括《宣化府志》(清乾隆八年刻本)、《察哈尔省通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万全县志》(民国十九年据清道光十四年刻本重印)等。1963年,市图书馆征集到《口北三厅志》(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保安州志》(清光绪三年保安州署增刻本)等。此外,市图书馆陆续征集到满文和蒙文古籍48种345册,虽然数量不大,但不乏珍本,在清代刻印的满、蒙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刘弘遇诰命》(清顺治八年朱印册装本)、《世袭佐领赫赫里家谱》等,均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版本价值。1955~1959年是市图书馆征集古籍文献最多的时期,截至1959年底,全馆馆藏线装古籍文献73119册[1],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张家口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

市图书馆非常重视古籍分类与编目工作。20世纪60~ 70年代,市图书馆先后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工作。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四库法),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编目,分别为15000余册和35000余册。市图书馆在古籍整理工作上,选派古文基础较好的人员参与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边学边干,逐渐成熟。1972年,市图书馆组织了古籍整理小组,参考《北京图书馆普通线装书分类表》,拟出了《中文线装书著录条例》。在古籍编目工作中,尤其强调书名、著者、版本、稽核、题录等款项的准确著录。此外,市图书馆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多次派人参加了全国性古籍工作会议和古籍编目工作会议,聘请了部分外馆专家来馆指导古籍工作。比如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专家丁瑜、戚志芬、黄润华等,协助本馆评估已编目的馆藏古籍,提升了市图书馆的古籍编目水平。

1973~1975年,市图书馆根据从京沪等地调拨入馆的线装古籍,分编整理与配套清理出复本和残本2万余册,本着“先本地后外地,先馆际后馆外”的原则,与其他基层图书馆多次交换或调拨部分古籍文献。1978年,根据南京古籍善本书总目编辑大会的有关要求,市图书馆专门组织人力对馆藏古籍善本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计141种1772册,均为明代以及清乾隆以前的版本;同时设立了善本特藏库,专门负责古籍整理与保管工作。1995年,市图书馆成立了古籍整理小组,进行了第三次较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工作;继续遵循四部分类法,对所有古籍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编目,初步摸清了馆藏线装古籍(包括古籍善本、少数民族古籍、古籍地方志、民国线装书等)基本状况。多年来,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献的纸张、墨色、刻板、字体、藏章、行款、题跋等进行了认真识别和准确著录,对古代投机书商伪造出版的各类古籍进行了精心鉴别和去伪存真,以期客观揭示古籍文献的原貌特征。

1999年,市图书馆对馆藏古籍画册进行了编目整理。其中,珍贵版本画册共计838册,具体涉及近10个大类,很多属于初版本甚至是绝版本,比如《吴友如真迹花草画集》(1921年版)、荣宝斋宣纸水印的《十竹斋笺谱》(1952年版)、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清扇面选辑》(1959年版)、故宫博物院编印的《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1979年版)等。2000年7月,针对部分版本的古籍文献与地方文献,市图书馆专门邀请国家图书馆古籍专家进行了重新鉴定和考证,最终认定了一些珍贵的古籍善本,比如《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1-32卷,别集1-94卷,外集1-66卷。该书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阳三衢夏相摹宋校刻本,版刻时间是全馆馆藏善本中最早的,共有366卷,原认定馆藏存139卷,经鉴定后现存331卷。与此同时,古籍专家对市图书馆古籍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和改进建议[1]。

2001年12月,按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要求,市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地方文献部,配置专人专库和部分经费,用于地方文献建设与管理工作。市图书馆首先从原有馆藏文献中提出地方文献,共计424种933册,其中包括很多清末民初的线装方志等古籍文献,初步作为地方文献的基础馆藏。2002年4月,张家口市委与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地方图书资料征缴制度的通知》,规定由市图书馆承担全市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和保存任务,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呈缴本制度。这一通知使市图书馆逐渐理顺了工作思路,疏通了征集渠道,扩大了征集范围,推动了当地地方文献征集和古籍文献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此外,市图书馆还实行了以无偿征集与交换为主、以现场与征订采购为辅的地方文献建设与发展方式,对馆藏古籍文献开发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2005年12月,地方文献部统一负责管理馆藏线装古籍与地方文献以及满文、蒙文、日文图书等特藏文献,同时面向当地广大读者开展流通阅览、参考咨询、代查代检等多种服务。2006~2008年,最新出版的市辖13个县的县志全部补齐,使建国前的古本县志得以后续有书,资料延续。目前,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3000余种4643册(件),以社科类和史志类居多,文学类次之,涉及张家口地区历史、人物、民俗、交通等多方面资料。2009年以来,市图书馆多次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家以及省内举办的古籍普查与审校人员培训班活动,不断加强古籍人才开发与培养,促进本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多年来,地方文献部有条不紊地进行馆藏古籍普查登记与信息录入工作,逐渐实现工作流程的专业化与规范化。2015年底,馆藏古籍普查与登记工作的初步完成[1],标志着本馆馆藏古籍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

目前,市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文献44588册,占全馆馆藏的9.89%;其中,普通古籍41329册,古籍善本2811册,满文古籍46种382册,蒙文古籍10种66册;版本较早的存有明版和清版,善本和珍本各占一定比例,比如《抄本史记》《清音阁集》《二十四史》《本草纲目》《大清会典事例》等。市图书馆曾经上报省级善本25部384册(明版11部,清版14部),上报国家级善本25种274册;其中,被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的有5部;入选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的有1部,即《清音阁集》;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有9部,包括《清音阁集》《诗传大全》《隶辩》《弇州史料》《史记抄本》《老学庵笔记》《修辞指南》《白香山诗集》《王文恪公集》[2]。

2.2古籍保护工作进展

近年来,市图书馆严格按照《全国古籍善本总目》的要求,将馆藏古籍划分为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两类,将善本古籍划分为国善、省善、普善3个级别。多年来,市图书馆根据线装古籍的不同类型和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管理。具体措施包括:设有特藏古籍库与普通古籍库,由专人负责保藏与管理,并且对外开展室内查检与阅览服务;积极筹集经费,制作专用书柜,妥善保存线装古籍,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要求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25%左右;定时加投防虫药剂,以防虫蛀;定时投放鼠药,以防鼠咬;做好书库定时通风,以防霉变以及有害气体侵害;在专用书库的窗户上加装窗帘,以防强光直射。由于张家口地区属于内陆城市,气候比较干燥,在冬季采暖期需要关停古籍线装书库的部分暖气,以防室温过高;夏季,由于气候比较燥热,需要采取窗帘遮光、经常洒水等加湿办法,保持相对湿度;阴雨天时多开窗通风,自然增加湿度,以防古籍纸张由于过于干燥而变脆损坏。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还相继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古籍保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和依规办事。在日常工作中,馆员经常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与资源推广活动,向读者广泛宣传古籍保护知识,提高读者对古籍保护的意识和认知,以延长古籍利用期限;开展馆内防火安全教育,严禁在馆内任何区域吸烟,要求合理使用电气设备。对于室内阅览古籍,要求不折页、不撕毁、不标注、不勾画、不圈点、不拍摄等;对于复印古籍资料,也作了相关规定与要求[3],以避免或减少对古籍文献的人为损坏。

近年来,市图书馆注重缩微型和电子型古籍文献资源建设,通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得以有效保护纸质古籍,不断提高古籍文献利用率。比如购买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其中经部24盘,史部46盘,子部38盘,集部45盘;购进了《永乐大典》缩微胶卷9盘,以及一整套《中华再造善本》及其数据库产品等。2014年4月,市图书馆在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简要修复和逐一清点的基础上,协助河北省图书馆完成了《河北省珍贵古籍名录》的书影拍摄工作,使该部省内最新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得以顺利出版发行和推广利用。此外,自2002年以来,市图书馆先后接收了江音、陆地、杨思兴、徐伯夫等人捐赠的个人藏书[4],其中不乏珍贵古籍善本和地方史料并全部将其装入函套存入专柜进行妥善保管。

3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发展对策

3.1现存问题

尽管张家口市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果,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涉及:①当地政府部门重视不够,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专项经费投入比较短缺,古籍工作进展略显迟缓;②古籍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专业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知识水平与专业素质偏低;③古籍保护技术条件相对落后,设施环境不够完善,古籍修复工作比较滞后,日常古籍保管存在不到位情况;④众多古籍文献散落民间,古籍资源整理挖掘与保护开发不足,馆际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工作绩效和专业水准有待提高;⑤古籍保护对外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够广泛深入,社会公众对古籍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不强,古籍文献服务层次与水平较低。

3.2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正在倡导和推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张家口市图书馆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创新路径与模式,以推动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若干对策建议,以供其他地区基层图书馆等公藏机构的古籍文献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1)高度重视古籍工作制度建设与建章立制,结合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古籍工作发展战略,包括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以及具体有效的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方案,做到长期规划、目标管理、权责分明、具体落实;严格按照文化部颁布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明确古籍从业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建立健全古籍库房管理、文献查阅、普查登记、馆藏安全等规章制度[5],确保古籍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当地政府机构需要进一步重视古籍工作,将其提升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高度予以政策扶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经费合理分配使用,确保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地方基层图书馆既要努力寻求当地政府财政拨款,申请各类专项经费支持,又要积极争取社会大众支持配合,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助;通过电视、报刊、展览等传统媒介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传媒工具,积极开展对外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广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使其逐步认识古籍工作的意义与价值[6],逐渐增强全社会对于古籍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3)积极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在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保护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跨区域馆际协作,比如共建古籍资源数据库、协作进行古籍普查登记、建立古籍资源联合目录、开展古籍史料互借服务等;积极构建包括古籍史料文献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共享机制,广泛借鉴其他地区古籍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参观学习、业务交流等方式,促进古籍整理、保护、开发、研究等最新成果的共知共享,实现促进跨区域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合作共赢。

(4)长期重视古籍保护与管理工作,加大对古籍保护设备设施投入,包括监控、消防、预警等系统,以及恒温、除湿、除尘、防潮等设备,及时更换函套、樟木盒等存放工具,逐步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和书库环境;设立专门机构或科室分管各项具体工作,积极制定科学的古籍保管防护措施,学习掌握先进的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渠道,积极争取和筹措专项经费,对破损严重的珍贵古籍善本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管理;加强古籍修复工作,适时制定古籍修复方案与计划,科学规范古籍修复原则与流程,利用各种有效方法手段修复各类古籍善本。

(5)长期坚持古籍普查登记与审校工作,广泛调查和充分发掘独具地方特色的古籍与史料文献资源,有计划、有选择、分阶段地开展古籍整理编纂与影印出版工作;在全市范围及其周边地区,适时制定文献征集制度与方案,面向社会各界和民间个人,广泛征集珍贵古籍与地方文献,并且通过统一领导与协调机制,促使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机构广泛参与[7];加强对民国时期文献、少数民族文献、海外汉文古籍、外文珍贵古籍以及具有特殊装帧形式(如手稿、舆图、方志等)的古籍文献的征集与整理,不断提高各类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质量与绩效。

(6)深度揭示古籍内容与发掘知识资源,通过自建、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积极建设古籍目录、全文、图录、特藏等多种类型的古籍资源数据库;积极推进跨行业、跨地域、跨系统的古籍发掘与保护工作,比如实行寄存保护模式,有选择地将当地古籍文献交由具备良好条件的馆藏机构负责修复或保管;合理协调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在人员安排、经费投入、设备配置、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强古籍文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管[8],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读者珍惜爱护和合理利用古籍文献。

(7)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古籍人才的选聘、培养、考核、开发等各项工作,注重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切实改善馆员工作环境,积极实行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与业务需求,制定有效的人才选聘计划,广泛招揽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涉及古籍整理、登记、修复、保管、审校等工作领域;通过留学访问、继续教育等方式,以稳定人才队伍和促进人才资源开发;采购配备一批有价值的古籍工作参考工具书与专业杂志,不定期地开展业务交流、参观考察、专业培训、专家座谈、学术会议等多种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8)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馆的典型案例和有效模式,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古籍文献服务,比如知识培训、参考咨询、阅读推广、阅读指导、移动阅读等;融合多种信息技术与系统功能,构建古籍文献一站式检索以及跨区域服务平台,适时展示古籍整理和保护成果,积极开展古籍信息检索、学科导航、课题跟踪等服务;要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发展变革,逐步完善古籍文献收藏保管与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服务策略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水平。

[1]武修平.张家口市图书馆六十年[M].北京:线装书局,2009: 11-13,19-20,37-40.

[2]张家口市图书馆网站-本馆概况[EB/OL].[2015-02-22]. http://zjklib.net/Overview/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

[3]武修平.张家口市图书馆六十年[M].北京:线装书局,2009: 46-47.

[4]张家口市图书馆网站-张图动态[EB/OL].[2015-02-23]. http://www.zjklib.net/Reader/ShowClass.as-p?ClassID=16.

[5] 古晓梅.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问题管窥——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6):53-55.

[6] 陈楠.吉林省古籍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41-45.

[7]赵小丹.高校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研究——以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 (11):68-70.

[8] 张红.关于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2(3):130-133.

魏晓峰男,1982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计量。

G255.1

*本文系2014年度张家口市社会科学立项研究课题“国内古籍整理保护发展现状及其对张家口市古籍工作的启示”(项目编号:2014017);2015年度张家口市科技计划指导类项目“新技术环境下信息检索发展状况与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21133I)成果之一。

(2016-03-14;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市图书馆古籍整理张家口市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
张家口市
Librio行桥-行桥市图书馆综合设施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牛仔选民
张家口市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