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探索

2016-02-13 04:46常玉翠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甘肃省民营企业贷款

沈 萍,常玉翠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经济新常态下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探索

沈萍,常玉翠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今天,其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发展。然而,近年来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加快中小民营企业的自我改造与发展,必须重点解决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状况。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经济新常态强调结构稳增长,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用GDP、人均GDP这些数字来衡量经济发展状况。[1]在这种科学的经济状态下,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中小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发展起来的,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民生就业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们重视,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经营条件较差,生存环境恶劣等。其中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制约最大的就是因为融资困难而导致的资金短缺。资金被视为企业的“血液”,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个贫血的企业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信贷规模的政策及实施意见,但这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特别像甘肃省这样经济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企业资金短缺状况已经非常严峻,因此研究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路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企业资金紧张,流动资金短缺

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运输条件差,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均有限,使得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外部需求下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有些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的风险。根据甘肃民营企业网2005年11月《中小企业融资紧缺现状》调查显示,甘肃省中小企业当中仅有11.43%的企业认为资金不紧张,有88.57%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资金紧张。[2]近些年这一状况仍然没得到改善。流动资金的缺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企业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又给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技术改造带来了不少困难,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企业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筹

企业的资金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比如投资者投入,政府资金拨款,向金融机构信贷融资以及企业的利润积累等。虽然不同的来源,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但资金来源越丰富,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就越高。资金链的循环就越有保证。然而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紧缺现状》的报告显示,在实际调查中,流动资金来源居首位的是企业自筹,调查显示个别企业的流动资金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在所调查企业中,没有来源于民间融资的资金。[2]这说明,甘肃省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自身经营能力不足、资金链紧张的状况下,由于没有适当的渠道去融资获得生产所需资金,不得不依靠自身有限的资源去筹集流动资金以缓解企业资金链的压力。

(三)企业融资路径单一

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然而所需资金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筹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需求主要有“急、紧、小、频”的特点。[3]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甘肃省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信贷。但因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少,融资成本高,监管困难等原因,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对其放贷。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和银行信贷相比较,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系数更大,股票证券市场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本身就低,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大企业依靠股票证券融资的就少,更不用说各项指标都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了。再者民间资本的利率高,风险大,运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二、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1.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有关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从财政拨款、税收优惠以及技术发展的角度帮助企业进行融资,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政府在选择扶持企业时,还是偏向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民营企业,片面地强调“抓大”、“抓强”,从而忽略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即便是给予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毕竟财政收入有限,中小企业的数量又多,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去完成企业融资、弥补资金缺口也不现实。所以面对这些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状况,当地政府也是力不从心。再者具有调控作用的政策性银行也并不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国家开发银行甚至已经转变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此融资问题更加艰难。

2.商业性融资市场尚未成熟

商业性融资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而我国商业银行又是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导的。与中小企业相匹配、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银行少之又少,使得这些地方性中小银行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要。而且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发生概率,将贷款主要下放于经济发达的地区与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于像甘肃省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服务能力被大大削弱,仅有的信贷额度也被大型国有企业占用。虽然银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条件审核严格,贷款利率也有所提高,依然避免不了中小企业停业或歇业造成还款困难的风险。而且繁琐的贷款手续会增加银行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这也是中小企业受到贷款歧视的原因。

3.融资环境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

任何事物的发展如果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其发展必然是缓慢无序。我国的经济政策中有关信贷制度的规定不连贯,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一刀切”问题频频发生,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银行未经贷款人同意,私自抽回贷款,损害了企业利益,使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其次有关民间贷款的法律规定更加缺乏,民间贷款机构组建不合理,机构运行不完善,资金来源有问题使得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不敢向民间金融机构贷款。况且民间贷款机构过高的贷款利率无疑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困难

由于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成立条件宽松,所以造成企业数量大而质量低。不少企业只是徒有空壳而没有生产经营所需的固定及流动资产的皮包公司,这使得许多金融贷款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中小企业;其次不同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组织结构单一,本身的硬件条件就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标准;最后由于抵押担保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的主要工具,中小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较高,实物资产严重不足,资产的流动性也不强,无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必需的抵押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能力持续经营,这也是造成其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

2.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与财务问题频发

一方面,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其科技含量低、员工素质差、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任人唯亲的聘用制度等使企业缺乏高水平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企业因为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甘肃省的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较高的倒闭、歇业、停产概率,不稳定的经营状况加剧了其筹资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大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账表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甚至采用多套账表进行财务作假,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财务状况也不透明,使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加重,造成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严重打击了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3.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理念有偏差

首先,中小企业对自身情况不了解,对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过于自信。一些企业的所有者只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为追求眼前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经营不够稳健;一旦企业利润有所上升就易产生乐观情绪。从财务管理角度看,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专业素质欠缺,没有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在债务管理、资金运用方面杂乱无章,拆东墙补西墙,导致企业长短期债务组合不合理,资金周转出现漏洞,过多的债务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其次,在履行还债义务方面的认识不足。古话说的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目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不注重信誉,对所欠债务不够重视,拖债和逃债现象很普遍。还债信誉存在问题,使银行面临较大的贷款风险,导致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中小民营企业。[4]

三、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创新探索

(一)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开发担保新产品

信用担保是为了分散和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为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甘肃省担保行业1999年出现,历经十余载的发展,如今各类担保机构近一百家,累计担保总额已达50亿元。但现有的信用担保公司整体实力较弱,风险大且成本高,在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所以应该尽快完善甘肃省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财政拨款扶持、社会各界投资、企业所有者注资等方式来提高担保机构的资金运行实力,多方位、多层次地建立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5]同时,信用担保及信用评级机构应该简化操作手续,与当地商业银行建立协作关系,严格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及审批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平台,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及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保险业务。可以通过信用担保补偿基金、信用再担保制度等来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帮助信用担保机构提高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导,数量多,分布广且资本实力雄厚,仍然是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首选。[6]然而正如前文所言,这些商业银行出于安全与稳定性的考虑,并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中小企业。但是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和重组的结构性调整进行产业升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群体。这些非常活跃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商业银行从增加贷款利息收入的角度考虑,中小民营企业也应该是一个值得努力尝试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考虑成立中小民营企业信贷部,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确定授信额度。对一些信用评级良好、企业信息透明的中小民营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降低信贷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再者商业银行也应该主动开展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营销及科技绿色新建项目的贷款服务,实行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信贷营销人员进行正面激励与考核,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三)发展适应中小民营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机构

为了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和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比如中小型地方银行,社区银行、中小型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村信用互助社等等。[7]这种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许多方面和中小民营企业都具有共同点,比如规模大小相同,发展背景都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经济,产权都比较明晰,企业目标也均为利润最大化。这些共同点都说明中小型金融机构比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更适合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我国的金融系统,弥补了其在功能上的缺陷。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仅仅只是补充功能,其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出现。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急、紧、小、频”的特点,民间资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贷款操作手续简单,借贷期限长,风险意识强,与企业联系更加密切。

(四)开发多样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股票与债券等,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要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拓宽企业融资路径,丰富来源,使企业充分利用现代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提高融资效率。比如供应链融资,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降低融资成本,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8]融通仓融资,一种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主要为企业提供融资及其他配套服务,其目的是用资金盘活物流,或用物流拉动资金流,大大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经营效率,减少了营运成本,解决了企业现金流的资金缺口问题;[9]股权质押融资,使用股票等有价证券提供担保获得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通过质押登记业务获取资金具有效率高、风险小的特点;P2C借贷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小企业为借款人,融资信息在平台网站上向投资者公开,并提供在线投资的交易平台,实时为投资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应的借贷合同。

(五)积极培育省内上市资源,建立通畅的直接融资渠道

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具有速度快,金额大,风险低的优点。企业一旦上市,就等于摆脱了资金问题的困扰。[10]然而,在西北内陆的甘肃省,上市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稀缺的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省内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道路。因此,培育优良的上市资源乃是当务之急。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省内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积极制定各项扶持政策,为培育其上市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让中小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股票市场获取资金,提高经营业绩。再者,政府应该鼓励省内培育上市资源的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为上市资源的成功上市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对中介机构采取政府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手段。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建设项目、绿色环保项目、出口项目给予培育上市优惠政策,拓展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六)改善融资宏观政策环境,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如果只依靠自身条件,中小民营企业作为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健全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与担保交易的法律法规。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规范及实施细则数量有限,关于融资方面的规定屈指可数,这不利于解决其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资金问题。所以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有效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法律制度。其次,对企业自身来说,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注重员工素质以及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资金流健康有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会计操作的合理合法,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与报表的可信度。只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正规化,合法化,才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降低双方在信贷过程中的不信任感,最终获得金融支持,改变目前融资困难的状况。

[1]胡鞍钢.七大经济目标构成中国经济新常态[J].财经界, 2015,(22):46-47.

[2]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研究课题组.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J].甘肃金融,2007,(2):34-37.

[3]马梦愚.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讨[J].中国商贸,2012,(15):112-113.

[4]王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5,(21):10-11.

[5]于国红.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1.

[6]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7]李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创新探索[J].金融视线, 2012,(6):169-170.

[8]马天博.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9):40-41.

[9]吴剑卿.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创新研究[J].会计师,2015,(6):48-49.

[10]嵇伟强.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4,(5):121-124.

〔责任编辑王小风〕

D923.5

A

1671-1351(2016)05-0040-04

2016-06-11

沈萍(1964-),女,湖北黄陂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省软科学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上市后备资源选择与培育问题研究”(1504ZKCA013-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甘肃省民营企业贷款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旧信封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