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童心——从童话视域看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

2016-02-13 04:46王怡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鱼周星驰美人鱼

王怡萱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不老的童心——从童话视域看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

王怡萱

(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周星驰电影《美人鱼》沿袭了周氏喜剧一贯的简单的故事情节、单纯不复杂的价值取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残酷现实和幽默元素,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极其浓郁的童话风格。其电影的童话化反映了周星驰不老的童心和借此建立美好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周星驰;《美人鱼》;童话世界;童心

猴年伊始,周星驰三年磨一剑的电影《美人鱼》上映,万人空巷,最终斩获33.91亿票房,究其个中缘由,除了当年“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之外,周星驰电影一直沿袭他灵动、诙谐和机智的喜剧拍摄风格与其影片故事构成中的童话因素无疑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一、电影和童话《海的女儿》叙事比较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一直为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所景仰,国籍不一,人种不同,但热爱自然、憧憬美、渴望过上幸福快乐生活的故事超越了时空,很多孩子在孩提时代通过各种方式读过这些童话,其中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美人鱼》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周星驰自然也不例外。

追忆电影剧本的编写,周星驰曾讲,因为从小住在海边,每天都看着海,所以他不时地会想,海里面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水非常神秘。我害怕又好奇,我在海里游泳都很紧张的,会觉得水下边藏着什么。那个时候我就对这个故事着迷了。其实我心里有很多故事的,有的都放了几十年,就看有没有感觉。等我真正有了感觉想做《美人鱼》,是在六年前左右,我四五年前开始写剧本。整个的创作,还是个顺畅的过程。”[1]

通过他的讲述,人们可以明白,他电影中的故事,本自安徒生童话,缘此,将他的电影和安徒生的童话对比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到二者之间至为分明的血缘姻亲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电影对童话的改变,换句话讲,也就是看到在从童话到电影的过程中,周星驰对童话所进行的艺术加工。

周星驰的《美人鱼》保留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基本故事形态和叙事方式。童话《海的女儿》讲的是人鱼和人类之间的故事,人鱼王国国王的小女儿因为好奇,邂逅并爱上了一个叫埃里克的人间王子,人鱼公主为了爱情,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将鱼尾变成了两条美丽的腿,但代价是失去了声音。她和王子在一起生活,但不能倾诉她的爱情,在王子即将和别国的公主结婚之际,她牺牲自己变成了泡沫,成全了自己所爱的人。电影《美人鱼》讲的也是人鱼和人相爱的故事,但是周星驰改变了故事的悲剧结局:富有的开发商刘轩为了实施他的填海工程,将高科技成果声纳置放于海中,结果造成了人鱼家族惨重的伤亡。为了保护族群,人鱼王国派出人鱼小姐姗姗去刺杀富商,借此阻止人类的填海计划。在具体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巧合和误会,之后,人鱼小姐爱上了富商,富商也喜欢了上人鱼小姐,并最终放弃了填海计划。电影的结局是富商倾其所有捐助人类的环保工程,自己则从人群中消失,和人鱼藏身于人迹罕至处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直至天长地久。

人鱼相恋,虽然波折重重,但终了还是有情人成为眷属,一切趋于圆满,甚至故事展开过程中,行动的实施者、破坏者、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也都大体对应于童话故事本来的形态,前者作为原型或者说故事的内核,后者作为对于前者的摹写或仿作,二者之间的前后衍生关系确实是至为分明的。

除了故事形态和基本情节框架的相似性之外,在故事的叙述方式上,电影《美人鱼》和童话《海的女儿》也保持了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二者都采用了大胆的想象,借助于想象打破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将鱼类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人和鱼类可以自由地交往。他们相遇,相知,相抵牾,相化解,相爱,体现了童话思维中万物有灵,将一切都幻想化、童趣化的特征。

不过,在基本的童话叙事框架之外,由于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毕竟只是借用童话,而不是真的要以图像的方式重新复原或者另外制作童话,所以在童话爱情故事之外,该片还显现出了更多的主题内涵和情节因素,如环保,如对于人类高度功利化的科研运用的批判,如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设置的强调,还有原本单纯的男女爱情关系中的三角、多角设置等,都体现了周星驰在安徒生原童话基础上的再创作和新的思考与追求。

二、电影《美人鱼》叙事构成中的经验存在

除却对童话故事本身的沿袭和化用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和电影《美人鱼》故事的构成关系极为密切,那就是导演周星驰的童年生活经验。

周星驰的父亲祖籍浙江宁波,他们一家原本生活在广东,后来母亲和父亲离婚,他随母亲迁移到香港讨生活。贫穷,父爱的缺失,故土的远离,从成人世界中遭受的不断的挫折,一方面使他内心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他因之常常沉默寡言,自觉地将自己和外在的世界隔离开来,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言自语或者独来独往;另一方面不能和别人玩,他便和自己玩,和周围不会说话的事物做朋友,并因之而形成了一种将个人生活不断艺术化的自娱自乐的方式。

不用说,作为孩子,他的选择是无奈的,是内蕴有某种至为深刻的生活的辛酸,但在积极的一面,这样的无奈选择,却恰恰培养了他日后成为演员、编剧和导演的艺术家气质,奠基了他日后“成人童话”电影构成的基本特征。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2]在弗洛伊德的阐释之中,梦——或者干脆说艺术,其基本的构成有两个因素,一是现实的创伤性记忆并由此而产生的疗治创伤的愿望的表现,一是因由这种创伤性记忆的推助,艺术家通过幻想对于被现实所压抑愿望的实现。据此,艺术品建构所需的题材和内容,也便往往和作者所经历过的真实的生活事实和精神感受密切相关,是这种经历和感受的变形或别样反映,虽然艺术品完成之后,由于作者所进行的主体加工和艺术变形,这种经历和感受在形态上会产生很大的变异,但透过这种变异,人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底本或影子。例如因为年幼时经历了父母的离婚,父爱的缺失由此成为了周星驰童年生活的创伤性记忆。以此为据,他对父爱如饥似渴的追求,也便成为了他拍摄《长江7号》的直接动机。根据周星驰的回忆,电影中父子俩人在破房子里打蟑螂做游戏的场景,原本是周星驰年幼时的亲身经历,也是其父留存于他的珍贵回忆,他将这种回忆用电影的方式重现,藉此,他不仅以一种想象的方式隐秘地揭示了童年生活留给他内心的伤痕,而且在大量父子之间温情场面和事件的书写过程之中,弥补了他的遗憾,兑现了他的愿望。

这一点在电影《美人鱼》的制作之中也有着极为充足的表现。男主人公刘轩,原本出身于一个极为贫穷的家庭,自卑,内敛,不断地被伤害和人生无法排遣的寂寞使他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追逐成功的动力,为此,他拼命赚钱,寻求各种大胆的实验,他行为的种种目的归结起来,都不过是想以此摆脱童年时候因为贫穷所造成的创伤性记忆。但是财富和功名的追逐,终了并未能成为他人生真正的目标,名利的累积未能让他真正摆脱积存于内心的创伤。相反,因为这种不择手段的追逐,他树敌很多,也始终为富家女子若兰所轻视。种种的遭遇和沉淀,和人鱼小姐姗姗的相恋,目睹现代科技对自然生态毁灭性的伤害,经过痛苦而艰难的内心斗争,他舍掉了财富,放弃了美丽、富有、复杂且疯狂的若兰,从人世跃入大海。刘轩和单纯善良的美人鱼姗姗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过上了大家都羡慕一种童话生活。

依然的贫穷、寂寞,童年不死的童话梦想,记忆塑形了人的希望,现实催生了童话原型的复活,所以正像周星驰自己所言:“对我来说,一个剧本,没有感觉,就放在心里边。我心里还有很多故事的,有的都放了几十年,就看有没有感觉。”[1]“我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努力。那我在《长江七号》里也有这样的台词,有很温暖的东西放在电影里面,我觉得非常好。生活中呢,童话也是我的最爱。我认为我拍的都是童话,《少林足球》和《功夫》也有童话色彩的。”[1]“有感觉了才做”,还有就是“我认为我拍的都是童话”,这两句话清晰地说明了,周星驰的电影制作一般而言总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首先是故事和生活经验的被激活,即他所言的“有感觉”,而后就是讲这些激活的经验和故事(多半有着童话的原型)链接起来,在个人经验的叙事之中,将个人经验寄寓于童话故事之中,最终制作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成人童话”电影类型。

“‘成人童话’如果作为一种类型片,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去看《长江七号》、《少林足球》、《功夫》,不难归纳出来:简单的故事情节、单纯不复杂的价值取向、丰富的想象力、残酷现实和惊悚元素的卡通化解读(例如《西游降魔记》里的烤乳猪,美人鱼里的章鱼料理)、幽默元素(这部分周氏喜剧风格最多,也就是所谓的重复自己)以及超现实结局。根据这种特点,返身重新解读电影《美人鱼》的故事讲述,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外在的形态如何荒诞,不管此后其中又掺杂了多少成人世界的新成分,但剥开外在的表皮,大家所能看到的依然是一个贫穷和寂寞的孩子所心持的童话世界的变形:人类大量的填海造地使得人鱼们不断受伤且无家可归,人鱼想要通过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杀掉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但这个始作俑者也是一个不幸者,他只爱赚钱却不懂生活,喜欢听人赞美但又怕别人揭开他童年贫穷的伤疤;体谅到了他的不幸,同时也发现了他身上不曾泯灭的良知,被委以重任的人鱼因此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爱上了毁灭她家园的人类,并且因为爱他而放弃了谋杀,从而彻底地失去了她的家园和同类。但和一切的童话故事一样,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无论主人公命运展开的过程多么艰难痛苦,但在故事的最后,一切都注定要成为一个圆满的结局,幡然悔悟的男主人公最终还是像一个大英雄一样及时出现,在危机的关头拯救了他心爱的人鱼,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三、电影《美人鱼》的童话表现特征

童话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然后运用较为夸张的手法去编写的故事。它常常以儿童可以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不仅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社会化”,同时也将社会生活“童话化”。

童话故事叙事中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自如转换,首先需要一种孩子的立场和心理,即故事的讲述者能够保持一些充分的“孩子气”,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理去打量和揣度生存的世界。周星驰的身上就始终带有了这样一种“孩童”的气质,他喜欢看孩子看的东西,也喜欢玩孩子玩的东西,在他看来,孩子的东西就是有趣的东西,孩子们之所以总是快乐,就在于他们能够将所遭遇的一切充分地有趣化。

谈到自己的童年,周星驰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的父母都是很有艺术细胞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娱乐性,就连打架都很有看头,可能因为妈妈不是那种柔弱的妇女,所以他们的吵架甚至打架,往往都有出人意料的战果。”[3]他的话让人很惊异,因为没有人会这样形容自己父母吵架甚至打架。对于周星驰的表现,香港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他用“很有娱乐性”来解读父母打架这件事,不是为了搞笑,而是不愿面对残酷的事实,所以他就试图用一个轻松的视角,去形容父母在自己面前吵架或打架的过程。

他所说的“轻松的视角”,其实就是孩子简单化、间离化和有趣化地待人待物的态度。梳理其人生和艺术创造的关系,不难看出,从小就习惯于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周星驰,在他成年之后的电影表演和拍摄中便将这种特质给予了充分的展现。在他的表演和制作之中,无论其所塑造的形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会用轻松调侃的方式解决尴尬,帮助其度过难关;无论现实的状况有多么残忍,他总是愿意用美好的一面去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在他的世界里,邪恶依旧存在,有些时候邪恶甚至会占据有利地位,但在故事的最后,一定会是美好和善良取得胜利。这一点本质上就使得他的创作具有了一种童话性质,就像电影《美人鱼》的表现,出身贫穷的主人公曾经将赚钱当做自己人生唯一的目标,但因为遇到了一条因为他而备受伤害的人鱼,被这条善良而美丽的人鱼所吸引和被感动,当他愿意设身处地地为人鱼着想时,他内心的善良便被唤醒,所以故事的最后,他改弦易辙,放弃了一直追求的金钱至上的人生价值定位。

周星驰在电影里所展现的,其实就是自己曾真实经历过或想象中的故事。首先,他利用孩子特有的纯真幻想,将其深化并赋于了内蕴且用大屏幕的方式展现了出来,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世间的对错,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可以说,看他的电影,就像在看一部属于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现实又充满幻想,可笑但充满思考。

其次,他还广泛借用孩子思维的方式,在故事发展的进程中,常常采用拟人的方法,将自然界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都赋予生命,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它们完全人格化,从而营造一种既通俗易懂同时又充满情趣的特殊表达效果。

周星驰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童话表现特征就是它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一方面适应了儿童好奇和幻想的思维特点,另外一方面则寄托了成人世界对儿童美好的期许。周星驰擅长演绎和拍摄各种看起来极为“无厘头”电影,他喜欢借用“荒诞”的手法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童话加以结合,用这“荒诞”的手法来讲述一个个来自现实的亦真亦幻的童话故事。

电影《美人鱼》来源于安徒生童话,在故事的情节设计上,导演引用了美人鱼这个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中的族群,沿用了一段老掉牙的人鱼恋的爱情故事,但把人鱼充分地拟人化,借用她们独特的视角,表达出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谴责人类对自然环境没有底线的破坏,揭示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人类永不满足的贪婪。

电影《美人鱼》的故事情节前面已交待过,但幸运的是,和周星驰其他影片中的主角一样,主人公刘轩最终放弃了填海造地的计划并拯救了他的爱人。这也正是周星驰电影一贯的如童话般温暖的主题,在童话色彩的背后,蕴含的是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在剧中,有一段话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美人鱼珊珊第一次与主人公刘轩约会,刘轩一再说明自己多么有钱时,珊珊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连一口干净的空气,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第二次,是在电影的结尾,当一个学生问到主人公刘轩为何突然要赞助生态项目时,他又用这段话回答了提问者。[4]仔细想来,这不仅仅是在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所有人一个简单而真实的道理。可以说,这句话撑起了整部电影的核心,是导演周星驰在93分钟的电影中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早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世界性问题。而这个世界性问题,在实际行动上并没有被重视。人类为了赚钱,眼中已看不到被破坏的生态,长期以往,人类命运就会像电影中的人鱼族群一样,被迫远徙,却无处可去。而与其有所不同的是,人鱼是被人类所害,而人类却是自取灭亡。

四、结 语

周星驰演绎着一个个人的故事,同时也重新演绎着一个个童话和寓言,从自传性质的《喜剧之王》,到《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西游降魔记》、《美人鱼》,简单或者说单纯的童话式表现,是周星驰贯穿始终的风格。在这些电影中,周星驰通过繁多的一个个看起来极为荒诞的故事的讲述,既让观众看到了他所遭遇的童年创伤,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他通过天才的创造对于这种创伤的克服和疗治。

“我喜欢童话,其实我拍出来的都是童话”,或者“我也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这不是在安慰谁,这是事实。世界很复杂,什么都有,可最后还是朝着一个美好的方向发展。我希望观众看完我的电影,心情是愉快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充满期望的,地球是我们无敌的家园”。[5]在周星驰不断的表述里,我们可以看到童话所给予他的力量,时光荏苒但童心不老,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在根本上都和童话故事的构成一样简单,不管实际的形态如何,他努力所渴望实现的就是将童话世界中的生动和温暖,不断地送给他的观众,让世界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

[1]肖扬《.美人鱼》票房破21亿周星驰称喜欢被叫星仔[N].北京青年报,2016-02-08.

[2]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M].青闰,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

[3]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周星驰[EB/OL].百度贴吧·电影吧,2014 -03-08.

[4]周星驰.美人鱼[Z].2016-02-08.

[5]周星驰.童话是我的最爱,世界终归美好[EB/OL].新浪娱乐,2016-02-09.

〔责任编辑王小风〕

J905

A

1671-1351(2016)05-0065-04

2016-06-11

王怡萱(1991-),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鱼周星驰美人鱼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丑萌的“美人鱼”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异兽人鱼故事类型考析
美国 西雅图 自认是人鱼的美人鱼社群
巴西极品海蓝宝戒指
海里有美人鱼吗?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