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实施的环境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6-02-13 04:46陈庭娇李旭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法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陈庭娇,李旭明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制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实施的环境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庭娇,李旭明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明确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实际教学中的课堂实践和课标的要求有很大差别。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受到高中英语教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教学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有我国教育政策的实施、教师素质、评价方式、班额和教学基础施设等。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为了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注重《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落实;英语教师要学会“计划”和“应变”;要统一“学”和“考”;任务活动设计立足于大班教学;要使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学活动服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英语教学;环境因素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1]1我国英语学者邹为诚指出:“传统的外语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唯方法论的阶段,目前国际外语教育界不再推崇一种最好的教学法,指出语言知识教学异于语言教育。”[2]47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外语环境的营造,强调尊重语言学习者能力的发展规律。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对于国内英语教师早已不再陌生,《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然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并未得到全面实施。制约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包括英语教师素质、英语课时设置、评价方式、班额和教学基础设施等。有的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墨守成规,不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和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错位,有的教师则以考试为标准,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师不得不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零碎语法知识的讲解上,而不是放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出适合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实施的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首先要适应其所处的教学环境,使其本土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要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顺利得到实施,应先从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出发找到问题所在。

一、外语教学环境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教学环境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定义。这里指出理查兹(Richards)和克拉米什(Kramsch)的观点。前者认为英语教学环境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相关政策、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以及最终的教学评估;后者则指出语言的学习关键在于通过环境的差异、特定的含义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而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张正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他把所有对外语教学活动和效果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英语时的心理状态;外部环境指能影响学习者内部环境变化的一切外部条件。[3]1

本文将仅从外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因素出发,探讨影响和制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实施的因素及对策。这些教学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有我国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教师素质和能力、评价方式、班额和教学基础设施等。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环境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一)我国教育政策的实施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把英语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项语言政策来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英语课程标准》(2007)应运而生。《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1]2该文件对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均有明确描述,对于高中生毕业时应达到的目标也有详细的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设定各级目标要求的根本依据是学生能做某事而非知道或了解某知识。教师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讲授法等进行语言教学,而应当尽可能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标准》只有落实才能发挥其作用。辜向东等通过对实施新课标省市和未实施新课标省市的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调查研究后发现:“实施新课标省市的教学较未实施新课标省市体现出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注重实践,学生教材课后练习完成情况更好;重视输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听力的时间更多,阅读、听力材料更丰富;学生课外利用多种渠道获取阅读、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多为真实语料,因而学习内容得到优化。”[4]72-73

虽然《标准》出台已有十多年了,但目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理念错位,致使目前高中英语教师最关注的还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希望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得到更多详细的指导。笔者所调查的某市重点高中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仍以高考为指导,这就导致教师以及学校层面忽视《标准》的要求,不去学习、适应新课改的理念,使得《标准》最终无法得到落实。

(二)高中英语教师素质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英语教师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控者和启发者,是教学方法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期待和挑战。有关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能力不能与时俱进、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各有不足以及教师职业倦怠三方面。

第一,有些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愿进行新的尝试或学习。并且,龚亚夫在其《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于只习惯于语法分析的师生来说,大约需要几个月的适应时间。这对于教师来说更有相当的难度和压力。”[5]369因此,教师就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运用新的方法了。以某市重点高中的英语教师群体为例,愿意尝试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师比例不到20%,且这其中多为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

第二,高中英语教师队伍中,年纪大的教师陈旧的教育学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同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大多已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和习惯,对接受新方法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等方面的要求感到不少压力,在新事物的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年轻教师则表现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起来,教师理论知识得到了更新,但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第三,高中英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占大部分。截至2010年,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教师比例已达53.7%,高中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比例高达66%.姚桂招等的调查显示,高中英语教师承受来自高考、社会期望、自身生活的压力因此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通过对某市的高中教师调查显示,有职业倦怠感的教师占96%,没有的占4%.而女性教师由于较多的社会角色如母亲、妻子等更易产生职业倦怠,使得这一教师团体的正常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6]56-57多数这类教师身心疲惫,教师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职业病如咽炎、颈椎病多发,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无暇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势必造成新的教学方法无法推广落实。

(三)高中英语评价方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师中公认的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是,《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目前学校评价内容与方式的错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每次的检测成绩以及最终的高考成绩是唯一评价学生英语能力的方式。就所调查的某重点高中而言,每周要进行至少两次课文默写,单词默写并评分。每四周左右进行一次月考,并进行全班、全年级组的分数评比,且分数和教师的业绩评定挂钩,这就使得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最终落到了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活动和任务被省略,课堂上只有语言知识的教和学以及针对考试的反复练习,很少涉及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上,而是转向所谓最便捷、传统、低效的讲授法等。

(四)高中班额过大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目前,大班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3]2教育法虽未对高中班额大小做明确规定,但对一些示范性的高级中学有明确要求:班级标准容量为50人。但实际上,大多数高中班额过大。如某市示范性高中,高一级有19个班级,其中55人以下班级只有一个,其他班级人数均超过55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达63人。高二、高三级班级人数情况与高一级类似。在教师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有的班级人数多达七八十人。另外,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直接导致其接触语言的条件与思维、生活方式等天差地别。有城市里来的同学可能已经能轻松阅读英语小说,而一部分农村来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可能词汇发音都不准确,单词都还没记全。以上两种因素会严重限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教学的活动,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实施造成巨大的困难。

(五)高中教学基础设施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问题表现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微。结果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认为依赖多媒体完全是浪费时间,继而认为任务型教学只是徒有其表,学生根本无法静下心学习,不如老老实实讲授语言知识,索性使课堂教学方法走上回头路,完全排除多媒体资源。根据对某高中的英语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只在进行课堂教学竞赛时频繁使用多媒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率不到20%.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单一,毫无新意。

三、对策研究

(一)重视《标准》的贯彻落实

要使《标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熟悉《标准》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地方政府应当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高中英语教师配备和《标准》学习、培训等相关的资源等。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标准》,使得教师能自觉根据其提供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活动。

但是,贯彻落实《标准》并不等于否定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吸收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时,仍保留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新的理念与现有的观念结合起来,找到因地制宜的方法。

(二)英语教师要学会“计划”和“应变”

首先,高中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以考定学”的观念,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7]134教师要把一切学习为了高考的中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高考自然也就成功了。教师只有通过转变观念,继而接受和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外语教学环境。

其次,要加强对教师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先要使高中英语教师明确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优势,了解其理论基础,对这种方法有信心。然后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熟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与特点、任务的类型、评价方式等,使教师对这一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当然,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压力小,见效快。

第三,针对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性居多的情况,学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女性教师更多的关怀。注重教师的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学校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前提下,对部分有困难的女性教师予以政策的倾斜,使其能克服困难,专心教学。另外,国家、地方等应设法提高教师待遇,减少其生活等方面的忧虑,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其对工作有热情,有信心,全身心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

(三)要统一“学”和“考”

龚亚夫认为,当今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发展走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更重视通过学生语言能力的表现,即语言运用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测试与教学的同样重要。这就需要使测试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测试贴近现实生活,是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在设计语言测试时要参照任务型语言评价的理念,不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而重在考查学生可以做什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的经过的评价。这不仅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与培养。[5]248-253

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重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语评价方式应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结合起来,并多采用直接测试,即学什么,就考什么,如学习了英语写作,就让学生写作文来测试,避免以考定学。

要指出的是,高中英语评价方式的转变并非易事,这需要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一起努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将有效的评价方式运用到实际英语教学中去,切实有效地改变英语教学的现状。

(四)任务活动设计立足于大班教学

要在大班成功进行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教师要注重任务的设计,在任务的活动设计中,要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可在大班操作。可多采用结对活动、小组活动,使任务型教学法在大班环境下也能顺利展开。另外,可以收集高中英语教师在大班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学习。教师也应多反思,总结自身的成功案例,不断探索。

(五)要使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学活动服务

教师在进行任务活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基础设施的局限性外,应明确活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应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使用都应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为指导,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不断学习相关的技能与技巧,吸收他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使多媒体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四、小 结

本文主要从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出发,探讨了制约和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实施的环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只有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消除不利因素,才能使得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邹为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评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6):47.

[3]陶明天.制约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环境因素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10).

[4]辜向东.课改进程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2):72-73.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姚桂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教学与管理, 2011,(10):56-57.

[7]柳淑瑛,郭文英.意义输出中关注语言形式的途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4.

[8]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UP,1989.

〔责任编辑王小风〕

G642;H319.1

A

1671-1351(2016)05-0114-04

2016-06-11

陈庭娇(1988-),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李旭明(1966-),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教学法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