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研究分析

2016-02-13 16:38胡燕祥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大理6721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合理使用糖尿病

胡燕祥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大理 672100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研究分析

胡燕
祥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大理672100

[摘要]目的分析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作用特点,以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结果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格列奈类、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各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血糖特征、并发症及年龄等,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遵循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一般原则。结论口服降糖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各种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综合性分析患者病情、血糖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科学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物;合理使用;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渐进性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器官损害,致使功能障碍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许多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1]。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口服降糖药物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理应用降糖药,将有助于提高疗效,保护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除胰岛素外,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双胍类、磺酰脲类、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该文对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作用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合理选择使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种类

1.1胰岛素促泌剂

目前,临床使用胰岛素促泌剂以刺激胰岛细胞的生长,来实现降糖目的,常见药物为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磺酰脲类:以格列硅酮、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为主,临床用于2型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格列奈类:以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为主,临床特点:模仿胰岛素药物所具备的生理性功能,有效控制患者饭后血糖指标。

1.2双胍类

临床常用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具有增强葡萄糖摄入总量,减少糖原蛋白含量,控制血糖释放量的临床作用。并且,此类药物还不会影响患者自身胰岛素水平,临床单独性使用不会引发低血糖疾病。另外,双胍类药物还可改善患者代谢功能,降低胆固醇含量,是临床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2]。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临床所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可通过对碳水化合物的控制来降低饭后血糖指标,更加适用于饭后血糖指标升高及长时间使用碳水化合物的患者。

1.4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临床常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作用: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能,改善血糖指标,适用于并发三高、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是,罗格列酮药物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争议,使用期间需引起高度重视。

2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

临床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相对较多,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掌握其作用特点,且临床应用时综合性分析患者病情、血糖指标、临床并发症等情况,有助于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2.1 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

临床针对经由饮食、身体锻炼等疗法后血糖指标仍未达标的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不同程度高血脂症等患者应选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以饭间服用为主,并于药物服用3~4个月后评估血糖指标,以适当调整给药剂量[3]。

2.2 2型非肥胖糖尿病患者

临床针对胰岛素储备功能良好的2型非肥胖糖尿病患者需借助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其中,格列本脲药物降糖效果明显,可饭前服用,但此药物服用后易出现低血糖等症状,不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格列齐特药物降糖效果适中,具有调节患者血脂指标,减少血小板凝聚、预防临床并发症的作用,适用于肥胖、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格列吡嗪药物临床服用剂量少,药物经由口服服用可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浓度,且具备降脂肪、抗凝血的临床作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格列硅酮药物降糖作用适中,药物服用后可完全吸收,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并发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亦可用于临床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糖尿病患者,饭前服用。若此类药物服用后血糖指标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可将其更改为二甲双胍类药物,以降低血糖指标;格列美脲药物见效快,作用时间长达1 d,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心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药物见效快速,但作用时间相对短暂,饭间服用可降低饭后血糖指标,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那格列奈药物作用时间短暂,服用结束后4~5 h即可恢复服用前血糖指标,临床作用和瑞格列奈相比较高。

2.3根据血糖特征选择药物

①饭后血糖指标升高,且空腹、饭前血糖指标不高患者。临床针对此类血糖特征患者大多选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控制糖分水解的临床作用,可降低饭后血糖指标,减少血糖变化波动。此外,此类抑制剂还具有降低患者血脂指标的作用,有效预防临床并发症,适用于轻度、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饭后血糖指标升高并伴有饭前升高患者。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以胰岛素增敏剂为主,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若饭后血糖指标持续上涨,可借助胰岛素药物治疗,便于控制饭后血糖。常用药物为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的升高和降低,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③空腹、饭前血糖指标升高患者。临床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无论饭后血糖指标是否存在升高现象,均应借助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4]。若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标处于8.9 mmol/L以下,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根本上预防低血糖症状的发生;若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标在8.9 mmol/L以上,可使用胰岛素药物治疗。若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标相对较高,且糖尿病病程较长可选用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药物治疗。临床针对存在强烈抵制胰岛素患者可选用磺酰脲药物、胰岛素增敏剂联合疗法治疗,以加快胰岛素分泌进度,提高降糖药物敏感性。

2.4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临床针对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瑞格列奈、格列硅酮药物治疗。阿卡波糖药物主要作用于患者小肠,适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而临床需尽早联用胰岛素增敏剂。同时,临床针对肝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可借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并按时监测其肝功能,一旦出现肝脏损伤现象,需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

2.5老年糖尿病患者

般来说,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临床慢性病症,致使代谢功能减退,诱发低血糖。针对此类患者需选用降糖效果适中、见效快、作用时间短的临床药物,如瑞格列奈等。另外,临床针对饭后血糖控制不合理的老年患者需选用阿卡波糖药物,以便降低饭后血糖指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借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能,提高药物敏感性,但需注意药物使用禁忌[5];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旦出现血糖指标不合理现象,需立即根据其情况联合用药,若降糖药物联用后仍然无效,需考虑胰岛素注射疗法。

3 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

临床口服降糖药物联用期间需综合考虑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最终的协同作用。因而,药物联用过程中需遵循这样几个原则[6-7]:①尽最大限度的避免相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发挥最大降糖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②若临床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期间降糖效果不明显,需立即行药物联用疗法,禁止出现单独性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后再更改为药物联用的现象;③联合使用药物种类不可超过3种以上,一般为两种,若一段时间后血糖指标仍然不理想需借助胰岛素注射药物治疗;④避免药物的重复性使用。部分中成药制剂中均含有优降糖,不可和磺酰脲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免诱发低血糖症状。此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期间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变化、家庭经济等情况,便于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减少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口服降糖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各种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综合性分析患者病情、血糖指标、并发症等情况,科学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凌春燕,管媛媛.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942.

[2] Cui Ting, palace Qinji, Bong,. Use of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ypoglycemic drug investigation [J].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2014,23(9):843-845.

[3]王蕾,丁红丽,陈华彪,等.合理使用降糖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129.

[4]魏安银,焦荟之,韩荣旗,等.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1041-1042.

[5] Li Fei, Zhang Xiaolei, Liu Yuai, et al. Outpatient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J].Analysis of Qilu pharmacy,2012,31(12): 717-718.

[6]韩荣旗,王玉慧,王春梅,等.降糖药物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038-1038.

[7]程昭琳,金朗.老年糖尿病口服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9):39-40.

Study on the Rational use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HU Y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auspicious clouds,Dali,Yunnan Province,672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ational use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Method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Results Clinical commonly use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mainly include metformin, glibenclamide Nai, sulfonyl ureas, alpha glucosidase inhibitors, thiazolidine diketones.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mplications and age, the selec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Conclusion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high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duce or delay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Key words]Oral hypoglycemic drugs; Rational use; Diabetes mellitus

收稿日期:(2015-10-23)

[作者简介]胡燕(1976-),女,云南祥云人,大专,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学工作。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193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193-03

猜你喜欢
合理使用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室外艺术品原作者署名权的行使规则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