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教学的促进

2016-02-14 13:56邬维娜周彩华
浙江医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赛技能护理

邬维娜,周彩华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教学研究与管理·

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教学的促进

邬维娜,周彩华@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助推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进了护理教学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热情、审美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技能大赛;护理;效用分析

Abstract: Taking em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 and skills as the co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s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effective boost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urther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nursing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dustry, enhance teachers' qualities and abilitiesand increas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Key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nursing; utility analysis

为改变高职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职业的倾向,教育部推出了高职技能大赛。自2012年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了护理技能竞赛项目,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展现才能的平台。各院校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各省市的选拔赛,其中的佼佼者组成4人左右的参赛队代表各省市参加全国决赛。我校自2012年起,连续3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荣获二等奖, 2013年大赛未举办,2014年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2015年荣获一等奖)。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校护理教学与行业无缝对接,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密切联系临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审美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不断提高。本文就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教学的促进做如下分析。

1 大赛概况

大赛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整体的、连续的、科学的护理[2]。大赛分为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理论测试占总分的10%,要求选手在健康评估室对临床护理案例进行分析,列出护理问题,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技能考核占总分的90%,模拟临床情境,选手在内外科病房、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等对某一病情的患者实施连续性的护理操作。操作项目逐年增加,2012年为在重症监护室(ICU)完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3项技术操作;2014年为在抢救室完成头部外伤包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密闭式静脉输液及置胃管4项技术操作;2015年则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经鼻腔吸痰项目。大赛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职业素养。

2 大赛对护理教学的促进

2.1 大赛促进了护理教学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历届大赛的案例分析均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来自临床实际案例;操作项目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设计;评委绝大部分来自各省市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确保大赛与临床护理岗位无缝对接[3]。为此,我们在备战中积极与医院的知名护理专家交流研讨,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发展的最新动态,从操作标准的研读,操作流程的编排,操作细节的斟酌,到选手的日常训练和模拟比赛,全面听取临床护理专家的建议。

再由点及面,从护理教学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均注重校院合作,与行业无缝对接。聘请浙江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等一批行业专家为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确定。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护理专家共同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一批工学结合教材如《护理实务临床处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学》、《实用护理英语》等。聘请125名德艺双馨的护理专家参与课程授课、平台预见习、方向预见习、课间见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践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时间引入临床的最新进展如《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DA患者身份识别移动扫描系统、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系统等到教学中。

2.2 大赛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大赛在准备时比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团队的精密设计,指导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参赛选手所能达到的高度。历届大赛锤炼了一支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指导教师队伍。由于技能竞赛准备时间短,要求高,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紧张训练,牺牲了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为取得好成绩,全体指导教师及时更新护理教育理念,全面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反复研究竞赛项目和操作内容;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通力合作,做好“传、帮、带”;与省内各院校教师相互观摩,互相切磋,积极探索,全面提升理论总结和操作指导能力。

由备赛到平时,学校、护理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和“团队建设工程”等4大人才培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系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至今,已有专业课专任教师3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4人;海外访学经历8人。拥有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省医坛新秀;省护理学会副秘书长、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2.3 大赛促进了护理教学的投入和改革

大赛促使加大教学设施、设备和软件等的投入。为给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训平台,学校建成了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彰显人文、初具规模的仿真护理实训基地,面积8732M2,拥有护理病床100张,7个示范性护理实训区: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区,急救和ICU技能实训区,外科和手术技能实训区,内科和健康评估实训区,康复技能实训区,妇儿技能实训区和临床技能考核区。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配有高端综合模拟人、虚拟实训软件如虚拟静脉注射培训系统、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系统模型、触控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和全程监控录播回放系统等实践教学辅助设备。

大赛促使理论教学改革。历届大赛组委会给出赛项指南,并组织临床专家建立了大赛案例题库,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急危重症护理,要求选手针对案例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首优问题列出护理措施。与大赛指导思想相一致,护理系开发了“母婴护理病例分析与临床思维”和“成人护理病例分析与临床思维”2门课程,结合临床真实案例,编写了校本教材,采用CBL教学法,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备战国赛,指导教师收集、整理了大量案例,这些案例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素材,达到赛教互促。

大赛促使实践教学改革。历届大赛模拟临床情境,要求选手对病情变化的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操作,考核选手的处置能力。护理系开发了“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和“护理实务临床处置”2门课程。“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改革传统的单项护理操作教学形式,采取以“临床案例”为背景的综合技能学习。在练习中加入模拟病例,学生面对具体病例认真思考,进行一系列连续操作。“护理实务临床处置”则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5个基本工作岗位群的21个典型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每个案例为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必要的、正确的临床处置,训练学生的病情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2.4 大赛促进了学习热情和灵活性

大赛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历届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宣传、动员、组织,学生明白了技能大赛的重要性,许多学生都将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学习目标,化为学习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课程学习中,基础护理、急重症护理任课教师将历年国赛获奖选手的视频呈现给所有学生,或将国赛选手邀请到课堂内给予现场操作展示和指导,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历届大赛的历练提升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理论总结归纳能力,增加了对操作的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学习中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习操作技能时重视原则,但不再机械地完全遵照操作流程,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思考为不同年龄、性别、病情、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比如学习墙式吸氧时,思考有哪些患者可能需要吸氧(即适应症),假设面对一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该如何调节氧流量,怎么解释? 如果换一个情景,又该怎样沟通?

2.5 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关怀能力

大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南丁格尔说过: “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所有的护理技能操作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动作协调优美、紧凑流畅,处处给患者美的享受,这样的美能使患者信任、放松、愉悦[5]。所有教师吸取大赛的成功经验,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均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始终保持良好的姿态;训练学生站、坐、走、下蹲、端治疗盘、推治疗车、持护理卡时高雅大方;引领学生以欣赏的眼光观看各操作视频和教师的示范,随时发现操作美。

大赛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观看大赛的录像,发现即使是如此高规格的比赛,有些参赛队的所有选手每项操作动作基本相同,与患者沟通的言语极为相似,选手机械地完成操作,缺乏对患者的关心。为避免这种状况,所有教师将人文关怀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教学中,通过观看优秀护士护理患者的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感性认识。精心设计人文关怀的问题情境, 进行关怀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认识、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收集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的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模拟演练。

3 小结

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必将引领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发挥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

[1]颜金花.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业院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讲话[EB/OL]. http://www.jyb.cn/xwzx/zyjy/sxkd/t20080628_174301.htm,,2008-06-28/2015-07-15.

[2]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指南[Z].2012:1-20.

[3]莎日娜,王庆,薛梅,等. 以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引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35-37.

[4]周彩华, 孙丽, 张玲芝,等. 护理实务临床处置课程开发及其实践[J]. 浙江医学教育,2012,11(1):6-8.

[5]王波,李丹琳,张臖. 通过技能竞赛对护理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4): 96-98.

Utilityanalysisofnationalnursingskillscompetitiononnursingeducation

WUWeina,ZHOUCaihua@

(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China)

G642.0

B

1672-0024(2016)04-0007-03

邬维娜(1979-),女,浙江奉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浙江省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 2013253)

@

周彩华1040555211@qq.com

猜你喜欢
大赛技能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