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6-02-14 14:56陆志伟石河子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博网络思政

陆志伟(石河子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微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陆志伟
(石河子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微博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社交网络平台,聚焦社会热点,引发舆论关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往来日益频繁,政治形势变幻莫测,各高校应当以时代发展为前提,利用先进的时代产物,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观念进行引导教育。

关键词:微博;网络;思政;高校

自微博诞生起,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以新浪微博开启服务一年为例,注册用户就达到了一亿之多,在大学生群体中,用户比例很大。用户可以使用网页、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浏览时事信息并发表言论,有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方便简单等特点,而这种特点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微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理念,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采用微博作为教育工具,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不变的,以大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更多更广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微博中,要注意以此为核心点,再通过时事扩充内容,使其形象化,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以微博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价值观与时事热点联系在一起,让高校学生能从热点问题中了解正确的观念。[1]

微博中,公共人物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普通用户,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破点。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原始发布者的认知度决定了对其的接受度,所以,高校部门要微博认证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树立权威性,构建文化氛围,开辟一条正确的引导途径。另外,微博发布的信息有字数限制,只有140个字的内容,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表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核心价值观与时事热点捆绑到一起,时事热点能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再用简洁凝练的话语概括其中涉及到的价值观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了。

(二)微博素养教育

这里的“微博素养”指的是信息发布者以及传播者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是否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假性,是否能预判该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等。微博有“转发”功能,这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减人们对真假信息的判别能力,因为即使是虚假的信息,当传播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迷惑作用,从而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待微博中的错误信息,要注意加强引导,帮助高校学生辨别微博信息。

微博素养的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在浏览他人信息的时候,会进行评论,这个动作实际上就将“信息浏览者”的身份变为“信息发布者”,在进行转发或者评论的时候,高校学生除了要知道转发的意义之外,还要正确处理自己的语言。第二,高校学生在关注其他微博用户的时候,应当选择对自己有积极作用的用户,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关注,会逐渐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而不同人的喜好是不同的,关注的对象也就不同。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高校学生关注有价值的信息或者用户,从而提升微博素养。

二、微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对微博教育的认知欠缺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产物,这种新鲜事物的主流使用者较为年轻,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对微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对其一概不知。微博是了解学生思想变化的一种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奠定了交流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仅有极小部分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微博结合起来,大部分教育工组者没有认识到微博潜在的教育功能,没有注册微博或者注册后仅用于娱乐。

(二)高校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存在纰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来维持运转,以便于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序、有效。但是在实际中,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种针对微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完整体系,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领导体系。所有工作的展开都需要领导阶层制定计划、进行指挥,在微博教育工作中,高校领导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课程局限在传统的教室里,与微博视域脱轨,教育效果也就必然很差。

(三)微博管理体系不健全

微博教育需要一个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2],但目前来看,这一点做得远远不够。由于网络的可匿名性,使得网络言论更加自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部分的网络暴力,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其中也包括少部分的大学生,由于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攻击性言论,造成恶劣影响。部分高校对微博教育缺乏长期的规划,目标不清晰,内容匮乏,影响教育工作的进行。另外,后期的反馈机制和鼓励机制也不健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对微博教育的兴趣不大,与高校学生缺乏交流,难以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

三、微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截止到现在,微博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一个生活工具,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方法、技巧等都非常熟练,但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采用微博进行思政教育是最近才兴起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看到微博教育的高效作用,对微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目前来看,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相关教育部门开通微博账号,并建立完整的微博教育体系。

(一)发挥微博的明星效应

微博用户数量庞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其明星作用,聚集专家学者、知名校友、优秀学生等建立一支“绿色微博”队伍。大学生还未完全接触社会,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诱,很容易成为那些道德恶劣的所谓明星微博的“粉丝”[3]。所以,高校负责人应该及时进行干预指导,选择一批道德素养高、文化修养高、社会地位高的学者,社会名誉好、号召力大的校友,校内知名度高、表现优异的在校学生干部,为他们开设认证微博,大力支持他们玩转微博,鼓励大学生多关注这些绿色微博,既能领悟社会,又能提高自身品位。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利用微博开展工作,一大批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教授等都开设微博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文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立昌教授经常在微博上发表时事论点,观点鲜明、思想深邃、语言犀利,吸引了近2千粉丝,其中绝大多数为学生。2015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姜汪维老师的微博也吸引了近千学生。

(二)建设“微博社团”

高校团委组织要以校内社团发展为基础,构建一支新型的校园微博社团。各高校中,都有很多社团组织,他们大都是基于学生的爱好组建起来的,像篮球社、轮滑社等,这些社团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也产生着不小的影响。构建微博社团,可以聚集起一批喜爱玩微博的大学生,因为爱好相同,所以,微博话题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从而产生很好的交流效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各社团组建自己的“私团”微博,即篮球社有专属于自己的微博公众号,轮滑社也有专属于自己的微博公众号,这些由微博社团统一管理,并配备专门的老师给予指导。在发布消息的时候,要注意随机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共产党的政策理论等通过微博这一新型工具传递出来。笔者高校最具影响力的“爱石大”微博,就是由学工部老师指导,学生组织自主管理运用的,是一个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新生入学之前就可以通过邮寄的通知书关注该微博,它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事政策学习、各种主题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等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校2万余名全日制学生,关注率达70%以上。学校每年还会对所有新生进行微博应用的培训,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应用微博微信平台,以及宣传介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三)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及水平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养尤为重要,并且要善于利用微博,在思政教育工作上要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能力、有资格开展教育。不断的学习是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状态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对微博教育这一方式,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微博的使用方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学习,对微博逐步做到“懂、会、精”,这样才可以帮助到学生[4]。

实践能力在微博教育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微博的特点来改变教育模式,更多地采用引导的方式,为学生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热点话题出现之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发、评论,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语言、情绪的泛滥。教育者的能力还体现在对微博的定位上,通常来看,高校学生对搞笑类、热门类、趣闻类等主题的微博较为感兴趣,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修缮微博内容,使其充满趣味性,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幽默的口吻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微博教育成为思政教育中的先头部队。

(四)组建“微博班级”

高校政治辅导员要成为连接学生与微博的纽带,组建起“微博班级”。政治辅导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引导的方式开展工作。支持微博班级中的“脖领”,即能玩转微博的学生;耐心劝导微博班级中的“脖梗”,即发表讽刺言语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微博班级中,“脖领”不一定是班干部,而“脖梗”也不一定是平时爱捣乱的学生,辅导员要注意线上和线下的区别,尊重网络规则。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及时关注微博热点话题,经常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问题讨论,营造出健康的微博班级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心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课堂”

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授课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微博课堂”的形式。以马克思主义教学为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装进学生的大脑是思政教学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理论型内容,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所以,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依赖于传统的“满堂灌”,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微博,改革教学方式。比如,思政作业在微博上发布,参考答案也会在后期微博上发布;发布讨论主题,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关注社会热点,讨论这些热点话题时融入思政内容,将日常生活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课程教学就会更加轻松容易,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概括全文,140字的微博作为新时代的交流工具,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它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政治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蕴藏着很大的应用前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利用这样的新型方式,不断地去探索,掌握微博的使用方法,构建完善的微博教育体系,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化.“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8-122.

[2]周彦彤,张国启.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11-113.

[3]刘君.“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3,(6):155-157.

[4]杨晓东,陈君,高峻峡.“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96-97.

(责任编辑:魏登云)

An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blog

LU Zhi-wei
(School of Further Education,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Microblog, a kind of popular social network platform loved by youths, cares about social hot topics and brings about public opinions, offering new means to cond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schools. As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ccur frequently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s changeable, the authorities in higher schools should broade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loy the internet to guide undergraduates to recei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microblog; network; ideology and politics; higher schools

作者简介:陆志伟,男,湖南邵阳人,石河子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1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29-03

猜你喜欢
微博网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