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15 06:36陈黎敏施艳青
职教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

陈黎敏,施艳青,陈 巍



班级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陈黎敏,施艳青,陈巍

摘要:通过团队建设、专业熏陶、科学实践、职业导航构建四位一体的班级专业文化建设体系,熏陶和培育学生,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建立“建团体带个体、育个体促团体”,“学专业促文化、习文化精专业”的全方位育人系统,既形成具有专业文化特征的班级名片,又能使学生具备班级自信、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的个体特质。

关键词:班级专业文化;团队建设;专业熏陶;科学实践;职业导航

班级专业文化建设是利用班级和专业的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文化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在其建设过程中既形成具有专业文化特征的班级名片,又能使学生具备班级自信、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的个体特质。

在高职院校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家园中,学生能收获对专业最深的理解、对班级团队的认同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提升、对学校和专业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归属、从而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期望的品德和能力。

一、班级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以团队建设、专业熏陶、实践培育、职业导航为抓手,构建四位一体的班级专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建团体带个体、育个体促团体”,“学专业促文化、习文化精专业”的全方位育人系统。

(一)班级建设,构建班级“CIS”(形象可识别系统)

对学生来说,大学班级不同于以往任何教育阶段的班级形式,在形式上没有了固定的教室,在教学组织、生活关怀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生的成长成才依然依赖于良好的班风形成。

1.团体层面。课题组率先利用“团队文化建设”的方式进行班集体建设,通过班级全员参与凝练“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徽”、构建班级“CIS”(形象可识别系统),形成属于班级独特的精神文化。

2.个人层面。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及个人秀等主题活动把这些可识别的班级显性特征逐步内化为班级“集体人格”,学生以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为荣,个体间团结、活泼、充满人性关怀又能充分张显个性。

(二)专业熏陶,培育“一班一品”特色文化活动

大学是学生定向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专业学习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与主旋律。[1]通过帮助班级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同专业、不同专业中展示学生专业学习成果。建设过程中,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学习为宗旨,以“文化”体验为导向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一班一品”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其“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如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专业特色活动分别为“英文歌曲”“英语朗诵”;日语专业班级特色活动分别为“日本花道”“日本茶道”;韩语专业特色活动分别为“韩国传统舞蹈”“韩国美食及风俗礼仪”;德语专业特色活动为“德国足球文化”;涉外商旅专业特色活动为“特色调酒”“礼仪形体”。

(三)科学实践,引导班级进行课题调研

学生学习除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外,更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培养。

鼓励各班学生成立小组开展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调研,通过课题调研优化班集体的建设,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营造团队合作的班级氛围,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同时,也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理性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2015年,2014级学生共申报8个自主调研课题,如“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恋爱观”“日常消费情况”“班级存在哪些问题”等开展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报告,将对有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其中,学生的调研文章《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现状剖析——以常州高校为例》发表于《才智》杂志。

(四)职业导航,实现班级学生定制化“菜单”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命题,教育既应该注重塑造集体文化,同时,又应该着眼于“个性”发展,并且,最终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服务的。

设计具体的职业导航活动如就业形势剖析、杰出校友宣讲会。让学生从政策层面了解职业、就业的宏观政策与形势,并通过学院中层、就业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形成不同层级的就业服务指导队伍;通过就业咨询、就业约谈帮助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职菜单;通过学生“成长”菜单的制定和跟踪指导,帮助每位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在入学时形成“职业”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进行职场基本能力素养的提升,做到学生毕业和上岗的零过度,增加“职业自信”,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二、班级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团体发展与个人成长并重

通过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满足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2]

(二)人文体验与科学教育并重

倡导研究理念的创新性。班级专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改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班级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安全、和谐、自律等方面的熏陶。知行统一,重实践、重活动、重参与、重体验,让学生自己从研究中获得新知。

(三)环境熏陶与个性订制并重

在自信、诚信、团结、乐观及创新的环境中,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真正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或者更优秀的社会人。“譬如一株树要它十分发育,就要让它的根四面八方蔓延。若堵住几向,单让一向给它伸张,就不能完全发育……。全人格的教育,是使学生活用其人格的活动力,来实地经验各种高尚有价值的生活。”[3]回归生活,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帮助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并获得更多自我认可。

(四)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践履教育并重

价值观是人格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下,加强正义、责任、诚信、理解、尊重、关心、包容、忍耐、遵循伦理道德等公共价值观教育。同时,应也加强职业道德和校园情感的培育。针对德育容易局限在学园里、停留在口头上的问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改变日益功利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开展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项目实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满足了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主动性,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该项目开展以来,学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自信心和职场基本能力素养明显提升,学生对于学校和专业的思想认同与情感归属明显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朱红春.立足育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德育,2015(16):60-61.

[3]张青.论大学中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22):101-104.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2015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精品项目“班级专业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陈黎敏,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63-02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研究
军校物理课程团队建设的探索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
浅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建设
试析基层烟草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