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15 11:25翟媛媛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淄博255130
淄博师专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师实践性教师队伍

翟媛媛(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30)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翟媛媛(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30)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指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通过“全员参与、全体实践、全程跟进和全面认定”的路径,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法规来指导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3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7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11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2011年12月)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的颁布,都充分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指导教师的素质又成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探寻: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决定了其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其教育对象幼儿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掌握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幼儿、由幼儿走向教育的有效手段。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实践指导教师的素质。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在逐年膨胀,这直接导致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指导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相对稳定时期,1个班有2到3个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但是随着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成倍增长,实践教学的形势也发生了逆转,由原来的1个班有2到3个实践指导教师演变为现在2到3个班有1个实践指导教师。如此鲜明的强烈对比,让人不得不去叩问,此种形势下的实践教学指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实际上,面对这种现实,很多学校已经迫不得已选择退而求其次,即只要有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育实践便可,暂时无暇顾及指导教师数量匹配与否的问题,以尽量规避由于数量不足所带来的教育指导尴尬处境。一味规避带来的是指导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和教育实践质量的不断下降这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严重影响到教育实践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非常缺乏

伴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的逐年增加和对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数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大批新晋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中来。这些年轻教师一般都是硕士毕业,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讲起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侃侃而谈,但是面对教育实践却无从下手,是典型的理论知识高手,却可能是实践教学的“门外汉”。这些实践指导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比较匮乏,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极易走向理论化和形式化的极端。这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听起来头头是道,甚至“精彩绝伦”,但是用起来却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这样的实践指导教师根本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实践指导,不能胜任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严重影响到了教育实践的质量。

另外,原有的老教师因奔忙于指导学生讲课、说课,对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技能的指导,往往无暇研究幼儿园的一线教学实际需求。因长期脱离幼儿园一线教学,无法实现自身实践性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所持有的陈旧的实践性知识的“旧船票”早已无法登上不断更新发展的实践教学的“新客船”。 这样的教师,他们自身的教育实践知识早已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表面上能指导实践教学,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反而容易把学生导向误区。

(三)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存在弊端

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法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外聘的幼儿园一线教师组成。在教育实践中,教法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往往精通本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践中给予学生及时和高效的理论指导,但是面对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现实状况却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外聘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给予学生实用的技能辅导和经验指导,但是却缺乏教育理论层面的优化提升。

由此,在教育实践中,这种割裂式的各自为营的指导模式,导致学生完全看不到所学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生长点,割裂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育实践已经变异,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只有在融入理论、生发理论、走向理论的过程中才可能实现自我进化,教育理论也只有在不断介入、投入、沉入实践中才可能延续自己的生命,不断走向完满。[1]

(四)实践指导教师的认证方式存在误区

当前,学校层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些学校为了加快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发展,一种普遍的做法就是鼓励在职教师获取“双证”,既要有讲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即高校教师资格证,又要有相应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并以此作为认定实践指导教师的重要标志。但是,“双证型”教师并不代表就是“双师型”教师。在教育实践指导中,也充分证明了即使拥有了“双证”,但由于缺乏一线实践教学的经验,仍然无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指导。

一、启思: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要想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着力改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现状,优化实践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规范实践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重塑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构成,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一)全员参与,壮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立足当前的现状,着力于解决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事实,“全员参与”成为一条现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所谓“全员参与”就是让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和教法课教师都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加强对他们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促使全体教师都能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具体来说,一方面,院校要促进原有的教法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习有关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知识,充实实践性知识。针对外聘的一线幼儿教师,院校要对其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补充,弥补其自身的知识缺陷,确保人人都能胜任教育实践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实现教法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一线幼儿园教师的有机结合、有效搭配,实现共同指导,打通教育理论沟通教育实践的“脉络”,在优势共进、理论与实践的互补中,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实现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指导。

(二)全体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针对实践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的现状,在“全员参与”的指导下,“全体实践”也将成为必然的选择。院校要建立相应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在职称晋升上给予加分,在课时经费上给予补贴等,鼓励并要求所有的实践指导教师都要定期去幼儿园一线顶岗实践。只有参加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促使自身的教育理论真正走向教育实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了确保“全体实践”的深入开展,也可以采用“交换顶岗”的方式,即实践指导教师在走进一线幼儿园岗位的同时,从幼儿园替换出一位一线教师走进高校,参加学生的教育实践指导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高校和幼儿园对岗位教师的需求,实现不缺岗、不空岗,并能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实践指导教师中外聘的一线幼儿教师,也不能因为长期驻扎高校而脱离了一线教育教学岗位,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外聘的实践指导教师也要实行定期的轮岗,走向一线实践,促使他们运用丰富的一线经验来指导教育实践,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价值。在“全体实践”中,丰富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三)全程跟进,变革实践指导模式

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幼儿、了解幼儿的开端。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各环节都要有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完整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的课程理念的指引。在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对幼儿教师高标准要求的背景下,“全实践”理念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通过“全员参与”,从专业理论课到专业技能课,从校内到实践基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采取“全程跟进”的“全实践”模式,实现对学前专业学生有效的实践指导。

“全程跟进”的“全实践”模式,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联系实践,在专业技能课程中服从并服务于实践,在一线教学中践行实践教学的目标。由此,一方面,深化了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使教师心系实践、研究实践,提高自身指导教育实践的水平,避免教育理论的“自娱自乐”和教育实践的“我行我素”严重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在与学生双向互动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全面认定,深化“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出于不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不同理解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很多“双师型”其实是“双证型”,认为凡是持有“双证”的教师即是“双师型”教师,这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中就会经常出现“有证无能”“高证低能”的现象。[3]“双证”应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真实的一线教学经历才应该成为“双师型” 教师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实行实践指导教师认定制度,制定资格认定标准和聘任条件,提高教师参与教育实践指导的积极性,激发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动机。激励机制作用发挥需要三个基础因素:内在动力、外界压力和目标吸引力。[4](P56)对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而言,内在动力是其参与教育实践指导工作积极与否的决定因素;而外界压力通常是指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对指导教师施加的精神压力;目标吸引力是为了引起指导教师产生心理和思想变化,刺激指导教师的工作效能而采用的积极的方式和方法。[5](P149)通过全面认定,确定身份,明确职责,有助于增强目标吸引力,同时借助外界压力,真正激活内在动力。对于学校来说,鼓励教师考取“双证”是起点,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实践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是最终目标。

[1]龙宝新.“互涉”与“互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时代解读[J].教育研究,2012,(9).

[2]叶好琴.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6).

[3]张玉红,尚尔辉,周生韬.高职院校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4,(11).

[4]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6.

[5]张博伟.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角色与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李静)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 strongly practical major, which demands students to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o be competent for the future job.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instructo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with the practice instructo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we must build a high-quality practice teaching team by the way of "full participation, full practice, full follow-up and overall identific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instructor;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15-12-31作者简介:翟媛媛(1982-),女,山东淄博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注:本文是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的研究与实践[2015577]”的系列成果之一。

学前教育研究

G645

A

(2016)02-0012-03

猜你喜欢
双师实践性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