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2016-02-15 22:18刘宏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实词文言语感

◆刘宏伟

(河北省乐亭县中堡镇初级中学)

初中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刘宏伟

(河北省乐亭县中堡镇初级中学)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一是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二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三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四是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文言文教学 熟读成诵 精思课文 技巧

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索取知识的规律,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我们坚持借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文言文语感

语感对整句的理解很重要,语感好才知道怎么断句,怎么去确定一些较长的句子的主谓宾部分。对整句的理解帮助很大,即便其中有自己尚未掌握的文言词汇,也可以根据语感,判断它在句子起到的作用,从何推断它的大致意思。培养语感别无他法,只有多去朗读古文,在理解每句意义的基础上去朗读。认识古文的语法上的特征,我重点提两点:(1)古文的一个字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词,比如,“妻子”意思是“妻子和子女”;“虽然”意思是“即使(虽)这样(然)”;(2)古文的句式难掌握的是倒装句和疑问句,倒装句要掌握一些语法知识来理解,疑问句主要是揣摩其中的语气。

二、正确断句

在课本上标注出实词虚词的意思,然后整理出这些实词虚词,记住他们的意思,在下次遇到的时候灵活运用,如果遇到没见过的,加入整理行列。另外就是语法,倒置什么的,其实也是有规律的综上就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掌握以下规律这是建立在你能够记住一些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根据单音词双音词推断,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一个固定的意思了。可见,如果不把握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就会因在理解上失误而答错题。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将古文中的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就能很方便地理解文义。如“齐师伐我”,将这四个单音词分别组成“齐国”“军队”“讨伐”“我国”四个双音词,即可将“齐师伐我”的文意理解清楚了。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和“以”位置相同,“以”的意思就是“用”的意思。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中的“殚”义可由熟悉词“竭”的意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另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通五经,贯六艺”等句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推断实词或者句子的含义。利用成语来推断,借成语推求词义。成语是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四、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倘若一堂文言文课,自始至终听不到读书声,是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的。但是朗读应该有“度”,教师从来都不提倡那种不求甚解,为应付课堂四十五分钟而漫无边际的朗读是“瞎读”。

当然,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外,不是说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就不重要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虽取材于课外,但考点却在课内,而能力只能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那种忽略课内文言文学习一味的进行大量毫无针对性课外阅读训练的做法,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总之,文言文表面看似枯燥,但细细品味,却是浓香醇厚的,只要我们老师,重诵读、授方法、赏美点、激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从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断积累,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1]燕国材.熟读精思——谈记忆与思维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1985,(06).

[2]孙彤芬,杨理.引导学生“精思置疑”的几点体会[J].天津教育,1980,(09).

[3]朱熹.熟读精思[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3,(09).

[4]王仁波.熟读精思合理想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9,(09).

猜你喜欢
实词文言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