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扫描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6-02-17 03:12李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颌面外科出血量

李芳

·临床研究·

三维扫描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芳

目的 临床分析三维扫描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整形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通过MRI和CT重建图像分析,研究组通过三维扫描技术重建图像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结果 经过分析,研究组估计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整形外科治疗,三维扫描技术在术前模拟和切除术指导,可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整形损伤率。

三维扫描技术;整形外科;研究进展

三维扫描技术,最早是1983年应用于颅颌面外科整形。对于颅颌面外伤,尤其是粉碎性外伤和严重性外伤,采取CT、X线片不能直接反映骨性碎片和骨折位置,通过三维扫描重建,能够实现骨性缺损可视化,为骨移植物的数量和形态提供准确、直观信息,对骨移植物移植位置进行精确定位。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整形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4±2.6)岁,体重指数(23.6±1.3)kg/m2。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7.8±2.5)岁,体重指数(23.6±1.1)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计量指标对比:研究组估计出血量为(32.3±2.7)ml,手术时间为(72±12)min,切缘宽度为(0.9±0.2)m,血流阻断时间为(18.7±2.0)min,术后1个月血肌酐为(70.3±41.2)μmol/L,对照组估计出血量为(70.3±6.3)ml,手术时间为(83±11)min,切缘宽度为(1.0±0.2)m,血流阻断时间为(25.4±5.2)min,术后1个月血肌酐为(81.4±3.5)μmol/L。研究组估计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三维扫描技术,最早是1983年应用于颅颌面外科整形。除颅颌面整形外,血管瘤是整形外科的多发性、常见性疾病。使用常规MRI、CT即可确诊,能够显示瘤体范围与层次,但无法良好反映细小的异常血管通道。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重建,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瘤体范围与瘤体层次,包含眼眶和关节,科学指导指导方法[7-8]。

在临床外科整形中,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可制作高精度3D模型,精度可达到0.1 mm。同时,3D模型能够准确反应创面和周围组织关系,与电脑图像直观性较强,具备一定操作性,在复杂手术模拟操作,协助患者拟定可靠和安全手术路径,让医师掌握安全操作范围,提高医师的空间感。现阶段,手术定位系统是术中导板、计算机辅助导航。

在整形外科治疗中,整形手术术后恢复较快,创伤较小,是外科整形手术的主要方式。使用MRI和CT影像资料,无法对动静脉血管和创口进行直观反应。使用三维辅助图形,可帮助患者明晰局部手术关系,拟定详尽手术计划,减少手术损伤,使皮肤组织和血管组织得以保留,有利于术后恢复。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估计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仅如此,在外科整形,三维扫描技术在皮瓣移植、乳房整形和唇腭裂中得到广泛运用。总而言之,通过三维扫描技术,不但有一个直观立体的三维图像,而且还可以对三维图像任意角度、任意平面的拆分。对于整形外科治疗,三维扫描技术在术前模拟和切除术指导,可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整形损伤率。

[1]陈祎,熊猛. 三维扫描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4):670-673.

[2]吴庆阳,曾祥军,黄锦辉,等. 数字印模口内三维扫描技术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30(1):60-65.

[3]吴华,吴溯帆.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4):293-295.

[4]余乔立,王洪涛,崔颖秋,等. 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在唇裂定量评价中的初步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27-3428.

[5]张海林,王阳,白明,等. 逆向工程技术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2):127-135.

[6]蒋承安,李青峰,刘凯. 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3,9(4):204-207.

[7]徐培,薛宏斌,师军. 内镜技术在乳房整形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11):869-871.

[8]徐妍妍. 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体会[J]. 中外医疗,2012,31(9):7-9.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in Plastic Surgery

LI Fa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Nangang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D scanning technology in plastic surgery. Methods 78 shape plastic patients were chos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the study group (3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9 cases), control group by MRI and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analysis,study group by 3D scanning technology to restore the image analysis,contrast two groups operation indexes. Results After the analysis, the study group estimated blood loss, blood flow blocking time, surgery time was signif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For plastic surgery, 3D scanning techniqu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surgery and reduce the rate of plastic surgery.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Plastic surgery,Research progress

R622

A

1674-9308(2016)22-003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2.022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整形颌面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MRI和CT重建图像分析,对于术前评估方式,制定手术整形计划。

研究组:对每例患者,通过CT图像分析,使用3D图像重建分析,使用软件进行3D图形处理。明晰整形边界,针对术前创口类型,明确整形范围,结合CTA和MRI断层图像,明确每一个图像上的最佳切除范围[1-3]。建立3D整形边界模型,拟定3D手术模拟计划,明确切除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明确周围手术结构,在手术过程中,以便于明确边界范围,建立1 cm单位,切除范围起止点[4]。然后书写书面报告,待认真审阅之后,根据拟定计划开展手术计划[5-6]。

1.3指标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的估计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颌面外科出血量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