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菌墙覆泥高产栽培技术

2016-02-18 21:10江苏省滨海县滨海食用菌技术研究所224500汪尚法张士罡
新农村(浙江) 2016年2期
关键词:滨海县杂菌原种

江苏省滨海县滨海食用菌技术研究所 (224500) 张 时 汪尚法 张士罡

黑木耳菌墙覆泥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省滨海县滨海食用菌技术研究所 (224500) 张 时 汪尚法 张士罡

黑木耳的生活能力较平菇弱,即使用熟料栽培,因其发菌慢,常遭杂菌污染。再就是采收第一潮耳后,极易发生暴发性绿霉污染。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滨海县食用菌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菌墙覆泥栽培黑木耳的高产新技术。应用该技术栽培1 000千克料的黑木耳,在室温下发菌时间45天,污染率仅0.5%,生物效率达120%以上。黑木耳菌墙覆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适时制种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78%,麸皮10%,黄豆粉、玉米粉各5%,糖、硫酸钙各1%,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各0.1%,含水量65%。用罐头瓶装料,聚丙烯膜封口,高压灭菌2小时。母种菌丝长好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转接原种,将接好种的瓶置于电热毯上,以摆放2~3层为宜,上盖棉被,通电调节温度在26~30 ℃,每隔3天将上下层原种瓶互换位置,并剔去污染菌种瓶。约经45天菌丝可长满瓶。

2.制栽培袋

栽培袋培养料的配方为:棉籽壳88%,外加麸皮10%,复合肥和石灰粉各1%,含水量65%。拌匀后堆积发酵,做成高1.2米、底宽1.5米、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在其上用锨柄打一些通气孔,每隔2天翻堆一次,第3次翻堆时检查发酵情况,以上下色泽均为黑褐色、有清香味为发酵完好。补足发酵过程中蒸发的水分后装入17×45×0.04(厘米)的筒袋,每袋折装干料400~500克,松紧要适度,以袋壁光滑、紧贴培养料,手握料袋不留指头窝为宜,用细绳扎紧两端袋口。常压灭菌达100 ℃保持3~4小时,停火后一天开锅降温,取出后按无菌操作规程,打开两端袋口接入长满菌丝后放置7天左右的原种,每瓶接20个料袋,扎紧口,移入发菌室发菌。

3.针刺微孔发菌

发菌室于使用前3天先喷来苏尔再喷敌敌畏,以杀灭害虫和杂菌。入室后3~5天菌丝开始萌发定植和吃料。这时用缝衣针在两端菌丝发白的区域刺5~6个小孔,10天后当两端菌丝伸长5~7厘米时,在离两顶端4.5厘米处各环绕打6~10个孔,过10天照此法再打一次孔。约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长势旺、洁白,污染率仅0.5%,菌丝长好后再培养5天即可进行栽培管理。

4.菌墙覆土栽培

发菌若在4月中旬结束,因此时气温不高可采用墙式栽培法。发菌若在6—7月结束,则应先按传统的吊袋方法出耳,到8月底9月初袋内水分降到30%左右采用墙式栽培,以防墙内高温污染青霉等杂菌。

其具体做法是:在发好菌的同时,选择房前屋后靠近水源、通风、地势高的空闲地,根据栽培数量的多少,划出一定面积制菌墙用。菌墙宽70厘米,走道宽70厘米,南北方向。将菌墙基础挖深40厘米,把挖出的土拌入占料重1.5%的石灰粉,曝晒2~3天后堆起,均匀地喷一遍浓度3%的甲醛溶液,覆薄膜闷1~2天,摊开加入料重1%的复合肥,1%的钙、镁、磷肥及一定数量的草木灰,调成砌墙的泥。在菌墙沟底中央横铺一层砖,在砖上加一层泥,将脱去袋的菌筒横放在泥上,菌筒间隔1厘米,在其上加一层泥再放菌筒,依此砌成高70厘米左右的菌墙。菌墙两面再抹上0.5~1厘米的泥,菌墙顶部用泥砌一个水槽,供以后往菌墙中补水及营养。最后在场地四周打上80厘米高的木桩,拉上铁丝,上架草帘遮光保湿。平常只要向菌墙两边的沟内及顶部水槽内加水即可,以保持菌墙空间湿度80%~90%为准。采收时将草帘揭起。采收1~2批后,向水槽内加营养液(配方为蔗糖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5%)。一般可采收4批耳,头批耳即可取本获利。

(本栏编辑:董明远)

猜你喜欢
滨海县杂菌原种
江苏盐城滨海县建立“产改”责任清单销号制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江苏省滨海县老年大学校歌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交换生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