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2-26 02:19阮洁慧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个性化护理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阮洁慧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8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个性化护理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72例,将其按就诊编号顺序分为A组(对照组,36例)与B组(研究组,36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痴呆护理程序,与此同时B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认知能力(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效果明显较高,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优势,且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应用效果

老年痴呆病情进展缓慢,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患者将出现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进行性衰退。目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在以人为本指导下所实施的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作用显著,其突破了传统基础生活照料式的护理模式,加入人性化因素,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干预[1],使得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分析了个性化护理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72例,纳入患者均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均经头颅MRI或CT确诊,所有患者已经稳定接受超过3个月稳定剂量多奈哌齐等药物治疗,均知情同意。排除未使用药物治疗者、意识障碍、不配合者,同时将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将其按就诊编号顺序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62~80岁,平均(73.67±1.12)岁;住院时间2~12个月,平均住院时间(6.12±1.33)个月;阿尔茨海默病25例,血管性痴呆11例。B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64~80岁,平均(73.91±1.94)岁;住院时间2.4~12个月,平均住院时间(6.56±1.81)个月;阿尔茨海默病27例,血管性痴呆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痴呆护理程序,包括日常生活起居照顾、用药注意事项说明等。与此同时B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①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如喜欢收集邮票者可让其以收集邮票作为日常消遣,喜欢使用手机者可让其使用手机自行进行阅读、图片观看等。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功能锻炼,以患者耐受为度进行平衡性、肌力和协调能力的锻炼。 ③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社交圈子等进行综合娱乐性护理,如有写作爱好的可培养其继续写作的习惯,喜欢跳舞、表演的可提供其舞台进行发挥,喜欢社交的可让其在住院期间多结交朋友。④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缺乏信心者给予鼓励和勇气,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焦虑、烦躁患者给予疏导、注意力转移等,促进其心态平和;抑郁患者给予充分的关爱,展示阳光的一面,以微笑、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感化患者,使其积极性提高[2]。⑤为患者制作个性化《老年痴呆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住院期间每周安排参加病区的老年益智活动:如手指操、红歌大合唱、快乐传球、心灵手巧等活动;反复进行预防生活能力退化的训练:如穿衣、洗刷、行走、购物、使用交通工具等,鼓励家人陪同参与。对比护理效果、认知能力(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

1.3评价指标认知功能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价,总分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3]。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在5分和5分以上者为显效;治疗后MMSE评分提高1~4分为有效;治疗后MMSE评分不变甚至降低为无效。将显效率和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计算中[4]。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0~100分,分数越高,独立性越高。家属满意度分满意和不满意,统计满意例数[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比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比较[例数(%)]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认知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半年后,研究组患者ADL评价中躯体生活自理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认知能力评分比较

3讨论

老年痴呆临床以药物对病情进行常规控制,主要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并注意对老年患者原发病的控制。临床治疗跟临床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症,依从性低下,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而常规护理仅对患者施行基础护理,护理工作不具有针对性,导致护理成效低下[6-7]。

个性化护理则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根据其心理状态情况、文化情况、依从性情况、疾病认知情况和兴趣爱好等开展具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并预期收到效果,在规则有序的护理过程中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各项能力的恢复,社会效益高[8]。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痴呆护理程序,与此同时B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结果显示B组护理效果明显较高,B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优势,且B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针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莹,付伟.英美两国老年痴呆预防指南解读及社区护理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1):4-7.

[2]李红,郑剑煌,汪银洲,等.行动研究法在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08-312.

[3]李晶,李红.创造性故事疗法及其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20-723.

[4]杜晓,吴艳凤,沈军,等.老年期痴呆照顾者照顾感受与疲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9):2504-2506.

[5]陆露,王晓莹.预见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23(12):1729-1731.

[6]杨晓丽,陈敏,张鹤,等.柏拉图分析法在老年痴呆照顾者负性感受评价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22):2046-2047.

[7]柯淑芬,李红.老年痴呆照护机构生活环境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211-215.

[8]徐志华,陈加俊,张颖,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干预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17):5002-5003.

收稿日期(2015-09-2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4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1-0098-02

作者简介:*阮洁慧,女,广东广州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