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思考

2016-02-28 03:10尹邦云
学术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元化出版社图书

尹邦云

关于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思考

尹邦云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出版社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开展多元化经营成为各出版社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我国出版社的发展历程,阐述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时代背景,解析多元化经营的内涵,分析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进而探讨如何规避多元化经营风险和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注意事项。

出版;多元化;经营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稳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印刷业整体规模世界第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出版业成绩显著,2015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五年,我国传统出版业结构优化,新兴出版业态异军突起。据统计,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967亿元,增长61.3%;利润总额1563.7亿元,增长45.3%;出版图书总印数81.9亿册(张),增长14%。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各出版社纷纷拓展产业领域,普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一、开展多元化经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以获取最新资讯为主的移动媒体和以大存储为主的电子媒体迅速发展,用最佳的时效性和海量的数据性,严重挤压了以纸介质为主体的传统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几乎是颠覆性地改变了整个出版业态和读者的消费理念。面对众多新兴媒体的强大挑战,如何生存、怎样持续发展,成为传统出版社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现实的压力倒逼出版社纷纷转向多元化经营,力求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在“2015年书业趋势预测——书业高端调查”中,就有超过半数(56.41%)的受访者认为“跨界多元发展”是传统出版社的当务之急。可见,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是自身生存、发展问题,也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1]。

(一)单位性质改变的要求

我国出版社过去基本上都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地享受着国家体制上的各种优惠和保护。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按照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出版社普遍转制改成企业,完全进入竞争激烈的企业市场。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文化企业,出版社不仅要保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要面向市场、自负盈亏,争取经济上的收益和利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出版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政治使命,也是出版社比其他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的关键所在。初入市场后,面对新兴媒体对传统图书市场的快速蚕食,各出版社不仅市场竞争能力凸现苍白,而且大多数员工还处在一种“旱涝保收”的安逸状态,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为突破困境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其他领域,开始寻求产业扩张,寻求新的赢利方向、赢利模式和赢利机制。因此,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说是全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必然,是出版企业化催生出的一种新的出版经营模式。

(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一直鼓励出版社做大做强做优,提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跨地区合作、跨行业经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五百多家图书出版社在过去的事业体制中,由于经营范围、经营模式等基本都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实现的销售码洋及利润也已基本固定,在原有范围扩大生产、扩大规模已是难上加难。因此,只有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开发新的产品和开拓新的市场,才能不断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实现持续发展和产业迅速转型升级[2]。

(三)出版业态改变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移动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抢占传统出版社的固有读者群,这些新兴媒体用大存储、快速搜索、互动等新兴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生产模式、生产流程、产品形态,也改变了图书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最为关键的是彻底改变了读者的消费理念,使得整个出版业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种巨变使传统出版社只有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寻求新的融合发展道路,才能保证出版社持续发展。

二、多元化经营的形态和作用

多元化经营即主业和辅助产业的有机结合,是对主业已有资源包括人、财、物等的综合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是在实现主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把闲置的有市场潜力的资源充分挖掘、整合起来进行再次开发经营,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种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全新生产经营模式,最大幅度地实现创利增收。

(一)多元化经营的类型

1.同心多元化经营。是企业以原有产品为轴心,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能力和市场资源,生产经营不同用途的新产品,但新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比如出版社利用自身拥有的内容资源,除出版传统图书外,还出版杂志、做网站等等。

2.水平多元化经营,又叫横向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销售资源,向原有产品的水平面进行拓展,生产经营与原产品用途不同的新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巩固原有的消费群体并以此拓展新产品的消费市场,提供新服务项目。如出版社既出版销售图书也生产销售文具等。

3.垂直多元化经营,也称纵向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向原有经营范围的上下游拓展,生产经营新的产品,提供一条龙式的新服务。如出版社参与纸张生产、销售或投资印刷厂,把经营触角延伸到图书生产的上下游。

4.整体多元化经营,也称混合式多元化经营。是指一些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已有资源优势,全方位向与原生产经营无关领域进行拓展,生产经营全新的产品、提供全新的服务。其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足够的人才、资金、资源储备才能全面扩张拓展。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文化旅游、农业生产基地、柴油机生产、国际贸易、酒店餐饮等跨行业、跨领域经营。

(二)出版社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意义

1.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出版社转型成为企业后,全面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商海诡异起伏、市场变化莫测,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确有“东边不亮西边亮”之功效。

2.有利于转型升级、向前景好的新兴行业转移发展。出版社进行多元化经营,一方面可以减轻原有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快向收益率高的行业转移,快速实现出版社的转型升级发展。

3.促进出版社图书出版业务的深度发展。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在不同的行业进行拓展,这些不同行业的发展会产生互相促进作用,反过来促进图书出版业务的发展。比如出版社投资纸张生产销售,会降低图书用纸成本,从而推动图书业务发展。

三、多元化经营的风险[3]

我国出版社从2010年底普遍完成事业单位转企工作,已走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人才使用、资源配置等方面,大多数出版社还或多或少地残留着事业单位的思想烙印和经营痕迹,进行实施多元化经营,其风险是可想而知、显而易见的。

(一)过度多元,影响图书主业发展

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势必把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财力物力、人力精力转向新开拓的经营领域,原有主业图书出版在出版社的地位和关注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出版社决策层在作出多元化经营决策并实施时,一定要考虑出版社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仅要研究准备多元化领域的政策形势,还要考虑自身的资金资源、人才储备以及市场运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中小出版社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千万不要贪求过多过大,否则会造成对图书主业顾及不暇,影响图书主业的创利和发展空间,造成陷入舍本求末的困境。

(二)成本增大,管理失控的风险相应提高

相对而言,开展多元化经营,业务范围、业务量不断增大,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规模和难度势必随之加大,如果管理层对资金、人才、运作方式把控不到位,就会造成管理失控的混乱局面,增加管理风险,进而影响整个出版社的发展。特别是进行跨地区的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层级会相对增加,而且相对原来图书出版,多元化领域的投资肯定会增加不少,如果管理不到位,造成成本无休止增大,就会严重改变多元化经营、拓展新的增长点的初衷,给出版社发展带来困难。

(三)后续投入,增加资源、资金紧张风险

出版社多元化经营,是其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资金优势,或纵向或横向或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的经营性扩张,其经营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是说多元化经营势必要求出版社不断进行资金资源的再次投入,这就有可能给出版社带来资金紧张的风险。如果出版社没有资金资源的足够储备和运作能力,就可能不但没能为出版社增加经济收入,还会拖累出版社甚至严重影响出版社在市场中原有的竞争实力和地位。

四、如何规避和管控多元化经营风险

“投资有风险,入市要谨慎”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其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的事实,那就是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同样,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存在这样那样的各种风险也是必然的,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只能是梦想而已。因此,开展多元化经营,最关键的是出版社决策者们要有规避和控制风险的思想意识、预案措施,下面几个方面是决策者们必须重点关注和充分重视的[4]。

(一)找准最佳的多元化经营的盈利模式

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实现经济收益的扩张,真正做强做大做优出版社。因此,开展多元化经营,首先要选好经营行业、经营项目,然后要找到合适的最佳盈利模式,精确测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及收益时间的长短等。如果是合作还要选择好合作伙伴,最好是能够双赢的合作伙伴。因为逐利是所有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不能双赢的合作最终结局只能是不欢而散,甚至官司缠身、血本无归。广西的一家出版社,就是因为没有选好合作伙伴,与一家民营公司合作经营餐饮,不到半年因为效益不好诉诸公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出版社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赢利模式。

(二)做好资本运营,提高抗风险能力

出版社同其他企业一样,拥有一定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本通过资本运营可以实现增值,提高担风险能力。出版社长期从事图书出版销售,拥有一定的资产和品牌价值,但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单个出版社的这些有形、无形资产往往显得有点捉襟见肘,非常有限而不够用。现实告诉我们,通过资本纽带把相关的出版社组建成出版集团,不愧为做大做强一剂良方。通过组建出版集团的方式,可以把各出版社的资本集中捆绑进行资本运作,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就可以使资本实现增值放大,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和提高规避、管控多元化经营风险的能力。

(三)组建优秀管理团队,管控多元化经营风险

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团队是否合格或者优秀,关键要选好一个懂业务、善经营的领军人物,因为领军人物在管理团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的行事风格和价值取向往往决定性地影响整个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对自身资源评估、市场判断,以及因此作出的决策,又直接影响出版社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因此,对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为增强出版社的抵御风险能力,管理团队一旦组建好,就要把统一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出版社的各层组织、各部门,让各部门与之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整个团队令行禁止,充满战斗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注意事项

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挖掘潜力,调整结构,进行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出版社努力探索、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但出版有其自身特点,出版社在进行多元化经营选择时,应冷静思索,从容决策。

(一)切忌盲目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

出版社是党的舆论阵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出版社的立社和发展之本。我国出版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虽然转企改制后成为市场的新兵,但大多数出版社都有一定的资源积累和沉淀,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盲目。一定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仅要选择好多元化经营的行业、项目,还要精准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规模,不能为多元化而多元化,从而迷失出版社发展方向,影响出版社的发展。国内某上市出版集团大举进军钢铁行业,由于管理失控、人才储备不够、市场不熟悉等诸多原因,两年下来几乎血本无归便是血的例证。

(二)根据企业生长周期选择多元化经营

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要正确选择多元化方向和领域,即在什么情况下开展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生长周期来确定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同的企业生长周期选择不同的多元化经营方式方法。在企业的生长、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周期来中,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市场资源和竞争能力,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往往最容易瞄准新领域、进行新扩张、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最具有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欲望。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出版社正处在这些特点明显的企业生长期,这个阶段出版社选择多元化经营有利有弊,利在有一定的人才、资金及市场积累,弊在规模不是很大、资金并非十分雄厚。因此,要求出版社决策者们在实施多元化经营决策时慎之又慎,才能保证目标实现。

(三)多元化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上

我国的出版社虽然普遍转制为企业,但毕竟是文化企业,它肩负着传承、积累文化的历史使命,开展多元化经营,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要在文化二字上做功夫,离开文化这个基础就可能陷入舍本求末的被动局面。中国出版集团前总裁聂震宁先生就曾指出:“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要尽可能落在文化发展上。文化产业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做出贡献,这是产业的职责所在。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正确的途径是依托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核心能力去推进。即使从经营策略来看,出版企业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产业和经营范围,更多地依靠出版产业并把它作为核心,进行产业链的扩张。”[6]也就是说,出版社开展多元化经营必须依托自身的文化基础,只有在自己文化基础上进行多元扩张,才可能既保住了自己的文化本色,又较好地实现了做强做大做优的目标;离开文化妄议多元化,几近天方夜谭,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的经历已经作了印证。

六、结语

出版社多元化经营是出版社把单一的图书出版经营领域向周边、上下游领域进行拓展,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这是时代赋予出版社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也是出版社自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主业图书出版经营相对稳定时,科学合理地开展多元化经营,肯定会给出版社带来规模扩大、收益增加的良好效益。因此,既要采取谨慎态度,尽量规避或降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对那些赶潮流、上档次的项目特别需要严谨科学地论证,避免决策主观化给出版社造成损失;同时也要审时度势,大胆尝试,以免错过发展良机。

[1]金霞,穆宏志,马莹,等.2015书业趋势预测——书业高端调查[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1-22.

[2]所广一.关于出版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1,(1).

[3]齐峰.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问题与战略[EB/OL].http:// news.sxpmg.com/jtdt/zywz/200909/12900.html,2009-09-21.

[4]马玲.报业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规避[J].今传媒,2013,(5).

[5]马晓彦,张从从,章毅.我国出版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思考[EB/OL].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 content/201205-226,2012-05-14.

[6]聂震宁.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要尽可能落在文化发展上[J].出版参考,2008,(4).

[责任编辑:刘烜显]

尹邦云,广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广西南宁530022

G239.22

A

1004-4434(2016)01-0150-04

猜你喜欢
多元化出版社图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石油工业出版社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