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谋发展 县级传媒创示范——对话江油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爱民

2016-03-01 02:29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油爱民

魏 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勇立潮头谋发展 县级传媒创示范——对话江油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爱民

魏 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兴趣孕育目标,创新成就事业。只要走在热爱的路上,激情就会在岁月里燃烧,人生就会在奋斗中腾飞。”这是陈爱民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发出的感叹。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心中所愿。办媒体需要事业激情,办县级台更需要弄潮于媒体改革前沿的锐气和勇气,“激情、远见、全局观”是我到江油台采访时从陈台长身上感受最深的。

有人说激情来自于成就感,事实确实如此。先看一组成绩:2009年江油台创全国之先河由县级台自主拍摄电视连续剧《黄颜色绿颜色》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策划和组织创作广播剧《不一样的人生》再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摄制大型感恩纪录片《豫江情》(4集共70分钟)感动川豫两地,在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播出获好评;首家策划和发起组织了成绵乐高铁广电传媒协作体(联盟),形成16台抱团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在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5年9月与央视鼎力合作,打造“2015央视秋晚——月圆江油”大型晚会,并向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直播;2015年荣获“全国市县20强电视台”荣誉称号,是省域内唯一一家获得20强称号的电视台;全台创收逆势增长,仅江油人民广播电台 2014年即突破300万居全省县级电台首位;江油台发展经验被省新广局《四川收听收看》2015年第13期刊发向全省推广。与此同时,陈爱民个人也以从事广电21年的职业经历,成为“绵阳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绵阳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视协市县委员会副会长,荣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栏目策划人”和“2015年度全国城市广播电视台贡献人物”称号,并应邀分别在“2015全国城市广播电视台创新论坛”(哈尔滨)、“2016全国区域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浙江长兴)、“2016西部广电传媒发展创新研讨暨区域传播发展论坛”(成都)等全国或区域性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

都说十年磨一剑,2006年起执掌广播电视台帅印以来,陈爱民是怎样带领江油台这样一个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县级台成长的?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专程前往江油,与陈爱民台长进行了一番交流和对话。

1 改革篇:改革催生办台动力,绩效激活竞争机制

笔者:应对整个媒体环境,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力,而且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势必会危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那么,这个过程中,你是怎样把握全局,怎样稳妥处理的?

陈爱民:作为县级台,普遍的生存方式是由财政“包养”,只要当好“喉舌”完成党委政府布置的宣传指标即算完成任务,此种体制的长期运行结果就是在系统内自然形成了“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和按部就班的工作惯性,导致“新闻无看点,节目无新意,不出新闻事故就算满意”的工作现状。但压力倒逼改革,事业发展呼唤改革。我们既要当好“喉舌”又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分配、用人、管理等方面下“狠手”。

首先是改革分配机制,对从事新闻采编、节目创作、广告创收等一线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分配向新闻和创收一线倾斜、向工作量大质优者倾斜,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员工多想事、多谋事、多干事;其次是改革用人机制,让能者充分发挥潜能。搞新闻需要能人,搞栏目需要能人,搞创收更需要能人,所以我们打破用人框框,打破身份界限,打破论资排辈,让能者上庸者下,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实行竞聘上岗,依据工作业绩和实效,能上能下;对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以岗定薪,员工收入与实绩挂钩。最后是改革管理体制,我们开设有下属国有企业性质的“江油广视传媒有限公司”,用好用活这个企业机制,可以弥补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不足,可以借“市场牌”、“效益牌”促进电视台的良性运转,增强电视台自身“造血”功能,为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期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笔者:可以看出你们改革的每一步都很坚实,很到位。刚才你说到改革的关键主要是人才,那么请详细谈谈你们的用人机制是如何保持人才和团队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其潜能的?如何让年轻人、老员工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呢?

陈爱民:事实上,要调动和保持员工的创新活力,必须让他们有竞争的意识。我认为越有竞争,他们的精力就越旺盛。从2006年以来,雍仕君、敬克彬、万宇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创新和经营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肖川、叶勇、杜治玫、边冬筱等一大批工作素质高、业务精的员工大量充实到一线岗位,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担任制片人、节目编导、项目运营主管的能人(仅放弃国企正式职工身份甘愿受聘成为电视台临聘人员的就有8人之多,还有放弃机务段职工正式身份到江油台受聘的编导兼主持人才任旭欣等),就是良性竞争产生的良性结果。人用“活”了,我们的节目、栏目、创收等方方面面也都“活”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先后吸引了吉林、湖南、北京、天津和成都、南充、绵阳等地的熟练人才和北京科大、天津科大、浙江传媒、川师大、川音等校的毕业生到江油台供职。比如,我们台的“闲人青花”栏目主持刘元芳、《民生直通车》记者张俊华、《祝您健康》制片人李明娟、电台节目编导赖明敏、主持人王涵、丛奇等等,都很年轻,但他们都很舍得吃苦,舍得干,而且有想法,我们就给他们机会,你有多大的能力,就为你提供足够的平台和空间,让你在实干中锻炼成长。

笔者:我在跟你们台很多员工聊天的时候,他们都给我讲到,留在江油台,其实很多都是因为陈台长你这个人,是因为你的个人魅力和感情而留下的。年轻一些的私下里都称呼你为“陈爸”。

陈爱民:(笑)。我认为做媒体,不仅要靠待遇来留住人才,也要靠感情留住人才。人是感情动物,我希望用自己的感情、激情去感动、感化、感染人才,籍此取得凝心聚力和培养团队精神之效。记得2009年记者节,我们在全市举行了隆重的“第十个记者节联欢晚会”,我把我的同事们日常工作际遇和灾时感人故事,比如见义勇为河中救人的女编辑杨涛、洪水中采访被困的记者罗天明、火海中采访的记者张永兴、在灾后采访现场遇车祸因公殉职的记者石全高等,写了《江油记者之歌》这首诗,亲自登台朗诵,现场很多人被感动流泪,当时台上的我也因真情流露而热泪盈眶,台上台下形成共鸣。带出这样的团队,是我的骄傲。作为一台之长,在工作上要让员工感到有用武之地,有受信任之感;生活上要让员工感到有“家”的温暖,比如员工的婚丧嫁娶、子女读书就业都是台长这个“家长”该关心的。我细数了一下,近几年婚礼上我亲自上台为其作证婚人或嘉宾讲话的年轻员工就有十几位之多。总之,要让这些年轻人对自己所在的媒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台长就要多付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怀、呵护他们,该管理的要管理,该支持的就要支持,他们才能够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之所以庞琨获“绵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杜沄获“四川省广播电视十佳主持人”称号仍坚守江油“阵地”并对单位颇有感恩之心,是他们珍视江油台这个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的氛围和“土壤”,我自己也是靠做媒体带来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的。

2 创新篇:创新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能为媒体发展增添活力

笔者:创新是媒体之魂,更是媒体的活力之源。县级台在渠道和覆盖方面不能跟省、市级媒体相比,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渠道,不管什么样的覆盖,最终都离不开内容,“内容为王”依然不过时,内容创新依然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直观、最容易评判的部分,但其中的布局很重要,也很考验领导者。请谈谈你们在创新方面的举措。

陈爱民:县级台的覆盖范围和受众市场有限,我们一定要潜下心来面向本土市场、本土受众,专心致志在区域文化上做文章,用乡土感和文化归属感紧紧吸附住本土的受众。因此,我们牢牢守住内容,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

在新闻创新方面,除时政新闻栏目《江油新闻》外,在全省率先单独开设县级台民生新闻栏目《民生直通车》,从柴米油盐到城建亮点,从邻里小事到社保医保,从民意提案到民生工程……,贴近生活贴近市民贴近基层的新闻“新面孔”让百姓大感新鲜和亲切,贴近地气关注民生受到观众热捧,栏目与市民观众的互动,使其成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晴雨窗口,构建了党委政府与市民观众的联系桥梁和互动平台。

栏目与活动创新的重点是接地气、有人气。开办的栏目除时政新闻外,包括社会新闻类的《民生直通车》、新闻评论类的《记者视点》、访谈类的《阳光政务》《法在身边》,社教类的《江油教育》《江油人》、生活类的《江油惠生活》《祝您健康》《二毛大搜索》等等。江油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基础较好,我们就每年都策划和承办一系列观众和企业认可度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同时配合市有关部门策划组织江油好人颁奖晚会、江油民间春节联欢晚会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群众参与互动的热情,提高了栏目节目的收视率,又提高了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江油是诗仙李白的故乡,有李白文化、红色文化、火药文化、道教文化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而且江油作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四川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央、省市属厂矿20多个,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经济相对发达,这些都有利于我们的节目创作和生产。所以我台相继拍摄了电视剧《黄颜色·绿颜色》、电视纪录片《豫江情》、原创歌曲《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广播剧《不一样的人生》等优秀作品,涵盖电视剧、广播剧、专题片、纪录片、公益广告、MTV,以及微电影与新媒体等领域。既保持了节目的创新力和影响力,更锻炼了我们的队伍。

在播出形式创新方面,我们采取了大面积长时间的直播方式。电视现场直播每年多达60余场次,栏目直播如《法在身边》每次都与观众电话连线,每场50分钟的直播多达100多个电话打进导播室,充分体现了“互动”效应;较大的活动现场直播都用上大小摇臂、滑轨、斯坦尼康,让观众大呼过瘾;电台每日播出的15个小时中直播达13小时,绝大多数电台栏目如《闲人青花》《食全食美》《生活在江油》都有听众踊跃参与。

笔者:市场是检验你的成果的最好的地方,江油台的改革和创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的市场检验效果如何?陈台长自己是否满意呢?

陈爱民:习近平同志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建立的“改革—创新—联动”模式,让我们有了机制的灵活性,有了团队的整体敬业精神和创新激情,有了节目的亲民化、生活化、互动化,也就有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我台近几年节目自办、上送、创优上都处在本地区前茅,创优获奖近百件,不断刷新在绵阳市、四川省和全国获奖的纪录;几年来的经济效益上,在各地广播电台收入受新媒体冲击纷纷下滑的形势下,我们的综合收入逆势上行,每年递增10%—15%,已稳居全省前列;江油人民广播电台更创造了2011年收入20万,2012年50万,2013年150万,2014年308万,2015年359万的骄人战绩,这或许能够说明我们的做法是被市场认可的。但学习无止境,探索无穷期,江油台,真的还“在路上”。

3 未来篇:区域联动+媒体融合,开辟发展新天地

笔者: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县级台再抱着所谓本县(市)“主流媒体”的老观念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是没有出路的。谁最早走向开放、走向联合,谁就会掌握发展主动权。对于江油广电来说,未来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呢?对县级台区域联动你有着怎样的思考?

陈爱民:有句广告语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县级台也一样。跨区域联动、形成抱团发展新局面,是使电视台焕发生机的一个途径。长期以来县级台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制约,彼此交流、培训、合作往往局限于所属地级市区域。如何寻找契机抱团取暖建立开放式、大联动格局,形成县级台平等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是各县级台的共同愿望和心声。2014年12月成绵乐高铁客专正式运营,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经过精心策划并与高铁沿线县级台广泛沟通,联合沿线10家县级电视台成立“成绵乐高铁广电传媒协作体”,半年即合作《成绵乐·同城乐》栏目31期,组织大型联合采风等活动4次,2015年5月该协作体已由10家扩大为16家,现已合作制播节目100多期,创造了“媒体跨区域合作发展”和“高铁沿线旅游宣传零投入”两种新模式,取得良好效益。

2016年3月,我台又在阆中台的倡议下,联合什邡、仪陇、合江等五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成立“四川省百县百台协作体”,全省47家县级广播电视台成为协作体首批会员单位。旨在为四川省县级电视台搭建起学术研究、业务学习、节目交流、资源共享、经营互惠的平台。道路纵然是曲折的,但我更认为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县级台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平台,而且我们也有信心让业界、主管部门、社会、商家都越来越重视这个平台,支持这个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把四川广电人的情怀转化成团结的力量,实现新的转折和发展,让更多县级电视台焕发新机。

笔者:媒体融合是目前各级媒体正在做的,我也听说江油台在此方面以前卫的理念和敏捷的行动在本地赢得了发展先机,江油台在媒体融合方面有着怎样的尝试?未来怎样发展自己?

陈爱民:媒体融合,包括渠道融合和内容融合,即打通全媒体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广播电视台首先是喉舌,要牢牢把握导向、把握新闻阵地,增强公信力、影响力、舆论引导力。面对电视开机率越来越低,观众越来越趋老龄化,必须搭建一个全媒体平台,不受媒体形式的限制,节目台网互动。

2007年、2012年我们先后建了官方网站“江油城市信息港”和职工民间网站“江豆网”及江豆网婚庆公司,2015年上半年,我们借鉴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多家电视台新媒体发展模式,建起了电视《直播江油》、电台《阳光调频FM976》微信公众平台,点击率名列本地前茅。电台节目几年前就与蜻蜓网联动让关注家乡的江油人在全国各地都可收听到“江油乡音”。2015年底我台已建成手机APP客户端“i江油”(爱江油、新媒体江油、NO1即第一江油之意)和江油传媒网(www.scjygd.com),形成一电(视)、一广(播)、一网(站)、一微(信)、一端(客户端)五位一体的本地最强大综合传媒平台。在协办央视2015秋晚、协办凤凰卫视《谁不说俺家乡好》栏目,承办“江油春晚”、“江油好人”颁奖典礼、江油“两会直播”、“江油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政府和企业大型文化活动、大型赛事和各种营销活动时,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整体联动、多平台集中发布,形成最大限度的本区域全覆盖优势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优势,让江油台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了广电媒体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先机。未雨绸缪,抢先布局,要让自己站在与全国媒体发展趋势相同的方向,同时学习借鉴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江苏常熟、山东寿光等台的好经验为己所用,就能在业界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江油台“四川领先、西部一流、全国前列”的办台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江油爱民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李爱民美术作品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小英雄李爱民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触摸俄罗斯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