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云端贴地而行

2016-03-03 22:23杨春丽王海燕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车能见度信任

杨春丽 王海燕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读“诚实、尽管、咔嚓、毕竟、歉意、能见度、环顾四周”等词语,理解“能见度”的意思。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体会提示语在语言描写中的作用,借助提示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学习提示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提示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的语气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齐读。)

师:题目好长,怎样停顿才能读好它呢,谁愿意试一试?(生读。)

师:你是在诚实和信任后停顿的,对吗?谁还想读一读?(生读。)

师:看来,我们在读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或题目时,选择恰当的停顿不仅可以把它读通顺,还能让听者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题目。(生读。)

二、初读感知

师: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文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

师:课文比较长,但是同学们读得很用心。我们来看这课的生词,找一组同学开火车读。(生开火车读。)

师:别紧张,看准了词再读,不要添字也不要丢字。这里有一个词,很多同学都读不准,谁能用洪亮的声音再来读一读?(生读。)好,把它放回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生读句子。)尽管有路灯,“尽管”这个词能换一个词吗?

生:虽然有路灯,能见度仍然很差。

师:真不错,“尽管”这个词在这里做连词,表示“虽然”的意思。“尽”字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还读什么吗?

生:jìn,“尽力”“尽量”。

师:在表示全力用出或付出的时候读“jìn”。这里还有一个词“能见度”,句子“能见度仍然很差”,该怎么理解?

生:能看清的度数仍然很差。

师:这里的“度”理解成度数恰当吗?

生:是看到远处事物的清楚程度,对吗?

师:对啊,度在这里是“程度”的意思,能见度就是——

生:能看见的程度。

师:很多词语我们只要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快在“度”的下面写上“程度”,我们读书就要在书中留下你读书的痕迹。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到了吗?

生:环顾四周。

师:“顾”表示什么动作?

生:“看”的动作。

师:你们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吗?(生做动作。)像同学们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前、左、后、右)仔细看,就是“环顾四周”。快在“顾”的下面写上“看”字。读准了字音,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现在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我”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给小红车的主人留了一张字条,希望他能与“我”联系。

三、细读诚实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这位同学是按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的顺序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这也是概括一般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加以运用。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小红车主”。故事中的“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生默读课文。)

师:你在哪儿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我”?

生:我在第三自然段认识了一个“信任他人的我”。

师:“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能具体说一说从哪个字或词认识了一个信任他人的“我”吗?

生:我从“希望车主主动与我联系”这句话感受到了“我”对他人的信任。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相信车主一定会和“我”联系,从中认识了一个信任他人的“我”,对吧?对于这一段话谁还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从“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中看出作者在没有一个人的情况下,能主动留下一张纸条,很诚实。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写明”一词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诚实。

师:同学们,作者把纸条压在小红车雨刷下,“压”字还可以换哪些词?

生:放、搁。

师:哪个词用得更合适些?从这儿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细心,勇于承担责任。

师: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动作,也能看出作者的细心,看来恰当地运用动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谁愿意来读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诚实。(生齐读。)

师:他是多么主动地在承担这份责任啊!看来作者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诚实和那份勇于承担责任的可贵品质。你还从哪儿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我”?

生:我从“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一句中认识到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我。

师:责任真的全都在“我”吗?

生:不全都在我,小红车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他违规停车。

生:还有天气原因“天很黑,雾很大,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然很差” 。

师:是啊!即使存在着这些原因,但小红车毕竟是——

师:让我们再来练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诚恳与自责。试想一下,小红车主看见自己的反光镜碎了,他第一反映是什么呢?心情会是什么样?也许他还会很——

生:他会很生气。

生:伤心、着急。

生:难过。

师:当小红车主看到作者留的这张字条,还气愤吗?

生:不生气了,看到“我”留下的名字、电话会很感动。

师:除了姓名、电话,还会写些什么?

生:写“我”的不小心撞车,还写“我”的抱歉。

生:还会让小红车主把修车单据寄给“我”,“我”把钱寄给他。

四、感悟信任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因为“我”的诚实感动了小红车主,也就有了3天后的那次对话。请同学们默读4~12段,边读边画一画,“我”的话用“——”画下来,小红车主人的话用“~~”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人物对话。)

师:你们画完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红色字体的句子是“我”说的话,黑色字体是小红车主人的话,对照一下你们画的句子,看看你画对了吗?

(生与屏幕内容对照。)

师:同学们看这篇文章的对话和我们过去课文中学习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指明是谁说的。

生:没有说这个人是怎么说的。

师:指明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话前提示语,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体会一下“我”和小红车主人对话时的态度、语气,给这段话加上提示语吗?提示语可以在说话前,可以在说话中,也可以在说话后,但是不同的位置标点符号是不一样的。

(生给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

师:谁愿意把你添加的提示语和后面的话一起读给同学们听?

(生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走进了“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配合读一读,老师读提示语,你们读对话部分。

师:这是两个人在打电话时的对话,加上提示语让人感觉特别扭。像这样不用加提示语我们就知道是谁说的话,还可以通过上文内容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就可以省略提示语,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简洁明了。下面我们去掉提示语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小红车主人的话。

(生分角色读对话。)

五、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诚实和信任为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了吗?

生:因为用金钱买不到诚实和信任。

师:是啊,诚实和信任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板书:无价。)

师:一次小小的事故,让我们明白了诚实和信任的无价,一张小小的字条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做人的大道理,那就是——

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评析:

著名哲学家、语言大师维特根斯坦曾以一句“我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来警醒世人,这一直也是杨春丽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本色语文课堂的教学主张。她的语文课,无论是每一处设计,还是每一个环节,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绝不在云端跳舞。细细品来,这节课值得我们玩味的地方至少有三点:

一、简单中的扎实

这节课,一直都是很简单的。从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入手,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关键词等方法理解词语,到按照一定顺序了解课文内容,再到默读课文、圈画标注,直至后面的添加提示语等,似乎不像在大型公开课上老师的所为。但是,细细想来,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之上,教师所传达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来看,每一个步骤都是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选择恰当的停顿把句子读顺读清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添加提示语与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中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洁明了……没有矫饰,有的只是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有的只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种扎实,也正是建立在杨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对课标精神的深入领会基础上而展开的。

二、简单中的成长

“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精彩到精彩,真正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周一贯语)这是一节简单的课,亦是一节生命成长的课。课的伊始,孩子们对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不太了解,他们的感受也只停留于表面的诚实啊,勇敢啊。其实,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比较接近的,但如何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内涵,让语言文字走进学生的心中这才是杨老师教学的目的所在。可以看得出,在接下来的默读圈画中,在结合自己独特感受进行的汇报交流中,在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添加提示语与去掉提示语的句子后,潜移默化中,对于文本,对于学习的方法,学生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教学进入佳境。其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耐心的引导、巧妙的点拨,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理解这种方法根植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听到的是学生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

三、简单中的智慧

“引出新课——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总结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流程看似简单,然而细细咀嚼,总能让人感受到朴实之中的巧妙构思,简单之中的无穷智慧。

可以说,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教学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从《不吃无主梨》一课的初步学习,到本课的教学,都离不开这方面的重点指导。不同的是,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人物对话都有提示语的。这里,杨老师一次次智慧地把学生引向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关注上:抓住本课直接对话没有提示语的特点,在明确“我”与“小红车主人”的话后,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选择不同位置给段落填加提示语;然后,在对添加提示语后的段落与原文的对比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这样,当简洁这一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的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进行人物对话的写作练习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红车能见度信任
2005—2017年白云机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数据新闻如何走得更远——以H5《世界环境日|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为例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低能见度下高速公路主动诱导技术的应用
杭州的小红车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常见异常现象处理及日常维护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故障实例分析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