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级中学间的阶层固化差异体现探究

2016-03-03 09:30刘王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阶层差距城乡

刘王锐

(山东大学 山东威海 264200)

当代高级中学间的阶层固化差异体现探究

刘王锐

(山东大学 山东威海 264200)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固化,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流动放缓,代际继承性增强、代内流动性减弱,社会阶层边界逐渐明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育维度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地区性的教育差距,城乡间的教育层次水平拉大,城镇农村学生应考成绩的显著区别等,这些都是教育层面上阶级固化的具体体现。为充分探究高级中学中的阶层固化,笔者深入探访了安徽毛坦厂中学等三个中学,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整理等方法,提出一定可行的解决教育方面的阶层固化差异方法。

阶层固化 素质教育

引言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的享受,起到至关作用的往往是家庭背景,也就是从起跑线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起点。因而这些“寒门学子”在身体素质、教育资源、对社会的信任度等方面,与在这些方面均能享有更好资源的学生群体相比,不可避免地要逊色一些。

由于以上社会现象的存在,“寒门学子”如何在外界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突破自我,取得更长足的发展,让“寒门出贵子”不致变成当下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对比更加透彻地分析该社会现象,为该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间阶层固化的体现及问题

起点与机会的均等是社会流动机会均等原则和打破“阶层固化”的现象的前提和保证。以统筹发展的视角,中国教育起点与机会的均等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学校师生对素质教育实施基本都持支持的态度,差异不是很显著,但是在素质教育关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家长们对素质教育态度褒贬不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程度也有显著差别。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更加需要是这个系统中重要的参与者一教师与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可是通过实地调查却发现,农村教师对素质教育关注不高,农村家长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抵触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些结果的出现与对农村学校缺乏素质教育指导、家长素质、家庭经济情况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农村教育短板问题

(1)农村家长认识和素质

城乡家长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以及素质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同样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家长教育水平不高的现实导致了农村家庭教育知识的相对缺乏,也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能力不足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都在逐步增长,但是其增长的相对缓慢无法与孩子接受教育费用的口益上涨相抗衡,这必然威胁到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农村家庭收入不高使得农村家庭支付教育消费的能力不足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2.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

(1)城市和农村学校财政投入差距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等己经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障碍之一,导致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正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无法置办素质教育施行所必备的各种硬件设施,推行素质教育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步履维艰,导致素质教育施行效果与城市无法抗衡。

(2)师资力量水平悬殊

教师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师资的数量、结构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农村学校迫于财政压力在引进年轻的新教师方面存在困难,使得教师队伍体系得不到更新换代,新鲜思想和知识无法灌输进来,师资水平不断下降,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实施新课程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应对措施及解决办法

1.增加农村财政教育投入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使农村教师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让高素质的教师带着学生顺利地去开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

2.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素质教育顺利必须要求社会系统、校园系统和课程系统共同参与,综合保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有效而顺利的推行,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 提高农村教师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重视农村教师培训。

3.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公平分配教育资源

(1)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通过构建一种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来改变农村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2)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诚合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我们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难题,抑制差距的持续拉大,避免这一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4.改革教育制度

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这种城乡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重担在政府,政府必须建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系列制度,来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城乡素质教育差异,改革城乡素质教育差异应重点改革教育投入制度、教育评价体制和社会用人制度。最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社会用人制度。用人制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应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摒弃以往的片面的人才观,即以学历是否获得和学历的高低作为人才的唯一评价标准建立新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即以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学历与贡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家庭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把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从“应试家教”转移到“素质家教”上来。

5.个人努力仍是改变命运的必要选项

在社会还未发生明显的变革前,自身首先要做好变革的准备。

刘王锐(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山东大学(威海),本科生。

猜你喜欢
阶层差距城乡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