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课外活动

2016-03-03 09:30燕张声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讲授课外活动班会

冯 燕张声宇

(1.河北省尚义县职教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750 2.尚义县石井乡中心小学 河北张家口 076750)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课外活动

冯 燕1张声宇2

(1.河北省尚义县职教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750 2.尚义县石井乡中心小学 河北张家口 076750)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必须开展课外活动寻找有效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此笔者就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展课外活动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其初步探索教改经验。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智力及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为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组织学生课堂教学之余开展课外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是学生知、行、悟的最好体现。笔者根据多年来教学实践探索谈谈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活动课的几点做法,与同仁们共勉。

一、进行社会调查

道德与法治课的一大特点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学到的纯粹的理论若转化不成实践,那么就达不到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社会调查往往能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讲“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当前“雾霾”现象,同学们各抒己见,勇于发言,有的谈“雾霾”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的同学指出治理“雾霾”的措施。大家思维敏捷,观点新颖,课堂气氛活跃。课后让学生到校外调查一下公民的环保意识及公民知道多少有关环保法规,并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调查一下环境问题,并了解依法管理环境的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如宣传环保法规,开展清洁环境活动,植树绿化活动,爱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活动。通过此项调查活动使学生真真正正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再如,讲授“消费者的权益”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调查自己或身边亲人、朋友是否遇到过假冒伪劣产品或食品安全问题,遇到时自己或别人是如何处理的,通过什么渠道维权的,让学生写一份与之相关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1]

二、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主题班会的开展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把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进行。例如,在讲授自尊自信课时,我以“自尊自信,促我成功”为主题主持举办了班会,学生们围绕自尊自信的话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们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辩论。当然,主题班会的题目应与道德和法治教材的重、难点相吻合,使学生通过班会获得较大的收获,另外,在主题班会上,教师必须合理指导,使学生对问题有个明确的认识。

三、举办名人讲座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如离婚率攀高不下,造成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孩子也同时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胆小孤僻,情绪不稳定。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增多,这些孩子往往缺乏管教,出现消极厌学情绪,再加上部分学校及教师仍“唯分论”,德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力度抓的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为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余采取“请进来”的做法,以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身说法。比如,我们针对学生中法制观念淡薄模糊,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疑难问题,配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请有关心理或法律权威人士来校作现身教育。通过材料真实,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报告,学生易于接受,使他们认识自己,理解现在,展往未来。通过此活动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加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

四、收集相关资料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单靠教材中内容达到教育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理解深刻。教师必须及时地有针对性推荐或学生收集有关书籍,文摘,影视,图片。“时新”资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树立正确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法治思维。例如,在讲授自立自强、挫折教育课时,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中外自立自强,意志坚毅的名人事迹,名人名言,警句,并用墙板报或班会的形式在同学间展开交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锻炼自己心理品质,自觉向先进人物看齐,加强自身德育教育。再如,在讲授“法治”内容时,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有关法律与生活方面的案例,收集案例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面向社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把社会的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训练学生的分辨是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诸如,讲授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找些公民受教育权、公民享有经济权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增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五、撰写德育论文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论文写作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讲授“生命的思考”“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课时,让学生写写有关“生命”“家庭亲情”文章,同学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观点独特新颖。通过撰写论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提高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 当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文章选题方面紧扣时代主题,贴近生活实际,内容弘扬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

六、组团旅游参观

教师课外组织学生出校旅游参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实践的好的做法。例如,在讲授“中华灿烂文化”课时,除在课堂上讲解并用PPT展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亲进大自然,亲进社会,增长见识,去参观当地革命圣地,军事历史博物馆,参观后写下心得体会,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复兴中华做出力量,为将来走向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余开展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践证明,活动课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并且有利于发现人才,充分挖掘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锻炼了学生心理品质,起到了道德引导和法律规范的作用,做到了知、行、悟的统一,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1]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7月。

猜你喜欢
讲授课外活动班会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