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2016-03-04 16:06福建省南安市福玲中学傅仰全
学苑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挫折习惯心理

福建省南安市福玲中学傅仰全

心理干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福建省南安市福玲中学傅仰全

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成长、促进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心理干预可从以下方面做起:真爱感化,润物无声;体验成功,感受价值;适合特点,激发兴趣;深研教材,培养习惯。

心理干预初中数学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在这个经济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惧怕挫折,孤独胆小,情绪不稳,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自私、懒惰、怯懦等缺点,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教师面临的困难,更是学校面临的重担。

心理干预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干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数学课程,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字,学生更会产生抵触情绪。心理干预也就是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导。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心理干预,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下面是从笔者的实践经验进行浅析。

一、真爱感化,润物无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谁都渴望被爱的感觉,得到老师的关爱是学生内心最渴望的事。教师若能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将获得温情和信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心与心默契,情与情交融的良好关系,他们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才会放松,才会把老师看成知心朋友。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谈心,聊聊家常,生活上嘘寒问暖。学生早餐没吃,我带他到食堂吃。学生生病了,我带他看医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感受到老师用心关心他们,拉近与他们之间心灵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对他们好,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喜欢数学老师,喜欢数学课。

二、体验成功,感受价值

失败和挫折是大部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更害怕遭受挫折和失败。如何让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呢?这些是我们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首先,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成功的机会。上课时我把问题简单化,把知识点细小化。如讲解《求不等式正整数解》时,我把问题简化为先求不等式的解集,等学生求好后,再让他们在解集范围内找正整数解。这时我再把题目改为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先求不等式的解集,再找正整数解。课堂问题设计也进行分层,由浅入深。再由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设计上也分层次,让各层次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题。再看他们个人的进步情况,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总结和表扬,让他们担任小组长或给予物质奖励。教师若能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引导,就能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他们上进的生机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增强其自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勇气,也激发了他们对集体的关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三、适合特点,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激励、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之一!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没有兴趣,势必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过了不久,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到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深下功夫,设计出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以教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数学教师要以它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和情趣的酵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用“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深研教材,培养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再比如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挫折习惯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上课好习惯
心理小测试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挫折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