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目标成为“摆设”

2016-03-05 03:07河南南阳市第十七小学473000李付晓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计时细化方程

河南南阳市第十七小学(473000) 李付晓



不要让目标成为“摆设”

河南南阳市第十七小学(473000)李付晓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上呈现的目标不应该成为“摆设”,而应当细化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这样才能发挥目标应有的作用。

目标细化目标效率

“您所在的学校,上课出示目标吗?”“您对出示目标有什么看法?”近日,在师院给来自不同地市的国培班学员上课时,提了这样两个问题。问题一出,立即引起了学员的共鸣,大家议论纷纷,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几个教师大声地说:“没有用,完全是走形式,都是照抄教参书上的目标,当然没用了。”这一番议论,引发了我心中的“三问”。

一问:为什么说课堂出示目标没有用呢?

目前,很多地方都要求上课出示目标。之所以有教师认为出示目标没用,根据我个人观课、听评课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应付式。有些教师出示目标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说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得已而为之。这部分教师的课堂,在上课伊始就出示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遍,然后整节课就不管不问了,目标成了“摆设”。第二是拿来主义。这部分教师出示的目标都是照抄照搬教参或教案上面的,甚至有些目标的内容学生根本不理解。这些目标大而空,而且不具有检测性。

例如,在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了如下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这四个目标可以说是“万能目标”,不具检测性,对于解决问题的课型都可使用。这样的目标太笼统,不具体,显然是教师照抄教参上面的。无论是“应付式”还是“拿来主义”,都充分说明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教材,没有从学情出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目标,所以出示的目标实用性不强,导致目标成为课堂上的“摆设”。

二问:课堂出示目标真的就没有用吗?

布卢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教者与学者能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激励、导向、评价的功能。因此,课堂出示目标非常有必要,并且应尽可能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好的目标不仅实效,而且具体可检测,应成为课堂的“灵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案上给出如下目标:1.认识几分之一;2.会读写几分之一;3.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三个目标也是本节的三个知识点。在上这节课时,我反复研究教材,结合学情及本部分知识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本节课原来的三个教学目标细化成六个:1.联系实物,通过观察、动手再次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并认识几分之一;2.能规范地读写几分之一;3.会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4.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5.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6.会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说出理由。细化后的六个目标不仅具体,而且具有可检测性,便于对课堂达标情况进行检测。因为平均分是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所以在目标1中加入了“再次认识平均分”。同时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理解分子分母含义提到了这节课,目的是为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打基础。这样的目标就不会成为“摆设”,它不仅具体,而且针对性强。

三问:什么样的目标才是课堂需要的?

细化后的目标才是课堂需要的,才不至于成为“摆设”。细化目标就是要求教师找到每节课的所有知识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每个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用恰当的语言叙述出来,并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细化教学目标要做到“一个防止、两个促进”。“一个防止”就是防止遗漏知识点。“两个促进”就是促进教师研究教材,促进教师思考如何教。

例如,在教学“式与方程”时,这节复习课教参上的目标如下: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基础知识,会解学过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体会方程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在这三个目标中,有两个属于情感目标,这样的目标大而空,不具有检测性。为此,我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有六点: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计算法则;2.根据字母所取数值计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能说出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4.能熟练地解简易方程;5.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6.能熟练区分式、等式和方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细化后的目标涵盖了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这是一节容量较大的复习课,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能做到细化目标就可以避免遗漏知识点,同时又厘清了自己教学的思路。又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这节课有内容多、新知识点多、概念多的特点。很多教师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非常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研究,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细化为五点:1.能说出什么叫24时计时法;2.会辨别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3.能识别24时计时法;4.能熟练地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5.会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在细化目标的同时,我也厘清了教的思路、学的方式。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的目标,我采用了一一对应法设计了如下的自学指导:1.什么叫24时计时法?2.钟面内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3.上午9时、下午4时、晚上10时等是什么计时法?9时、16时、22时等又是什么计时法?4.普通计时法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5.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6.普通计时法时刻要( )才能变成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时刻要( )才能变成普通计时法。在学生自学讨论后,我让学生逐一汇报自学指导里的五个问题,在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中,学生解决了自学指导中的所有问题。我在课堂最后又进行了检测,检测题目都是围绕目标而设计的,因此学生答题正确率高。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效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细化后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开展,课终检测目标,这样才能发挥目标应有的作用,不要让目标成为“摆设”。

(责编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0-066

猜你喜欢
计时细化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畅游计时天地
方程(组)的由来
腕表计时2.0
圆的方程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24时计时法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