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阅读教学的四帖“良剂”

2016-03-05 23:53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226500王亚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练字写字书写

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226500)王亚红



写字,阅读教学的四帖“良剂”

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226500)王亚红

[摘要]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写字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字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静心剂”“调节剂”“升华剂”和“融合剂”。写字教学实施得当,将在阅读课堂中发挥凝神静气、调节节奏(动静相宜)、抒发感情(浓情于写)、情感熏陶(润物无声)等作用。

[关键词]阅读课堂写字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但在现实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写字作为工具性的一面,却依然被“边缘化”,常常被搁置在课后。笔者研究一些公开课课例,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发现,对于写字的训练,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而且只要设计巧妙,运用得当,写字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帖良剂”。

一、“静心剂”——凝神静气

“气死我了!上课铃都响一阵儿了,教室里还像一锅粥一样!”说话间,小许老师气呼呼地进了办公室。于是办公室里便开始了“如何才能镇住学生”的讨论。

小刘老师好奇地问我:“王老师,每次上课铃响了,你们教室里都特别安静,你有什么法宝?”

“哈,哪有什么法宝?其实法宝就是写字。”

“写字?!”大家都惊讶了。

“开学初,我就和学生有过约定,每节语文课开始都要默写几个词语。默写全对的,可以免去当天的词语抄写作业,连续10次默写全对的,将被评选为‘默写之星’。我的评判要求分两个方面,正确分和美观分,词语要默写正确,字要美观大方。有了这样的奖励和评价规定,学生都极其看重默写。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每节语文课的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会抓紧这最后的一两分钟再看一眼生字,哪儿还有时间再来交头接耳呢?教室里自然就安静下来了。”

大家都笑着说:“这个方法不错。”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写字的正确率极高,那几个“错别字大王”作业本上的“×”也少了,而且我们班学生写的字行款整齐,字体规范,字形端庄,笔画规矩。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默写,让学生高效率、自主地“收心”,做到了凝神静气,进而提高了语文习效果。课始默写兼练字,这不失为阅读教学的一帖“静心剂”。

二、“调节剂”——动静相宜

据调查研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如何调节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让课堂教学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请看这样一则案例。

师:这个小男孩是怎么数星星的呢?

出示:这里一颗,那里一颗。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页”字旁的“颗”字。“颗”一般用来形容颗粒状的东西。

出示图片:一()牙,一()草莓

师:还有什么呢?

生1:一颗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字:“朵”“颗”。我们就来写写这两个字,有没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2:写“朵”的时候,“几”字没有钩。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生3:“颗”字左边的“果”把原来的捺改成了点。

师:你的眼睛真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下面我们来静静地练字。

(生描红写字,三分钟)

这个教学片段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这一课的一处设计。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喜欢”,读了课文,认识了“颗”这个字。显然,他们还处于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这时,教者让学生在学习了“朵”和“颗”两字后进行描红和临写。三分钟的写字练习,调节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让学生能以更专注的学习状态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这便是“调节剂”的魅力。

三、“升华剂”——浓情于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写字能力的要求。在高年段的写字教学中,更应注重句子和段落的书写,力争做到书写美观、行款整齐。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教者进行了这样的写字训练。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眼看着他们就要离别了。注意到酒了吗?这可不是一杯平常的酒啊!

引读:这是一杯离别的酒──(生读:“劝君……”)这是一杯祝福的酒──(生读:“劝君……”)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生读:“劝君……”)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对元二告别吧!

(生齐诵)

师:离别的时候来临了,让我们拿起笔,选择合适的幅式,写下这首诗送给元二吧。看,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幅式,不妨参考一下。(PPT出示几种幅式范例)

此时,学生已然走进了送别的情境中,倾情投入,寓情于写。学生有的选择横幅,有的选择条幅,还有的选择了扇面等不同的幅式。因为有了示范的引领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写得兴趣盎然,优秀作品不断呈现。这样,教师将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与书法欣赏和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浓情于写的美丽升华。

四、“融合剂”——润物无声

对写字的指导,有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但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深奥和枯燥。因此,教师就要讲究方法的指导,注意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易于领会书写要领,提高写字质量。一位教师在讲解“撇”这个笔画时,告诉学生,写“撇”的时候不要拖拉,起笔时就要“勇敢”。“勇敢”这个词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他们能感受并领悟的。反之,如果用“干脆”这个词,表达的意思虽相差无几,但却少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对儿童心灵的熏陶。

当学生发现教师在教育他的时候,此时的教育便失败了。教育需要无痕。汉字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工具,写字教学就是一个极巧妙的情感熏染的途径。

在教学“村”这个字时,我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木和寸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人要住一间小屋子。木就说:“寸字小弟弟,不好意思,我这右腿太长了,你等一下,我来缩一缩啊!”于是,木字就把脚缩成了一个点,成了“木字旁”。寸字小弟弟高兴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在这个小故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木”与“木字旁”的变形,突破了这个字书写时的难点,更从这个字中学会了谦让与友爱。

巧妙地利用汉字教学,将知识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这是不是让教育润物无声的一帖“融合剂”呢?

“提笔即是练字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总结了练字方法:读帖(边观察边“书空”,记起笔、收笔、字形),描红(正确笔顺,盖住红色),临帖(一看二写三对照,一遍要比一遍好),欣赏(给自己写得好的字加红圈),强化(再练)。他还强调了坐姿:头正身直,两脚放平,端正坐好。笔者谨遵执行,效果甚好。

其实,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的一切写字行为都应当是练字。只要恰当地利用这四帖“良剂”,做到“笔笔皆练字”,就能彰显汉字书写的效果,就能实现课标中“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这一目标。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6-009

猜你喜欢
练字写字书写
该练字了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芭蕉上练字
用什么书写呢?
王献之练字
豆豆练字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