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翻译观对口译实践影响研究

2016-03-06 14:14马溯蔚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培养影响

马溯蔚(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译者翻译观对口译实践影响研究

马溯蔚
(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摘 要:以译者翻译观为切入点,以口译实践为例,在论述译者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功底和翻译观之间关系基础上,探讨译者翻译观如何在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对口译实践中的问题求解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培养译者的翻译观等建议。

关键词:翻译观;口译实践;影响;培养

译者翻译观是指一个具体的翻译者对翻译现实的心理、看法、思想等各方面的总和,是译者独特的社会经历、个人实践的产物。在跨文化交往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宗教、艺术、道德、政治等方面都对译者的翻译观产生着影响。例如:玄奘是我国唐代佛经翻译大师,在646年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他引用孔子之言“必也正名乎”,强调翻译必须音不讹、语不谬,才能义不失、理不乖。可见玄奘的翻译观是受佛经影响的。罗马帝国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对《圣经》的翻译,译者必须对上帝有“信仰,希望,忠诚和爱心”。奥古斯丁翻译观是受基督教神学历史观影响的[1]。

辜正坤先生于1987年5月首次在国内系统创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他的“立体思维方式”“具体的翻译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翻译标准多元化”“翻译标准的最佳近视度,翻译标准系统中的可变主次标准问题”等方面的思想值得称道。这些为译者翻译实践指明了方向。

从口译实践活动一开始,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等的人在翻译现象的心理、看法、思想中无不深深打上宗教、艺术、道德的烙印。建构主义认为,源语得以存在就得有译入语(口译)文本,而源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受翻译观的影响,源语的意义就会因翻译现实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翻(口)译的结果不是由源语本身意义产生的,而是翻译观下根据语境需要产生的结果。口译的“操作观”,操作(性)是否可行和译者的翻译观(当然还包括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指语言,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必备能力)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观决定着翻(口)译是否可行。

一、翻译观和译者素养的关系

1.译员的素养是个人翻译观的灵魂。译者素养是译者在特定翻译语境下创设性地解决翻译问题,形成翻译产品所需的自主意识及实践的积累,包括译者的双语素养、文化素养、策略素养、数字素养、批判素养和社会素养[2]。双语素养是指双语交际语境下理解、转码、构建、口译的主观能动性和翻译实践;知识素养是摄取、整理、加工、重组、应用和管理不同知识的自主意识和翻译实践;策略素养是识别问题、制订实现目标的方案,开拓求解空间,实现翻译目的的自主意识和翻译实践。运用数字技术检索、组建、分类、归纳、使用和交流信息的自主意识和翻译实践;数字素养是解码图形信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检索、对比、合成、共享、应用、创建和交流信息的自主意识和翻译实践;批判性素养是个体的认知和经验式的思考、判断、推断、评价、理念、决策的主观意识和实践;社会素养是个人身份与社会诸方面合作关系互动的内在表现体现,表现为口译语境下自我认知、身份定位、社会职责、岗位规范、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形成的自主意识及实践。林语堂曾指出翻译要对原著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翻译有自己的风格,表现方式很重要,不同场合,不同工种,不同机构翻译的把握度是不一样的,准确、生动、全面地翻译,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辨正论》中,佛经翻译大师彦琮认为,译经人员应具备八项条件,即“八备”:(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3)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4)旁涉墳史,工缀典辞,不过鲁拙。(5)襟抱平恕,器重虚融,不好专执。(6)沉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衒。(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8)薄阅《苍》《雅》,精谙篆隶,不昧此文。用白话文说就是:第一,翻译人员要笃信佛法,立志济世度人,具有长期翻译经的恒心。第二,要格守佛门戒律,戒染世俗恶习。第三,精通经、律、论三藏和大、小乘教理。第四,除通晓佛法外,还要知晓其他文史领域,善于文辞。第五,要有大胸襟,能够听取不同声音,不固守己见。第六,潜心研学,淡泊名利,不炫耀自我。第七,通晓梵语,能译出梵文文本本意。第八,阅读《苍颉》《尔雅》等字书,知晓篆隶等各种书体写法,译文要通达流畅。

“八备”里的第一、二、五、七项讲的是译者的素养,第四项讲的是译者要精通佛学,第四、七、八项则要求译者具有汉梵语言和广博的学识。

2.国际视野、世界情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翻译观的最高境界。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就是关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变化,知悉主流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拥有理解、尊重、宽容、互利双赢的心态,具有追求人类可持续性的和谐共处、共同前进的思想。国际视野、世界情怀除了对外部的多元世界了解和知识的积累之外,还是一种态度、观念和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国际担当,在人类多元文化、人类之间和平共处大发展上承担自己的重任。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标)的交际行为能力。它涵盖着五个方面的能力:双语能力,专业和技术知识能力,策略能力,语用能力,行为能力。译者的任务是借鉴意识形态、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聚焦东方和西方以及地方、国家和后社会主义现代性过渡的想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进外来文化或者传播本国文化中准确互译和有效传播,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消除误解、误读、误判和偏见,展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情,达到有效沟通,文化互鉴,彼此认同,服务于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扩大国际话语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不断扩大国际话语权,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服务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3.双语语言文化功底是翻译观形成的基础。口译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语言,而口译语言基础知识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言外知识又分为一般知识和技术性知识,它反映译者综合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口译兼具“通才”“专才”[3]。广义上的一般知识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也包括狭义上的情境知识和主题有关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译文的求解,同时可以避免常识性或政治性的错误,有助于预知讲话人的后续内容,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满地进行,表现在翻译时文本的句子处理能让译文读起来不留翻译腔痕迹,句子像是本国人完全原创的文笔一样,口译的语言功底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例如许多英汉互译的句子让人们感受到了双语的功底和翻译之美。例如:相聚有时,后会无期:sometimes ever,sometimes never.心有猛虎,细嗅蔷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先生译)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郑振铎译)爱之深,责之切:Love well,whip well.风入松:forest song.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道可道,非常道: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时过境迁,烂事依然:The wheel turns,nothing is ever new.

二、翻译观对口译实践的影响

1.词汇表达要符合目的语的习惯。例如:一些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已成为西方人熟知的蕴含中国文化的词汇。例如:“Yin Yang”(阴阳),“Kungfu”(功夫),“China Dream”(中国梦),“The Book of Changes”(易经),“river walk”(水街),“Pilgrimage to the West”(三国演义),“excessive internal heat”(上火),“acupuncture”(针灸),“China’s New Normal”(中国经济新常态),“On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一带一路),“hunting tigers and flies”(老虎苍蝇一起打),“meat ball in brown sauce”(红烧狮子头)。同样,外语中的特色词也被我们的文化接受。“a-go-go”(小型夜总会),“bungle jumping”(蹦极跳),“bubble economy”(泡沫经济),“brain drain“(人才流失),“takeout”(外卖食品)。

2.得体和符合习惯的源语与目的语翻译来自长期实践和翻译技巧的习得。例如:这台洗衣机性能良好,英文为:The washing machine functions well.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英文是:The first priority of our work is to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ethnical progress..这句话中“精神文明”如果字对字翻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的话,它的英文对应意思就成了精神尚未开化,因为“civilization”有野蛮的意思。[4]“这张圆形图表标明了学校自助餐厅供应各种点心的情况及其受欢迎的相对程度”,英文翻译成:“This pie chart show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and relative popularity of,deserts served in school cafeteria.”这句话中“圆形图”不可以翻译成“the round diagram”,地道的说法为:“the pie chart”。

3.句子方面翻译既要保留源语的异域特征还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例如:中文翻译成英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用习惯说法译为:“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官方译法为:“First we must conduct ourselves.”即“首先我们自己得廉洁”。其喻义明确,目的语读者更能接受。英语翻译成中文,例如:“snap course”:“容易得高分的课程”,“A lion′s skin is never cheap”:“好货不便宜”,“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自始至终”,“to laugh one′s head off”:“笑掉大牙”,“to have a well-oiled tongue”:“油腔滑调”,“like cures”:“以毒攻毒”。

4.口译是一种艺术创造行为,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超过作者。高准确度的翻译称为翻译的工具性,而要诞生出精彩的翻译作品,口译要符合艺术作品创作上的艺术和其追求的精神美感。“信、达、雅”中的“雅”被看作是翻译的高境界,也是很多译者的最高追求。傅雷先生认为: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从美学视角口译译出作品的创造美,和谐美[5]。例如:我们国人给别人送礼物时常说的客套话是“这厢薄礼,不成敬意”。礼品并非“薄礼”,即:“这是专门送你的礼品,希望你笑纳”。英文是:“This is my gift special for you.Hope you like it.”中国谚语中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和谐的翻译是“It’s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com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let him leave.”这样避开了各自宗教中所言的神。再如,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为:“Actually I always pay a lot of attention to the ancient Matto,that is,One prospers in worries and hardships and perishes in ease and comfort.”口译还要带有感情地去翻译,要考虑到文本翻译的传播与受众。口译文本要注意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读者或听众,生动有趣的译文会打动读者和听众。

5.译者翻译观存在不同视角。口译从目的观、变量观、过程观、源文本观视角去研究以扩大其翻译的视域,从只关注词汇、句子、得体性、艺术性方面跳出来考虑语言的功能和语用的同时,从实践性的翻译观中逐渐回归传统。

三、翻译观的培养

翻译观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双语学习、系统化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来储备知识。这种学习和积累可以使译员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并利用自己的翻译观成功地进行交际。长期的口译实践,使译者有机会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多次反复、锤炼、精简,便会积累经验。但是口译实践会受到翻译观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口译产品、文本的意图,作者想传达的精神上。

因此,实践需要有翻译观作指导,而实践经验需要总结,使之上升为翻译观,从而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最终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翻译素养:翻译教学目标的转向[J].中国翻译,2011,(01):46-51.

[3]柯克尔.从口译实践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03):51-53.

[4]程同春.中国英语中的经济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03):06.

[5]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J].中国翻译,1995,(06).

[6]刘苾庆:翻译的美学观[J].外国语,1998,(5):01-07.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16)02-0070-03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马溯蔚,女,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MTI口译方向。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Translator’s View on the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Ma Suewei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Shanxi,China,710061)

Abstract:Taking translator’s view as a breakthrough point,and the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anslator's accomplishment,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language foundation and translation view,based on the above,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the translator’s view influences the interpreting practice on the lexical level and the sentence level,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how to develop the translator’s view.

Key words:Translator’s view;interpreting practice;influence;develop

猜你喜欢
培养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