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科院感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2016-03-07 11:18卢佑英曾培元熊安芳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感染率消化道基础

卢佑英 曾培元 熊安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泸州 646000

基础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科院感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卢佑英 曾培元 熊安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泸州 646000

目的:对基础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科院感控制中的作用予以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科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础的护理流程;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科院感控制中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基础护理流程;新生儿科;院感控制

基础护理流程是临床护理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在医院内所产生的感染。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是新生儿主要感染的症状,由于新生儿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患病后不容易好转,新生儿非常容易发生感染甚至死亡[1]。随着近些年来新生儿院内感染比率的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人们对于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安全性以及有效预防出现院内感染的措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了可靠依据[2]。我们要通科学有效的手段控制新生儿病情,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属于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有调查表明,新生儿院内感染占所有院内感染的60%[3]。本次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科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达到良好的护理目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科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h~6天,平均年龄为(2.1±1.2)天,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h~7天,平均年龄为(2.2±1.1)天,对患儿采取基础护理流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流程,由于新生儿身体的免疫力较差,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新生儿极易发生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对新生儿较为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措施;(1)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稚嫩,很容易滋生细菌,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全身皮肤进行评估,对褶皱较多的部位多进行监测及护理;(2)新生儿的眼部、口腔、脐部等部位都容易发生感染,需要随时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感染,立即进行治疗。(3)新生儿最容易发生的院内感染就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对这两方面的护理要极为的注意,新生儿所使用的喂奶工具和吸氧装置等需要定时清洁消毒,防止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感染:新生儿在院内发生了明显的呼吸道消化道等方面的感染;(2)轻微感染:新生儿在院内发生了不明显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并很快痊愈;(3)未感染:新生儿在院内未发生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科为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且无家属陪伴,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属于易感染人群,一旦感染,病情比较复杂多变,并且不同患儿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很难治愈,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并且对新生儿的口腔、眼部、脐部、呼吸道、消化道等易于感染的部位进行监测,保持新生儿的干净舒适,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了院内感染可以立即进行治疗[4-5]。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新生儿本身因素造成的,护理工作的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所以,基础的护理流程对于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加大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加强医护人员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培训。在工作中一定要强调无菌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及慎独精神,防止出现不遵守消毒隔离及相关规范的行为。为患儿提供温馨、体贴、耐心的服务,为家属提供人性化的探视制度,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治疗患儿120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观察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科院感控制中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新生儿在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1]邝敏齐,叶敏霞,沈梅英.基础护理流程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1997-1998.

[2]郑桂爱.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43.

[3]刘黎玲.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34-235.

[4]陈敏香.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00-101.

[5]邹菊梅.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45-146.

objective: to base the role of nursing in new pediatric hospital feeling control process shall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5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pediatric patients, 12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foundation of nursing process; The control group on children with routine nursing.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basic nursing process in new pediatric hospital feeling control effect is remarkable, high safet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to help children back to health, improve the children's family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is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 in clinic.

basic nursing process; Neonatal units; Court sense of control

R47

A

1672-5018(2016)11-017-01

猜你喜欢
感染率消化道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整式”基础巩固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