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6-03-07 11:18刘俊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胡桃器质性肠系膜

刘俊

德阳市第五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刘俊

德阳市第五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胡桃夹综合征患者18例,以二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对患者腹主动脉、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位置关系进行探查。以脊柱后伸位及平卧位对患者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受压段管腔血流速度与前后径、扩张段血管腔血流速度与前后径进行测量。将上述检查结果与 DSA(数字减影技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单纯胡桃夹综合征患者 4例,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者14例,其中膜性肾病2例,微小病变肾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IgA肾病5例。结论:超声诊断在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肾脏器质性病变;超声诊断

胡桃夹综合征亦被称之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其患者皆因左肾静脉被压迫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血尿现象[1]。该症就起因而言,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前胡桃夹综合征,由于患者左肾静脉处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因此受到夹角压迫所致;其二则是后胡桃夹综合征,由于患者左肾静脉流入下腔静脉时处于脊柱与腹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所致[2]。在临床上,后胡桃夹综合征相对较为少见,以前胡桃夹综合征最为常见,且有关其临床报道亦相对较多[3]。为进一步明确该病的超声表现,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观察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表现、漏误诊原因、并发症和临床诊断思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DSA(数字减影)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在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血尿及蛋白尿,腰背部不适、精索经脉曲张等表现,排除结石、感染、外伤和肿瘤等疾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2-39岁,平均年龄(25.5±3.4)岁;其中前胡桃夹综合征患者 15例,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3例。

1.2 方法

以飞利浦 iu22多普勒超生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将凸阵探头频率设置为 3.5-5.5MHz之间,检查前夜告知患者禁食,并确保空腹状态8h以上。以晨起空腹检查为宜,休息20min.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患者上腹部充分暴露,将探头放置在患者上腹处,以纵横多角度对患者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静脉进行扫查。在患者屏气时为其测量受压段与扩张段的管径(a、b),同时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以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及CDFI显示患者左肾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情况,以频谱多普勒对受压段与扩张段的峰值速度(Va、Vb)进行测量。以脊柱后伸位对上述数据进行二次测量,以伯努利方程对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段与扩张段的压力差进行计算,公式如下:△P=4(Vb-Va)2。

为所有患者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尿红细胞位相、尿常规检查,同时在患者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下对其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

1.3 指标观察

二维超声检测:患者以平卧位,扩张段/受压段的管径比值在 3以上;患者以脊柱后伸位,扩张段/受压段的管径比值在 4以上,测量角度比值大于或等于15度。

频谱多普勒:患者以平卧位,扩张段/受压段的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在 3以上;患者以脊柱后伸位,扩张段/受压段的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在6以上。

能量多普勒显像:患者左肾静脉扩张段与受压段管径变化明显;腹主动脉、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相连紧密。

CDFI:患者左肾静脉扩张段血液流动稍显暗淡,受压段血流束变窄、明亮,部分区域有重叠现象,在显像上为五彩血流信号。

压力差:患者左肾静脉受压段与扩张段的压力差在5.3-7.9mmhg之间。

上述五条兼备,即可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 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经超声检测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者16例,确诊率为88.89%,漏诊2例,漏诊率为11.11%。

患者平卧位夹角为(12.1±3.1)°,受压段管径为(1.7±0.5)mm,扩张段管径为(13.2±4.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压段血流峰值速度为(1.7±0.5)m/s,扩张段血流峰值速度(0.5±0.2)m/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平卧位夹角为(9.8±2.2)°,受压段管径为(1.2±0.4)mm,扩张段管径为(15.7±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压段血流峰值速度为(2.4±0.4)m/s,扩张段血流峰值速度(0.4±0.2)m/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得知存在肾脏器质性病变者14例,其中膜性肾病2例,占14.29%,有明显蛋白尿现象;微小病变肾病3例,占 21.43%,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且其家族伴有阳性遗传史;慢性肾小球肾炎 4例,占28.57%,静息状态下24h尿蛋白含量在0.2-1.0g之间,IgA肾病5例,占35.71%,静息状态下24h尿蛋白含量在1.0g以上。

3.讨论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在就诊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血尿或蛋白尿,其患者多为体形消瘦的青少年,其临床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或是男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在中老年患者中则表现为盆腔淤血综合征或血尿,其出现皆因患者左肾静脉受到压迫所致[4]。一般情况下,人体左肾静脉需要经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并在跨越腹主动脉后进入下腔静脉,期间所经夹角一般在45 °-60°之间,其中被神经纤维丛、腹膜、淋巴结以及肠系膜脂肪等所填充,因而能够保证左肾静脉不至于被挤压[5]。而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皆在16°以下, 因而其左肾静脉会遭到严重挤压[6]。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同腹主动脉之间有10-20mm的间距,而当该间距小于8mm时, 患者便会出现胡桃夹现象。导致胡桃夹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脏下垂、躯体过度后伸、腰椎过度前突以及身材消瘦等,此种情况下,人体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间距与夹角将会因挤压而缩小。当患者经超声诊断确诊为左肾静脉受压但却无异常临床表现时,则可视为胡桃夹现象。

左肾静脉受压将会导致患者左侧肾脏出现淤血、体积增大等症,其左侧腰背部亦会有酸胀等不适感。当患者左侧腰背部酸胀过于严重时,应当以超声测量其肾脏大小并查看其肾脏有无增大、饱满现象。若患者发生肾脏淤血,则会导致其肾脏与输尿管之间出现不规则血块,并且血块在经过患者输尿管时亦会导致其输尿管出现痉挛现象。当患者尿常规检测发现血尿并伴有左肾绞痛急腹症时,超声检测人员应当优先考虑胡桃夹综合征引发急腹症的可能性,并探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胡桃夹结构。本次研究中,单纯胡桃夹综合征患者4例,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者14例,其中膜性肾病2例,微小病变肾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IgA肾病5例。这一结果表明,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判定胡桃夹综合征,同时亦能够对受压血管与扩张血管的管径及流速进行检测,进而详细获知其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情况。

需注意的是,腹主动脉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容易受成像角度、左肾动脉搏动、腹主动脉以及呼吸等影响,使其血流信号不易以完整的形式显露出来,进而影响诊断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存在2例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为假阴性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测量左肾静脉受压段血流速度时未与血流方向保持平行,以致扩张段与受压段峰值流速比值减小,继而出现误诊。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在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中具有极高确诊率,借助于超声检查能够帮助医务人员详细了解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1]卜凡文, 陈慧霞, 姜莉.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3(5):518-520.

[2]白继琼, 张翥, 马继伟,等.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脏器质性疾病的诊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 13(10):899-900.

[3]任虹蓉, 张爱平, 姜晓宇,等.胡桃夹综合征合并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4):79-83.

[4]解逸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6):2765-2765.

[5]吴瑕, 张碧丽, 王文红,等.胡桃夹现象与肾脏器质性疾病关系的探讨[J].天津医药, 2011, 39(10):975-976.

[6]黄猛, 张超学, 陈庆,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7(5):604-60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renal organic disease.Methods: Between December 2014 and December 2015, 18 patients with nutcracker syndrome were treated with two-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Doppler flow imaging and spectral Doppler imaging for abdominal aorta and left Renal vein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position relationship were investigated.The angle of anteroposterior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was measured in the posterior extension and supine position of the spine.Th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left renal vein were measured, and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tests and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imag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4 patients with nutcracker syndrome, 14 patients with renal organic disease, 2 patients with membranous nephropathy,3patients with minimal change nephropathy, 4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IgA nephropathy example.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has a very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nutcracker syndrome with renal organic disease.

Nutcracker syndrome; renal organic disease; ultrasound diagnosis

R692;R445.1

A

1672-5018(2016)11-024-02

猜你喜欢
胡桃器质性肠系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五大场景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胡桃夹子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