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

2016-03-07 11:18谭春萍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泻下蒽醌药性

谭春萍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试论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

谭春萍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大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一般指马蹄大黄。大黄具有泄下攻积、止血以及解毒等功效,在中药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大黄药效的有效发挥,在临床应用中往往结合患者病情以及个体差异来对大黄进行科学炮制,以更好的满足中药行业的发展需求。

大黄;中药炮制;药性

大黄是多年生的高大草本植物,大多生长于山地林缘或草坡上,一般为人工栽培或野生生长后得到。大黄的根茎粗壮,高度在2m左右,呈光滑状态。大黄的根与根状茎可作药用。为促进中药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本文简要探讨大黄炮制方法,并对其药性进行研究,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大黄的炮制方法及药性

1.1 酒大黄的炮制

酒大黄的炮制具有一定特殊性,应当取片状或块状大黄适量,以黄酒喷淋均匀后,加以适当闷润,待黄酒被大黄吸尽后,将其置于标准规格的炒制容器内,开文火进行炒制,密切观察大黄的颜色变化,待大黄呈微干状态且色泽变深后,去除炒制碎屑,即可得到酒大黄。

通过研究可知,通过黄酒对大黄进行炒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黄的成分,减少大黄内总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并保证结合型甙稳定,此种情况下酒大黄炮制过程中实际耗损率在 5%左右。酒大黄也具有一定泄下作用,但与生大黄相比则泄下作用稍弱,而在黄酒的作用下,使得酒大黄作用于人体后能够引药上行,对于牙龈肿痛以及清热解毒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2 熟大黄的炮制

在这一过程中,以黄酒浸润透的大黄作为主要炮制材料,取适量切厚片或块状,将其置蒸器蒸笼内进行蒸制。在蒸制过程中应确保蒸器蒸笼处于密闭状态,以保证实际蒸制效果,以武火蒸6-8小时左右。当蒸一定时间后,观察大黄可发现其内外呈显出黑褐色。将大黄取出并晒至八成干,之后再次置于蒸器蒸笼内进行密闭蒸制,时间相同,取出后大黄呈干燥状态,颜色为黑褐色。

炮制完成的熟大黄中结合性大黄酸明显降低,剩余微量的番泻苷。熟大黄具有相对缓和的泻下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减轻腹痛副作用,并且作用于人体后有活血祛瘀之功效。

1.3 大黄炭的炮制

在炮制大黄炭的过程中,取片状或块状大黄适量,将其置于标准规格的炒制容器内,以文化将大黄进行炒制,直至大黄的表面呈焦黑色,内部为焦褐色时,将大黄从炒制容器中取出并晾干。

大黄炭的炮制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大黄的药性,尤其是大黄炒碳后,其内部结合性大黄酸遭到严重破坏,使得鞣质部分性质发生改变,此种情况下大黄炭的泻下作用发生改变,极弱番泻苷失去,因此大黄炭并不具备强烈的泻下作用,而是在促血凝方面凸显出重要优势,这与其中大黄酚与大黄素-6-甲醚量的增长存在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可知,大黄炭炮制后其中大黄酚和大黄素-6-甲醚的实际含量与生大黄相比要高出2-4倍,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将大黄炭应用于止血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4 醋大黄

在炮制过程中,取片状或块状大黄适量,以米醋搅拌均匀,观察大黄的状态,待其闷润透且米醋被吸尽后,将大黄置于标准规格的炒制容器内,以文火进行炒制,待大黄炒干后取出晾晒,将炒制及晾晒中所产生的碎屑筛去,即可得到炮制好的醋大黄。

通过研究可知,炮制完成的醋大黄其性质发生一定改变,尤其是结核性大黄酸被严重破坏,促使大黄具有更强的收敛作用,此种情况下大黄的泻下作用降低,而醋大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消积化淤作用,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1.5 青宁片的炮制

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完全浸没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 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由于使用了煮、蒸(黄酒)、烘炮制方法,使总游离蒽醌衍生物减少,使得泻下作用缓泄 而不伤正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药性平缓,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

2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大黄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常需与其他辅料混合进行不同加工炮制后随症使用。从本草文献上可以查到历代医家采用了酒、醋、姜、盐、蜜、石灰、米泔水、芒硝等辅料和炮、蒸、煨、炒、熬、浸、洗、煮、煅、焙、烧等炮制方法,如《本草述钩元》:“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本经逢原》:“若峻用攻下生用。邪气在上,必用酒浸上引,而驱热下行。破瘀血韭菜制。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韭菜拌炒黑用之。大肠风秘燥结,皂荚绿矾酒制”。迄今仍在沿用的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其中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并为2005版《中国药典》所收载。

现代研究大黄炮制作用时认为: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二蒽酮衍生杨(包括番泻苷 A、B、C、D)。此外尚含鞣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金属元素。蒸炖煮制的大黄炮制品,蒽醌类衍生物均减量2/5左右,而苷类基本未受影响。高温炮制的大黄炭成分破坏较大,只保留各类蒽醌衍生物1/3左右,番泻苷已不存在。酒制后大黄酸的含量明显减少。酒炒、醋炒制品鞣质量减少约18%,大黄炭则减少近80%,酒炖大黄减少量约50%。

现代研究证明:大黄及其各炮制品分别具有泻下,抗感染,抑菌等作用。去鞣质的生大黄煎剂对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凝血反应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尤以酒炒大黄煎剂的阻断作用最强,大黄炭和酒炖大黄对胰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酒炒大黄对胰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生熟大黄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而炮制对大黄的解热作用则影响不大。

3 结论

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等。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大黄炮制过程中所受到的加热温度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促使大黄内部成分发生一定改变,生大黄的固有药性也发生变化。为促进大黄药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其更好的满足临床药用需求,应当对现代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应用,优化大黄炮制方法,提高大黄炮制质量,提高大黄药性,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且安全的药材,促进临床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

[1]张东霞 浅谈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6)

[2]赵昱波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139-140

[3]王成君 不同炮制方法、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影响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6):14-15

[4]张怀阳,张丹阳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1, 24(9):4960-4961

R473

A

1672-5018(2016)11-189-01

猜你喜欢
泻下蒽醌药性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太阳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