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6-03-08 21:41王顺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后路椎弓脊柱

何 杰 王顺超 王 宏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重庆 彭水 409600)

在通常情况下,脊柱骨折的发生多由意外事件所致。导致此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车祸、从高处坠落及外力压砸等。青壮年男性为此病的高发人群。脊柱骨折的发生部位主要为胸椎及腰椎。此病患者脊柱的承载能力完全丧失,其脊柱的运动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甚至完全丧失[1]。近年来,临床上通常使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近期到我院就诊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他们的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1.3)岁。这些患者受伤至入院的时间在1~13小时之间,平均的时间为(5.1±0.4)小时。在这些患者中,因从高处坠落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11例,因车祸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20例,因受外力压砸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9例。发生胸椎骨折的患者有15例,发生腰椎骨折的患者有25例。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他们的年龄在1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1.4)岁。这些患者受伤至入院的时间在1~12小时之间,平均的时间为(5.3±0.5)小时。在这些患者中,因车祸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20例,因从高处坠落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12例,因受外力压砸导致骨折的患者有8例。发生胸椎骨折的患者有19例,发生腰椎骨折的患者有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外侧植骨融合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椎管进行减压处理,对其进行麻醉后,为其取俯卧位。彻底清除患者骨折部位小关节突周围的关节囊,使用同种异体骨或患者的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其切口进行清洗,为患者留置引流管,为其缝合手术切口。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椎管进行减压处理。麻醉结束后,为患者取俯卧位,使其腹部保持悬空的状态。在患者受伤部位中心后正中位置做一条手术切口,在棘突两侧对其伤锥的椎旁肌进行分离处理。选择合适的椎弓根螺钉以备用。通过Weinstin定位法进行定位,在患者的伤锥及与伤锥相邻椎体的暴露部位钉入椎弓根螺钉,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辅助下对患者的伤锥及其相邻椎体的两侧进行钉孔,使其横切面的角度维持在5°~15°之间。对于发生胸椎骨折的患者,将椎弓根螺钉钉入患者关节突与横突上缘中外1/3的交界处。对于发生腰椎骨折的患者,使用Magerl进钉法将椎弓根螺钉钉入其横突中部的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的交界处。然后,对患者进行植骨,由伤锥的两侧位置逐步向内侧进行钻孔,并适当地拓宽骨道,在椎体内植入一定的骨粒。在手术结束的第2d,为患者将引流管拔除,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2-3]。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治疗结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症状消失,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症状有所缓解,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③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症状没有减轻,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没有恢复[4],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在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者有12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7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在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者有16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1例,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在对照组中,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共有7例,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在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通过切开患者脊柱的正中位置,使其受损的椎骨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使用相应的内固定器将患者的纵韧带与纤维环的后部完全撑开,并使其尽量伸展,实现对突入椎管的骨块进行复位与减压处理,从而显著改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柱的生理功能。与传统的外侧植骨融合术相比,该手术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效果更为理想。另外,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患者骨折部位的出血情况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有效地恢复患者脊柱的运动功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现已在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广为应用[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斌,杨忠.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78 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4,12(8):1216-1217.

[2] 庄会文,徐春福,马奎志,等. 60 例脊柱骨折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1-52.

[3] 宁凯,张浩沙强,李坤,等.AF内固定系统和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3):267-268.

[4] 曾忠友,张建乔,金才益,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2):149~154.

[5] 麻文谦,张少成.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115-117.

猜你喜欢
后路椎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