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的分析

2016-03-10 09:02麦碧胡桂英张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内瘤级别上皮

麦碧 胡桂英 张华

免疫组化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的分析

麦碧 胡桂英 张华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的效果。方法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各20例)患者及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患者的P16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例数分别为1、16、3、0例,0、13、5、2例,0、11、5、4例,0、5、7、8例。不同病变程度患者P16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增加。结论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实施P16免疫组化检测,能使患者的诊断更加正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为后期的治疗方式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P16蛋白

宫颈癌为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宫颈上皮内瘤变则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及时处理宫颈上皮内瘤变能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因此,需要对各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鉴别[1,2],本院对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妇科门诊患者手术切除或者病理活检的60例CIN患者及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Ⅲ级患者20例、CINⅡ级患者20例、CINⅠ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21±4.67)岁。

1.2 方法

1.2.1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采用的单克隆羊抗鼠为第二抗体,单克隆鼠抗人抗体抗P16为第一抗体。所有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组织石蜡标本均进行连续切片,切片厚为4 μm左右,对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素伊红染色,确保病变存在,剩余切片均实施免疫组化P16染色,切片主要使用APES溶液制作而成的胶片,实施二甲苯脱蜡,将切片置于预热为98℃的抗原修复液中,采用微波炉实施抗原修复,修复时间为15 min,待冷却后,采用PBS液进行冲洗,每次冲洗时间为5 min,然后将第二抗体加入,在室温内35 min后,最后复染采用DAB显色苏木素,数秒钟后用流水进行冲洗,实施梯度酒精脱水后封片。

1.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方式 免疫组织化学判定方式为两方面:细胞中表达部位和表达强度部位。阳性结果主要为黄色以及棕黄色染色,表达部位在人体细胞核或者细胞浆,表达强度参照临床半定量标准,按照患者阳性细胞比例、分布情况进行记录,标准如下。阴性:阳性细胞数、单个细胞染色<5%。弱阳性:阳性细胞数、细胞团染色在5%~25%。阳性:阳性细胞数、簇状或者片状细胞染色在25%~51%。强阳性:阳性细胞数、弥散细胞染色>50%。

1.3 观察指标 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P16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增加。见表1。

表1 P16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比较[n(%)]

3 讨论

P16蛋白为蛋白激酶抑制剂,对患者细胞生长周期具有负调控作用,相关研究表面,P16蛋白在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中表现均为过度表达,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早期基因E7从而使蛋白失活所致,P16蛋白被称为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也可以作为宫颈刮片诊断和宫颈病理的补充检查,P16蛋白过度表示能预示HPV基因异常表达,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志物。我院通过对免疫组化P16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16蛋白在临床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4]。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P16蛋白在CINⅠ级、CINⅡ级表达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中P16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强于CINⅠ级,CINⅠ级中P16蛋白的表达强度主要为弱阳性,占总数的80.00%,并未见强阳性病例情况,同时存在1例阴性病例。而在CINⅡ级中未发现阴性病例,弱阳性占总数的65.00%,阳性和阳性病例显著增加。CINⅡ级为宫颈癌患者的癌前病变,对于该疾病应早期实施干预措施,当CINⅡ级、CINⅠ级诊断出现困难时,应再次实施P16蛋白免疫组织染色,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防止错失治疗时机和过度治疗。在临床细胞学诊断中,将CINⅡ级、CINⅢ级两种病变称作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但临床对CINⅡ级、CINⅢ级的处理具有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P16蛋白表达强度在CINⅢ级、CINⅡ级表达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在CINⅢ级中其强阳性病例相对增加,弱阳性相对减少。由此证明,P16蛋白是CINⅡ级、CINⅢ级较为良好的鉴别方式[5-7],能有效地对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进行分流。

P16蛋白表达强度随着宫颈病变的级别增加,其表达强度不断增强,因此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实施P16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能使患者的诊断更加正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为之后的治疗方式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1]武海英,史惠蓉.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与P16蛋白的表达.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739-741.

[2]吴倩,易韦,张著学,等.IMP3及P16在宫颈癌筛查脱落细胞块中的表达和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6):4206-4210.

[3]唐恒锋,卢红琼,唐文,等.P16蛋白和TCT及HPV基因分型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1271-1273.

[4]张王亮.P16、Ki-67联合半定量评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应用及其HPV感染的关系.山西医科大学,2015.

[5]武海英.p16基因与宫颈癌干细胞特性的相关性.郑州大学,2012.

[6]黄文瑜,伍毓强,林颖,等.P16蛋白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15,17(2):262-263.

[7]金士杰,陶秀坤,李存肖,等.P16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2944-29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08

2016-09-30]

511400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

猜你喜欢
内瘤级别上皮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一年增加700多万销量!看竣程生物如何做到千万级别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82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肠腺瘤的临床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