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2016-03-10 09:02邢文斌于明芳刘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脑病

邢文斌 于明芳 刘威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邢文斌 于明芳 刘威

目的探讨影响肝性脑病(HE)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3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HE 12例(HE组),合并轻微肝性脑病(MHE)11例(MHE组),排除HE和MHE的单纯肝硬化患者 15例(单纯肝硬化组)。对三组患者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氨(NH3)、Child-pugh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6例不合并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中轻微肝性脑病占42%。单纯肝硬化组NH3为(17.42 ±4.37)μmol/L、ALT为(46.51±19.65)U/L、AST为 (60.05±19.01)U/L、TBIL为 (30.10±20.53)μmol/L、CHE为 (3371.73±919.56)U/L;MHE组 NH3为(32.11±18.43)μmol/L、ALT为(65.73±28.47)U/L、AST为(77.82±22.54)U/L、TBIL为(52.74±38.22)μmol/L、CHE为(4360.73±1584.34)U/L;HE组NH3为(46.67±21.76)μmol/L、ALT为(65.28±24.83)U/L、AST为(80.13±24.58)U/L、TBIL为(53.61±35.37)μmol/L、CHE为(4599.30±1697.10)U/L。单纯肝硬化组与MHE组、HE组的血氨、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E与HE组的血氨、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肝硬化组与MHE组、HE组进行Child-pugh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E组与HE组Child-pugh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肝性脑病轻重程度与肝功能炎症损伤程度、肝脏合成功能无关,与Child-pugh分级有关。

肝性脑病;肝功能;血氨;Child-pugh分级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功能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症。有研究报道[1,2]肝硬化患者中的MHE的发病率为30%~80%。以往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的严重程度及血清氨水平有关,为此,本研究对单纯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患者的肝功能、血氨、Child-pugh分级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影响肝性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12月于本院住院的至少接受过5年教育的38例肝硬化患者。男24例,占63%;女14例,占37%。其中合并HE 12例(HE组),合并MHE 11例(MHE组),排除HE和MHE的单纯肝硬化患者 15例(单纯肝硬化组)。在没有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26例中,轻微肝性脑病占42%。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修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参照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4]。排除标准 :①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 g/L; ②目前正服用镇静剂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③近1个月内未戒酒;④ 已施实门-体分流手术;⑤近1周内服用果糖,乳糖或新霉素;⑥有精神心理、神经方面疾病;⑦发热>37.5℃;⑧严重心、肺、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⑨据研究者判断可能干扰试验结果的可能情况。

1.2 实验方法

1.2.1 对排除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和数码-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DST)。NCT-A或DST一项异常,即判定为MHE。

1.2.2 入院后24 h内留取患者空腹促凝血4ml,30 min之内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备检;采用CA-500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NH3;采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检测肝功能;次日晨空腹行彩色B超(美国菲利普公司)检查;对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NH3、肝功能比较 单纯肝硬化组分别与MHE组、HE组的NH3、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E与HE组的NH3、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 单纯肝硬化组分别与MHE组、HE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E组与HE组Child-pugh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1 三组患者NH3及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 1 三组患者NH3及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aP<0.05;与MHE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NH3(μmol/l) ALT(U/L) AST(U/L) TBIL(μmol/l) CHE(U/L)单纯肝硬化组 15 17.42±4.37 46.51±19.65 60.05±19.01 30.10±20.53 3371.73±919.56 MHE组 11 32.11±18.43a 65.73±28.47a 77.82±22.54a 52.74±38.22a 4360.73±1584.34aHE组 12 46.67±21.76ab 65.28±24.83ab 80.13±24.58ab 53.61±35.37ab 4599.30±1697.10ab

表2 三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26例中,轻微肝性脑病11例,占42%(11/26),这与以往报道一致[2]。说明在没有明显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中,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在肝硬化患者中进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查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还发现[5-8],单纯肝硬化组分别与MHE组、HE组的血氨、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E与HE组的血氨、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氨、肝功能损伤程度不能有效区分MHE与HE。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经典的氨中毒学说依然占有重要位置,氨是促发HE最主要的神经毒素。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使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同时增加脑对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摄取,抑制大脑的功能;氨还直接干扰大脑的神经电活动。血氨升高,大脑功能出现异常,早期表现为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即MHE,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出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即HE。消化道是产氨的主要场所,当肝硬化患者存在门体分流时,肠道的氨不经肝脏代谢而直接进入体循环,这是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加之,肝硬化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相对减退,导致血氨增高。

研究发现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脏储备能力与否无明显相关性[9-13]。这与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增高主要由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门体分流所致血氨增高有关,也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但比较分析MHE与HE组发现,肝性脑病的轻重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P<0.05),提示肝性脑病的轻重程度与肝脏的储备能力有关,肝脏储备能力越差,肝性脑病程度越重。

肝硬化患者中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血氨升高有关,与肝功能炎症损伤程度、肝脏合成功能及Child-pugh分级无关,可能主要与门脉高压导致门体分流有关;肝性脑病轻重程度与肝功能炎症损伤程度、肝脏合成功能无关,与Child-pugh分级有关。

[l]Amodio P,Montagnese S,Gatta A,et al.Characteristics of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04,19(3):253-267.

[2]Weissenborn K, Ennen JC, Schomerus H,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cencephalopathy.J Hepatol,2001,34(5):768-773.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4]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国肝脏病杂志,2009,1(2):46-55.

[5]周晓琳,陈一东,覃慧敏,等.影响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33-34.

[6]崔燕平,刘凤华,石庆凤,等.10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0):992-995.

[7]苏英.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原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59-60.

[8]路德艳,杨慧玲,杜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13,28(9):30-32.

[9]潘纯凯,张延艳,马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2):4980-4984.

[10]张勇,贾业贵,夏伶俐,等.90例肝性脑病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4):62-64.

[11]李保森,邹正升,孙颖,等.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2007:151-154.

[12]徐天敏,柳龙根.血浆置换术治疗各型重型肝炎171例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2004: 343-345.

[13]翟学敏.乳果糖治疗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23

2016-11-04]

116031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高血氨症56例临床分析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肉牛尿素中毒的诊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