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6-03-10 09:02王雨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吉非生存率肺癌

王雨亮

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王雨亮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获益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临床获益率为69.23%,对照组仅为41.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有1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3年生存率43.59%高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疗效,还能在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提高远期生存率。

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生存率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例人口死于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亚型,其构成比高达85%。临床调查发现[1],>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手术治疗时机,不得不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改善延缓恶病质进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不到15%,因此如何采用高效治疗方案改善疗效和预后已成为临床医生最为困扰的难题。据研究报道[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吉非替尼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获益率,但关于其安全性和远期生存率尚需要观察探究。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医院呼吸科于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且经血清学、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对照试验,将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获益率作为疗效标准,将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估指标,将3年生存率作为预后成效的评估指标,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选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医院呼吸科于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且经血清学、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现代肿瘤学》[3]中肺癌诊断标准,且脱落的肿瘤细胞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Ⅲb期或Ⅳ期,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对吉非替尼已知成分存在过敏反应者,其他类型原发性恶性肿瘤、肺部转移者,存在严重并发症,如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等,近1个月内接受其他抗癌治疗可能会影响结果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4.1±6.3)岁,临床分期:Ⅲb期21例,Ⅳ期18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3.8±6.1)岁,临床分期:Ⅲb期19例,Ⅳ期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综合支持疗法,首先注意对体征的监护和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疼痛、疲乏等情况,及时给予有效方法控制不良症状。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患者营养元素摄入量,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治疗过程中戒烟酒,并定期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CT检查,了解病情发展,遵医嘱给予对应药物支持治疗。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吉非替尼(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14,0.25 g)治疗,用药剂量为250mg/d,给药途径为温开水口服,直至出现病情恶化、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或死亡等情况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由于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和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均给予为期3年的随访,若期间病死则停止随访,统计并对比两组3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获益率为69.23%,对照组仅为41.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共有1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3年生存率 研究组随访结束时共有17例患者存活,3年生存率为43.59%(17/39),对照组仅有8例患者存活,3年生存率为20.51%(8/39)。研究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29<0.05)。

3 讨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分子量较小,主要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自身磷酸化产生抑制作用阻断信号的传导过程,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病情恶化的目的[3]。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均不需要中断治疗,相较于其他类型传统的化疗药物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也是该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4]。实验研究显示[5],吉非替尼属于一种理想的靶向治疗药物,对EGFR酪氨酸激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为控制恶病质进展、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高远期生存率带来全新的希望。由此可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用吉非替尼,不仅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远期生存率的改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获益率为69.23%,对照组仅为41.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有14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会严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考虑在常规综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吉非替尼,以改善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1]陈红涛,宋小花,肖桂英,等.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02-304.

[2]刘雨桃,郝学志,李峻岭,等.吉非替尼治疗8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中国新药杂志,2012,21(9):1002-1006.

[3]李洪超,范长生,黄旭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7):2077-2085.

[4]顾爱琴,高志强,王慧敏,等.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305-308.

[5]彭亮,焦顺昌,杨俊兰.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因素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749-17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49

2016-11-29]

250022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吉非生存率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