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6-03-10 09:02黄璟杨静罗燕华区文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充血性左室黄芪

黄璟 杨静 罗燕华 区文超

黄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璟 杨静 罗燕华 区文超

目的分析黄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均明显增加,而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2、3.894、2.97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7、5.766、8.353,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黄芪;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细胞因子;炎症因子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慢性心力衰竭是持续存在的心血管重构和炎性因子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症,造成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心脏负荷过大,使患者心输出量明显降低的综合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其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失衡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中药黄芪可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功能,本次研究分析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相关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纳入标准[2]:可见静脉怒张或搏动明显增强,伴有心脏扩大,双肺可听见湿啰音,心功能评级为Ⅲ~Ⅳ级,中医证候为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心慌、面色晦暗、烦躁盗汗、下肢浮肿,舌色暗有瘀斑,脉细促。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神志不清醒无法配合本次治疗的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严重过敏的患者[3]。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6.45±4.32)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3.23±1.61)年,男32例,女23例。对照组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5.35±4.65)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3.45±1.33)年,男31例,女2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洋地黄类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6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q.d.,连续治疗14 d[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均明显增加,而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下降,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左室舒张末内径(mm) 左室射血分数(%) 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观察组 55 治疗前 62.89±6.10 0.27±0.10 0.79±0.14治疗后 56.99±5.00a 0.44±0.11a 1.01±0.17a对照组 55 治疗前 62.89±5.58 0.30±0.06 0.77±0.16治疗后 59.94±5.39 0.36±0.08 0.88±0.18t治疗后组间比较 2.976 4.362 3.894P治疗后组间比较 0.004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肿瘤坏死因子-α(μ g/L) 白细胞介素-6(kU/L)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mg/L)观察组 55 治疗前 4.7±1.4 10.2±6.1 38.9±15.6治疗后 3.0±1.1a 5.1±3.0a 18.1±7.3a对照组 55 治疗前 4.5±1.3 10.5±5.6 40.1±16.2治疗后 4.8±1.5 9.7±5.1 36.5±14.3t治疗后组间比较 7.177 5.766 8.353P治疗后组间比较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心脏结构发生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异常,使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自身组织血流灌注需要的疾病被称为慢性心力衰竭[5]。临床病理表现为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室重构、肺水肿等,临床上多采用利尿剂、强心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6]。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系统长期处于过度激活状态,使血管内活性物质释放增多,使器官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使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发生紊乱,这一过程又导致了心室重塑,加重了心肌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7]。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位于膈上,属于少阴经,阳脏主阳气,心气充盛可将血液达到周身,心力衰竭是心失所养造成血气严重不足,血瘀气滞,中医治疗原则为整体观之,调理养气,贯通全身。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所改善。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并调节蛋白的活性,增加钙离子内流和钙离子的释放,加强心肌细胞的偶联,起到强心作用;黄芪还可提高肾小球滤过作用,起到通便利水的作用;黄芪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加快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有效阻断了过氧化反应,减少体内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因子参与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志物,说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后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拮抗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有利于调节交感神经的张力,起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心功能,还对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起到拮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翟艳华.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5(21):32-33.

[2]杜锦权,周俊阁,孟志刚,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21-622.

[3]骆高江,姜昌浩,陈智理,等.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医药导报,2013,32(1):44-47.

[4]钱建华,章可谓.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浙江中医杂志,2013,48(2):151.

[5]钟朝晖,罗新斌,李玲.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9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2):60-62.

[6]刘艺菲.胸腺五肽免疫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细胞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2):1478-1479.

[7]陈磊.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46-1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59

2016-11-25]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1287)

51026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黄璟 区文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杨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罗燕华)

猜你喜欢
充血性左室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黄芪是个宝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