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研究

2016-03-10 09:03吴英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高血压

吴英丽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研究

吴英丽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及研究组(加用急诊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36±2.93)分,对照组为(13.04±2.22)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显著改善NIHSS评分,值得借鉴。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急诊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因为出血往往会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受损,有很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研究[1]显示,若大脑半球出血量>40ml或者小脑高血压脑出血量>10ml则需急诊手术处理。为了进一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与效果,作者实施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纳入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CT检查等确诊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且均为急性期,并排除脑梗死、脑外伤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9.4±4.6)岁;气管切开9例、气管插管12例、呼吸机应用9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9.7±4.8)岁;气管切开8例、气管插管12例、呼吸机应用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处理,告知术后需卧床休息14~28 d,并将头部垫高;协助翻身时需动作轻柔,避免出血加重;指导患者实施关节活动,定期按摩关节肌肉;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研究组除了常规护理,还加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加强病情监测:全面对患者的意识、角膜反射、疼痛、瞳孔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有血压升高或者呕吐或烦躁不安等,则应考虑脑疝可能,并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若有中枢性发热者,则实施物理性降温;若有血压波动过大者则予以适量降压药;若有胃管鼻饲者则密切观察胃液变化。如果胃液呈现咖啡色,且有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等,需及时实施急救护理。②维持呼吸道畅通:若有昏迷,则协助其取平卧位,头则偏于患侧;患者若佩戴活动义齿,则及时取下,并彻底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舌后坠或窒息。反之,若意识清醒者则积极协助翻身、叩背及排痰,甚至可采取气管切开处理。③加强脑细胞保护:患者需辅以吸氧治疗,严格控制好氧流量,维持2 L/min,尽量缓解脑缺氧。发现中枢性高热则佩戴冰帽,尽快保护脑组织,从而缓解脑水肿程度。④饮食护理:患者若有不良饮食习惯,应及时纠正,告知他们禁烟禁酒。饮食以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高脂、高盐食物,可在每餐食物中适当添加新鲜的水果与蔬菜。⑤心理疏导:入院后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疾病知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更好地做好身心准备。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聆听他们主诉,并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针对性予以安慰与鼓励,缓解不良情绪。尤其是患者有过度紧张与担忧,则及时疏导,比如采取听音乐或看书等方式,缓解注意力,消除疼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后NIHSS评分,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3]本研究疗效按照NIHSS评分、CT诊断结果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估,包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为(7.36±2.93)分,对照组为(13.04±2.22)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31,P=0.0000<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脑血管常见疾病,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即便是存活者,其中也约有75%以上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高血压会造成脑底小动脉病理性变化,小动脉管壁会有玻璃样、纤维样变性,以及局灶性缺血、出血及坏死等,从而诱发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意识障碍等。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因病情突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本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用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骤及多变,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模式是基于常规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不仅涵盖常规护理内容及其优势,而且还能弥补常规护理中的不足,从多方面出发,努力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护理服务,比如饮食干预、加强脑细胞保护、维持呼吸道畅通、加强病情监护、心理疏导等,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除了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还能更好地改善NIHSS评分,值得推广。

[1]程玉婷.急诊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疗效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8(10):1369-1370,1415.

[2]楚杏娟,纪亚红.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83):194-195.

[3]甘玉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海南医学,2013,24(5):777-7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04

2016-11-29]

110169 沈阳市市委市政府机关卫生所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出血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