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6-03-10 09:03刘新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人员

刘新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刘新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到位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焦虑度、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6.3±2.5)分、71.43%、77.14%,研究组患者焦虑度、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3.1±1.0)分、91.43%、94.29%,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临床疗效

由于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自上个世界末期发展而来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也逐步发展成熟。本文研究对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5.3±9.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2.8±10.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或者精神障碍,或者未能完成本次研究即死亡的患者以及其他不利于本次研究的患者。此外,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的情况下,由其本人或者其家属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根据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特点制定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临床检查、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治疗措施、药物使用治疗以及各种护理等在内的临床护理路径;然后,实施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由各项路径责任护士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由各护理小组组长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在入住病房后,均会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患者进行治疗的配合程度,而且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此时,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注意将患者隔开以避免造成紧张的情绪,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当对其进行疏导。②环境护理。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本身就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任何响动、声音、光线等都有可能摧毁患者脆弱的心理防线,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将病房内的仪器设备音量调节到最低,保持房间内合理的光照,降低交流音量,保持病房内安逸的环境。③沟通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充分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排忧解难,多鼓励和安慰他们,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人文关怀护理。对于病情出现好转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将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恢复等消息告知患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到位情况以及护理期间的焦虑度、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到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到位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焦虑度、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焦虑度、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6.3±2.5)分、71.43%、77.14%,研究组患者焦虑度、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3.1±1.0)分、91.43%、94.29%,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到位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焦虑度、舒适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s,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焦虑度、舒适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s,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度(分) 舒适度 满意度研究组 35 3.1±1.0a 32(91.43)a 33(94.29)a对照组 35 6.3±2.5 25(71.43) 27(77.14)t/χ2 7.031 4.6298 4.200P<0.05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临床治疗观念的不断改变,对护理的要求也正在逐步提高。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是指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特定时间段进行护理操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减少因不同护理人员因护理技巧、护理知识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护理结果的误差,可以有效的保障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朱红霞等[2]研究发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石碧兰等[3]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恢复速度,而且有助于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的达标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高发性常见病,虽然目前关于哮喘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研究,但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哮喘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缓解期以及临床缓解期3种类型[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患者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临床研究表明[5,6],对于轻度以及部分中度的支气管急性发作患者可以在家中或者在社区医院进行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对于部分中度以及全部重度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氧疗、重复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雾化给药治疗。

陈小丹等[7]研究发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少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1]裘若帆,林江涛.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3):103-104.

[2]朱红霞,冯妍,孙晓雪.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1): 113-114.

[3]石碧兰,石秋连,叶常青,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465-467.

[4]Vodounon CA,Chabi CB,Skibo YV,et al.Influence of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of lymphocytes on the 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atopic bronchial asthma.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2014,10(1):14.

[5]孙伟,揭志军.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上海医药,2014,10(5):3-7.

[6]吴莉,张新怡,刘智艳.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杂志,2014,23(3):48-49.

[7]陈小丹,李惠,邹立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33-8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10

2016-11-21]

224400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护理人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