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

2016-03-10 09:03梁现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源性膀胱

梁现泽

浅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

梁现泽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针灸疗法;神经源性膀胱;效果分析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膀胱功能障碍,多是由于患者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中风、糖尿病等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膀胱膨胀、常有尿意、排便紊乱等[1],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临床治疗中多采用间歇导尿、药物治疗、膀胱训练等,虽然能够减轻一定的症状,但是临床效果不稳定[2]。本文为研究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13年4~7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0例,以下为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7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0例进行分析,本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8∶32,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2.6±6.5)岁。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纳入此研究,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尿失禁、尿感弱、排泄功能紊乱等;将患有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及不能配合此研究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详情内容为:间歇导尿、膀胱训练等。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3],方法如下:选取百会穴、气海穴、合谷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为主要穴位,在百会穴向着病灶方向进行横刺进针1寸,阴陵泉穴直刺进针2.5寸,气海穴、关元穴斜向下进针1寸,以患者的外阴部有针感为宜,其余的穴位采用常规的呼吸补泻法行针;使用艾条进行温和灸,每个穴位10 min,留针25 min,每日针灸1次,连续针灸1个月。

1.3 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未出现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为显效;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为有效;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膀胱系统疾病,其主要是指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严重损害后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情况,按照逼尿功能具体可将其分为逼尿肌无反射和逼尿肌反射亢进两种。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神经病变导致的尿道或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尿失禁、尿痛、排泄紊乱等,部分患者同时会伴随膀胱尿道功能协调性失常现象,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4]。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间歇导尿等,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肾功能予以保护,同时通过建立低压储尿、排尿和排尿控制等方面对患者临床症状予以缓解,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防止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就目前而言,临床尚未寻找到针对性治疗药物和方案,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微创、安全性高等治疗措施[5]。

从中医的角度上看,神经源性膀胱属于“癃闭”、“淋证”的范畴,在治疗上主要使得患者的排尿系统畅通,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修复[6-10]。针灸是祖国传统中医一直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中行针的百会穴、气海穴、合谷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等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穴位,可以刺激其兴奋性,恢复患者的膀胱尿感,提升尿反应刺激,减少患者的膀胱失感症,并且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治疗安全性,没有副作用,治疗费用低,患者的接受满意度好,除此之外,针灸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容易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王利春等[7]国内相关学者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概况中也充分证明了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杨雪蓉等[8]在《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中的研究结论呈现一致性,充分说明针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吴立红,陈志刚,陈敏杰.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65-67.

[2]陈跃来,钟蕾,刘光雯,等.针刺调节膀胱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6(1):63-65.

[3]陈燕,李琨,杨秀玉,等.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处方探讨.吉林医学,2013,31(5):687-688.

[4]崔颖,郭宝.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550-551,554.

[5]张佩青,杨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3,2(4):20-23.

[6]姜天鑫,李飞.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84-1087.

[7]王利春,胡非非,张洪丽,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概况.河北中医,2013,35(7):1093-1095.

[8]杨雪蓉,黄俊,徐佩英,等.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陕西中医,2013,34(1):64-66.

[9]尹平,郑慧敏,汤康敏,等.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导报,2016(17):62-65.

[10]李乐敬.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119

2016-12-02]

114007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针灸科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源性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针灸疗法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