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反思
——以广州市X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为例

2016-03-10 12:17赵梦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职

赵梦冉(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反思
——以广州市X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为例

赵梦冉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摘 要:本文以广州市X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为例,剖析其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优势和困境。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优势包括:实训的技能考核项目及要求清晰、时间安排合理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丰富。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困境包括:学生实训态度存在负面情绪、督导质量有待提高和案主意愿不足。针对X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优势和困境,本文提出六点建议: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的实习、促进校内实训室建设、加强学生专业价值观、提高督导质量和建立高校背景的社会工作机构。

关键词: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训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规定,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机构实习时间不得少于800小时。[1]国内社会工作教育,从专科、本科到硕士,都对毕业生有相应较高的实习要求。显而易见,社会工作是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而实训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训教育是尤为突出的重要环节。不同院校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对实训的设置有所不同。本文以广州市X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以下简称X校)为例,反思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优势与困境,并尝试提出建议。

一、X校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安排

X校社会工作专业自2008年开办。依据X 校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X校力争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适应街道、居委、民政系统、社会团体、民办非营利组织、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一线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工作专业助人价值观,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从事相关社会工作的服务管理与咨询、社区建设和管理、社会福利等工作,具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具备“个人成长+专业成长”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X校的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主要分为两大段。入学第一、二和三学期不安排实训,同学们只参与课内基础知识学习和志愿者服务。 第一段实训是在第四、五学期的期末分别安排总计时间为三周和五周的实训,采取校内外结合的分散实习方式。第二段实训是在第六学期安排总计时间为十六周的集中式校外实训。

二、X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优势与困境

(一)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优势

第一,实训的技能考核项目及要求清晰。X校的综合实训是整个实训体系的一部分,指的是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的实训课程。这部分综合实训的技能考核项目及要求,在X校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包括:①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与通用模式(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评估和干预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②就相关议题设计问卷、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服务需求及社会问题,能正确撰写调查报告;③能进行社会服务项目策划、申报、实施、管理、控制、评估;④能初步运用社会政策法规为服务对象服务,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和资源的链接及倡导;⑤能对顶岗企业的各项服务项目及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模式有深入的了解,提升快速适应社会及市场的能力。这五大要求从理论基础、技能提升、项目运作、政策法规和企业融入给予学生全面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为进一步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及岗位做好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准备。

第二,时间安排合理。第一、二和三学期都不安排学生参加实训,让学生有时间学好基础知识,做到在未来的实训中能够有的放矢。第一段实训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让学生准备充分再选择机构去寻找实习机会,这样选择的实习方向会避免盲目性,符合个人就业需求。采取分散实习方式有利于同学把课内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校内外实训结合则利于教师的紧密督导。第二段实习安排在毕业之前的一个学期,采取集中式校外实训,利于同学们专注于某一家机构的实习工作,全身心做好毕业后就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第三,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丰富。X校合作的广州校外实训基地有九家,此处就不一一列举。这九家机构分别可容纳十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及技能培训,在实训功能上也各有特色和侧重,包括侧重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机构,侧重矫正康复社会工作的机构,侧重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机构,侧重院舍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的机构,侧重家庭社会工作的机构,侧重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的机构,侧重企业社会工作的机构。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在技能考核项目及要求、时间安排和校外资源上都具有优势。

(二)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困境

第一,学生态度。学生是实训的主体,学生的主观态度决定了实训的效果。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家长和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不高。大量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因专业调剂而来,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带有负面情绪。此外,实训阶段,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社工,第一时间了解到目前社工的薪酬待遇。众所周知,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助理社工岗位,薪酬待遇较低,生活会较清苦。因此,学生在实训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会受到考验,甚至有些同学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是实训过程中普遍容易面临的困境之一。

第二,督导质量。在实训过程中,督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生参与实训仍是一个学习过程,需要有专家的指导。就承担者的身份而言,社会工作的实习督导可分为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3]机构督导是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指实习生的直接领导。机构督导主要是用多年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但是,目前社工机构的很多工作人员并非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也未曾接受过专业训练,对学生的指导专业性不强。而学校督导指的是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大都受过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但是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一毕业就参加教师工作,未曾有过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经历,对目前社会工作机构的实际专业操作领悟不足,对学生的指导主要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可见,从机构督导到学校督导,质量都亟待提高。

第三,案主意愿。“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人普遍的家庭观念。因此,当遇到什么家庭内部问题的时候,中国人习惯在家庭内部处理,不乐于求助他人。群众对社会工作缺乏了解,就算有意愿,也难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向社工求助,提出需求。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但是目前来看,找寻案主对于刚刚参加实习或者工作的社工来说,依然是一大困难。这使得实训中的一些同学无所适从,怀疑当前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

三、针对优势与困境,完善X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六点建议

X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训既有优势也有困境。优势给教师提供了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困境给教师提出了客服困难的挑战。笔者针对上文分析到的六点优势和困境,提出完善X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的六点建议。

第一,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X校目前综合实训的技能考核项目及要求清晰,但是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可改善的空间很大。实训应该设置指定内容和相应教材,针对各个实训技能考核目标进行时间段划分,再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实训表现的评价应该不局限于教师对文字汇报的评分,更应该安排学生和教师定期面对面的交流。实习的管理应该不止是教师对学生的督导和评价,教研室要对每位教师督导下的实训成果定期进行评估,因为教师的督导质量影响了整个实训的质量。

第二,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的实习。X校在第四、五和六学期安排实训,分别安排三周、五周和十六周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但仍有提升空间。学校可鼓励和支持同学进行课外时间的实习,比如在寒暑假时间寻找合适的机构进行实习、在寒暑假时间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社会工作的现状、在大一大二的课余时间多参加学校社团以及社会的志愿者活动等。

第三,促进校内实训室建设。X校的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有九家,可以说是资源丰富。但校外实训受限于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对实习生的需求,实习生容易被安排一些琐碎的行政性实务。在一些基础的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培养上,如果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空间和设备会更方便校内实训的开展。X校的社会工作校内实训室目前是借用旅游系的导游实训室,拥有基本的硬件设施,包括活动桌椅、拓展道具、视频展台、数码摄像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并非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训设备,不能针对社会工作的一些特定实务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社会工作校内实训室建设需要学校加大实训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

第四,加强学生专业价值观。成功的专业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工作教育成功的第一步。坚定的利他主义价值观是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专业实训对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养成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契机。教师应该利用实训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价值。在校外实训机构的选择上,要注意循序渐进。针对大一和大二刚开始参加实训的学生,选择一些比较有权威性和规范化的机构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和实习,在与优秀的专业社工的交流中强化专业价值观。而针对大三的学生,则可让学生根据本人的家庭需求、个人兴趣及工作意愿自由选择机构。在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上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第五,提高督导质量。实训督导包括了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校方只能通过选择更加权威和专业的机构安排学生实训或提高校外督导的报酬来保证机构督导的质量。而学校督导的质量是学校可以加强的。学校可以督促教师的企业实践,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学习实际操作技巧;还可以聘请一些知名的高校专家督导、机构督导和香港督导,对专业教师进行督导培训,规范教师的督导程序;在教师督导质量的评估上,学校应制定出明确的评价体系标准,与教师的奖励挂钩。

第六,建立高校背景的社会工作机构。不管是校内实训室的建立,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都为实训提供更多资源。但是,校内实训室提供的依然是模拟实训,并非让学生服务真实案主;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还是受到该机构工作安排的限制。要想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服务本地居民,锻炼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X校背景的社会工作机构,是最佳的选择。建立本校背景的社会工作机构,既为X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训提供更多场地和资金支持,更让X校的社会工作教师和学生在深入社区的过程中,逐步拥有建立起本土社会工作特色品牌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刘淑娟.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0(3):18-19.

[2]广州市X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

[3]徐迎春.本土处境与现实策略——近十年来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社会工作,2013(5):120-155.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6)02-0057-03

收稿日期:2016-03-07

作者简介:赵梦冉,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