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间端失衡

2016-03-10 21:27肖伟才
河南电力 2016年1期
关键词:供给要素经济

文_肖伟才

警惕中间端失衡

文_肖伟才

岁月的年轮又长了一圈,一年的焦点热点也随着岁月圆圈的再次闭合,有的焦点淡了,有的热点冷了,而经济因其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而备受公众关注。

政府有关部门和经济学者都对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高策,一是加强供给侧管理,二是继续强化需求侧管理。应当说,不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持。在上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是供给侧管理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成功典范,特别是80年代初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最近十多年来,凯恩斯的需求侧管理理论对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三驾马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个成熟的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平衡的系统,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是一个一个相互交织的链条,它们只有完美的相互作用才能催生出蓬勃的生机与动力。经济社会一步一步向前健康发展,就是各种链条完美作用的结果。

当前,我们在重视供给侧管理的同时,仍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更应重视中间端各渠道的疏畅。经济的各要素犹如经济活动的齿轮,任何一个因素不作用,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休眠抑或经济生态的失衡。在这个易跟风的时代,我们最缺的是富有智慧和真情的头脑。在当下警惕中间端失衡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看似微小的愿望其实乃是社会宏大的愿景。我们人人都有生活好、工作好、家庭好这些小小的愿望。从供给到需求,中间贯穿着无数条对美好愿望憧憬的桥梁和纽带。这无数个桥梁,其实就是中间端。管理好了中间端,就管理好了宠大的经济社会运营系统。

回顾过往的历史,因中间端的诸要素没有管理好出现了诸多问题,常常让人心存余悸。历史上的多次粮荒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实则是一个社会正常系统的断裂问题。历史上多次经济萧条也不是单纯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问题,也是系统问题,特别是中间端出现了问题。

鉴往知来,我们今天在谈论经济和社会的问题时,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系统思考,不应只言头而不视尾,更不应以一叶而盖其他。如今监管部门失责,当权部门不为、乱为,致使假冒伪劣问题乃至空气污染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表象看似是单一的组织出了问题,深究其因,重视两头而忽视中间端环节问题,是造成问题的最大病灶。

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或许能找出许多哪端出问题的理由,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间端问题屡屡出现,正是当下一些经济运行中病体的显现。中间端牵涉着多个神经元,连续着无数个组织分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供给端到需求端,中间经历无数个要素的巧妙协作,如果忽视中间端的任一环节,就会影响系统有效运转。

人们往往忽视中间端问题。供给侧重视的是需求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市场上;而需求侧则往往重视供给方,把眼光盯在了那些适合需求侧的一面。经济的颓废和低迷,其主要原因不在于两头,而在于中间端出了问题。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不去思考头痛的毛病也许是脚出了问题。这种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正是缺少中间端问题思考的体现。

显然,注重中间端的管理,关键在于调整两端的失衡。当供给出现问题之时,应重点调整需求侧,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反之,当需求侧出现问题之时,应重点调整供给侧,在求质上下大功夫。

岁月的年轮不管有多曲折,最终将成为一个完美的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应是这样,不论形势多么复杂,环境多么恶劣,经济系统最根本的应是平衡平稳发展。

肖伟才 现就职国网商丘供电公司,曾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记者,特约评论员,多篇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著有《是什么让我们不能沉默》文集。

猜你喜欢
供给要素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