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东大门”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以湘东书院文化为例

2016-03-11 06:59
关键词:株洲湖湘书院

高 文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论“湖南东大门”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
——以湘东书院文化为例

高文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株洲作为“湖南东大门”,如果要着力发挥其承东启西、对接长三角的重要枢纽作用,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偏重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实力经济,而忽略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只有软硬并举两者兼顾,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建设好人文株洲。湘东书院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下着力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高附加值服务型经济浪潮中,理应受到重视、保护与传承。

“湖南东大门”发展战略;软实力;人文株洲;湘东书院文化

湖南地处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一带一部” 是中央对湖南的新定位。纵览湖南的版图,广义的

湘东,包扩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区以及岳阳东部、郴州东部的区域;而狭义的湘东,即主要是指株洲地区,包括株洲市及其下辖的株洲县、醴陵、攸县、茶陵和炎陵。株洲作为“湖南东大门”,必须积极推进城镇的扩容提质,构建出一个新格局,以充分发挥其横贯东西、对接长三角的交通枢纽作用。在举全市之力打造“湖南东大门”的发展战略中,首先就要真正地全面做好高起点的顶层设计,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坚持二、三产业并重,以人为本,积极而稳健地推进株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但又不能只是一味地偏重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实力经济,而忽略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只有软硬并举两者兼顾,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建设好“人文株洲”。湘东书院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湖湘书院文化中占有一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下着力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高附加值服务型经济浪潮中,理应受到重视、保护与传承。

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历史现象,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人约瑟夫·奈首提“软实力”概念。所谓软实力,是相较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它可以分为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的软实力。在区域层面上的软实力是指其中的区域文化,它既包括具有区域特色的、静态的文化,也包括区域的文化生产力。软实力是通过非强制性手段来影响他人的能力。它在创造生产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内驱力。当今信息化时代,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软实力依靠一种不同寻常的手段(既非武力,也非金钱)促成合作,它依靠的是共同价值观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所需要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亚当·斯密说,人在自由市场中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着做出决策;在思想的市场上,这只无形的手就是软实力——无须胁迫和交易,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自会劝诱人们走到一起。”“这些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比政治或经济更具威力,它们能驱动政治和经济。”[1]

当下,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寻根意识的日渐增强,传统文化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高,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元素的高附加值服务型经济已勃然兴起,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中,传统文化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文化软实力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生产服务的物质化形态三个层次构成,而文化旅游则是将民族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产业经济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据研究数据表明,只要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4.3元。因此,只有不断地提升“湖南东大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大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才能推动株洲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

株洲地处湖南东部,既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也是一座新兴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它下辖的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湘东板块,物华天宝,人文璀璨、风景优美。它不仅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而且拥有成熟发达的交通体系,目前,株洲地区全域已基本形成了“两小时”的交通路网。随着沪昆、京广等高铁的通车,渝长厦高铁列入国家高铁建设规划,岳汝高速公路的建成,株洲作为“湖南东大门”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

湘东书院文化就是宝贵的文化软实力资源。依托有利的硬件设施,整合湘东书院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湘东书院文化建筑艺术形象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加快打造湘东文化旅游新名片,对打造“湖南东大门”、开发株洲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推介株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地方政府既可以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又将极大地提升湘东文化在湖湘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湘东书院文化软实力对于打造“湖南东大门”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更应该用历史文化的眼光,用一种重视传统文化的寻根意识和乡土情结,充分地梳理并挖掘湘东书院文化资源,大力促进湘东文化旅游业态的发展,把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两者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稳中求进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才能把株洲打造成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湖南东大门”。

书院是我国古代士子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纵观湖湘书院的历史发展轨迹,湘东这片热土一直是书院建置的发达地区之一,曾经分布着众多的书院,如:株洲县朱亭古镇的龙潭书院、醴陵的渌江书院、茶陵的洣江书院、炎陵的洣泉书院等都很有名气。而攸县的石山书院其历史最为悠久,可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书院”。它起初为南齐司空张岊的读书之地,位于攸县莲塘坳镇的阳升观,现经复制后移建到了攸县县城的文化园内,即如今展示于游人面前的石山书院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另一所筑于清代的东山书院则一直是攸县的“教化之所基,人才之所由”。

据《醴陵县志》中记载:“筑书院以讲学其风气盛于两宋。张南轩朱晦庵讲学于城南岳麓,吾醴吴文定公猎从二子游,史称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黎贡生贵臣。尝师事朱子。吕东莱则于醴北莱山劈讲舍而亲讲学焉。王阳明崛起明代。倡良知之学。邹东廓罗念庵衍其绪。风气为之一变。醴人士望风景从。先后设立书院以张之。邑之理学名臣辈出,非偶然也。渌江书院则创自清乾隆帝时。历诸讲习者,类皆一时名流教泽覃敷,至今未沬。”[2]自南宋至清代,醴陵先后兴建了七所书院,有建于宋朝的莱山书院、近思书院、昭文书院、西山书院(现渌江书院的前身),有建于明代的江东书院、超然书院(清代时更名为文成书院),而其中建于清代的渌江书院则是一所存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书院。众多书院的兴建,凸显出醴陵引领学术风气之先的学术地位,成为江南的一个学术中心。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湘东书院文化之间有着莫相分离的关系,从而使湘东书院文化在湖湘书院文化中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例如:朱熹文化贯穿朱亭古镇,在南宋以前,“朱亭”被称为“浦湾”,南宋时,朱熹协同长沙岳麓书院主讲张栻同游南岳,途径浦湾,投宿在一家客栈。小地方来了贵客,人们自然兴奋不已,盛情挽留二人为浦湾弟子讲学。朱熹在此“结亭讲学”数十年之后,曾经听课的学生钟震建造了主一书院,这是湘中地区第一所以传承程朱理学为核心内容的书院,一直持续到明代毁于战火。清代道光年间,在湘潭知县以及驻朱亭县丞衙门的官员倡导办学,修建了龙潭书院,清代名臣左宗棠亲自为龙潭书院书写门匾。

湘东书院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和学风是优秀中华文化的积淀,是促使湘东学子成才的无穷动力。钱基博在《湖南近百年学风》中说道:“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有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

宋代湘东书院文化之所以兴盛还与湘东山水文化格局的地域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任教者往往是一些科举之士或具有渊博学识之士。书院是人才荟萃之地,是读书、教书、藏书、著书、讲学以及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有宋一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教育最繁盛的时代,湘东书院建筑成为湘东物态文化的主要代表。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三面环山,自古舟车交通不便,加之长期受中原各国的歧视,不被中原文化所沾被,所以直到唐宣宗四年,长沙人刘蜕成为了第一个考中进士的湘人,据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记载:“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宋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因此,宋代以后,湖湘书院的兴建与书院文化的发展,对理学文化思潮的传播、湖湘人才的培养和湖湘学派的确立均产生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换言之,如果没有宋代湖湘书院的建立,就不会有湖湘书院文化的产生,也就不会有影响巨大的宋代湖湘学派的确立。[3]那么,湘东书院文化究竟又有哪些特点?

1.分布广泛,名师云集。历史上湘东的书院大多兴建于宋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宋代的湘东书院教育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清代湘东书院的地域分布十分广泛,遍布全省各县。醴陵的渌江书院,重建于乾隆十八年,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文化宝库和教育启蒙基地。时称“东南三贤”的朱熹、张栻 、吕东莱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左宗棠曾在这里担任山长;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乾隆时期,醴陵又先后建立了江东书院和近思书院。

据《茶陵州志》载:“宋至清代,茶陵书院之多,在湖南名列前茅,其中宋代居第三,元代居第二,清居首位”。[4]至晚清,茶陵境内先后有38所书院,规模雄居省内第一,全省绝无仅有,全国也屈指可数。而自唐代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茶陵产生进士127名,堪称"进士县”。茶陵不仅考中进士多,而且摘桂抡元也不少,历史上湖南共有七名状元,其中茶陵两名,即南宋状元谭用式、清代状元萧锦忠;有两名会元,即明代的张治,清代的谭延闿;殿元一名,元代的李祁;榜眼两名,即清代的曹诒孙和尹铭绶。南宋与清代是湘东书院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这两个时期也是湖南人才辈出之时。历史学家谭其骧评价说:“自清季以降,湖南人才辈出,举世无出其右者。”实为肯綮之语。

2.依山矗立,环境清幽。从地缘性结构上看,湘东书院必择形胜之地,必依山傍水而建,运用亭、台、楼、阁、桥、榭、堂、轩、塔、墙、坊等建筑,营造出山清水秀,典雅幽静的佳境,给人宁静致远、积极向上的感召。如:醴陵渌江书院,倚西山傍渌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清爽宜人,乃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湘潭副贡王继之《解馆留别》其一云:“白云留我住三年,久居深山客亦仙。百里莺啼喧昼暖,六斋灯火破春眠。新词旧句消前债,细雨和风认俗缘。自笑兰亭成底事,永和赢得集群贤。”一方面,对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行白描,另一方面,又抒发了自己解绾辞任山长之后渴望学子成才的殷殷之情。

3.理学兴盛,人才众多。从学缘上看,宋代湖湘书院可以说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同步。书院以传授理学为主,是宣传理学的讲坛,开启了学子的智慧,培养了大批的英才。执掌书院的均为人品、才学相当出色的大师,如渌江书院《招聘公禀》中要求“求经师更为人师。”自重建之初至光绪三十年(1904)改办高等小学堂的151年间,出任书院山长者不下50人。绝大部分为非醴陵籍人士,“类皆一时名流”。如攸县人陈梦元,乾隆十九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是与姚鼐、戴震、朱彝尊等人同时期的诗人,曾两任山长历时九年。还有诗文与戴震、纪晓岚齐名的余廷灿,长沙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也执掌了为期四年的书院教育。

4.废除说教,重视兵农。左宗棠执掌渌江书院时,就以朱子的“洒扫、应对、进退三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作为院规来考察学生,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删削了经史子集中空洞的说教,而增加了舆地、兵法、农经等课程,引导门生“读书当为经世之学”。书见江山文武生。可以说,如果没有醴陵渌江书院,就没有中国晚清时期的左宗棠。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成就旷世伟业,既源于渌江书院任山长期间与两江总督陶澍快意人生的机缘,也得益于渌江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支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即是左宗棠一生的写照。

湖湘书院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和学风是优秀中华文化的沉积,是促使学子成才无穷的动力。“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有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5]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但从目前株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来看,还显得非常缓慢甚至落后,其文化历史底蕴尚未得到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档次和品位低,这与良好集群效应、良好口碑的旅游业相差甚远,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株洲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已跻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横向比较下,株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每年送出去的旅游者多,接进来的旅游者却少。究其原因固然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即是缺乏文化内涵。游客来到株州,往往只能游览一些零碎的、固态的旅游景点,他们因为找不到富有吸引力的景点,也就无从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体验快感。要提升株洲文化旅游的品位,可以从发挥湘东书院文化的软实力方面来做文章:

1.增添书院旅游吸引物的创意色彩。同质化的旅游吸引物往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创造性的旅游吸引物则可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打造颇具有创意亮点的旅游吸引物,无疑是为湘东书院文化的名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湘东书院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湘东书院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主体性展示窗口。就现存的书院而言,炎陵县洣泉书院和醴陵市渌江书院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陵县洣江书院与攸县石山书院已斥巨资翻修复建;还有很多散落于民间的各类书院尚未充分发掘。书院是文化场所,而其中珍存的书本则是文化载体,湘东书院蕴含的古籍不胜枚举,譬如茶陵东山书院还藏有《梦溪笔谈》的刊印孤本。不过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迄今为止,如此丰富的书院文化资源,仍停留在低水平的开发层面上,在旅游市场表现出竞争力的匮乏。此种现状正反映出对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浪费,若由其继续搁置岂不成为一大憾事。因而需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加之合理地整合改善,进行创意性的开发,注入差异化的书院内涵,使其成为株洲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比如,炎陵的洣泉书院可依托其现有比较完整的古书院建筑,还原古代书院教学实景,将其打造成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博物馆;依据醴陵渌江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展览和介绍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山长传奇故事,以朱熹、张栻等宋代理学为核心,建造经世济用、格物致知的湖湘朴学或古代讲坛、论道体验馆;对于茶陵洣江书院则可以根据茶陵县书院在全国、全省书院文化中的影响,充实其书院文化的内核,兴立成湘东书院文化博物馆;攸县石山书院则宜以其现代建筑的风格,打造成为文化论坛、文化大讲堂和国学文化传播基地,营造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

2.增强书院文化旅游交互式体验。目前湘东的书院文化旅游,主要只是以静态展示为主,未设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走马观花之中游客的观感自然难以属佳,尤其是外地游客更不能留下深刻独特的观赏印象,无形之中又加大了文化折扣。如炎陵洣泉书院,虽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实际主打展示的内容却是红色文化,失去了其原始本真的面目,与游客的预期观感形成偏差;茶陵洣江书院,也算得上是“细仿式造伪”的中品建筑,由于现在基本上限于茶陵一中图书馆的使用,游客从中便难寻那份旧时之味;攸县石山书院为粗“仿式造伪”的下品建筑,其间展出的是科举文化;醴陵渌江书院也是“国保”,又因缺乏整体规划而稍显空洞无奇。因此,可根据游人对当下文化旅游的新要求,聘请专业人士对湘东书院进行高标准的策划包装,重新布展,完善配套设施,引进高新科技,如AR技术、VR技术等技术手段,采用创意理念、情境体验、动漫游戏与生态建筑景观,赋予文化资源灵动的生命力,以呈献给旅游者场景式的深度交互式文化体验。

3.增殖书院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品。书院作为书院文化的本体,除了有教化的意义,还具有潜在的产业属性。湘东书院文化旅游产业需以文化创意为指向性引领,以旅游业为主导内容,并联其他相关互补产业,激发传统文化融入旅游项目的竞争力,将地域性的书院文化与市场资本高效对接,实现书院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力与相互驱动,逐级增殖为包含特色旅游业态、个性创意商品、旅游产品的书院文化旅游大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发挥旅游搬运效应,刺激书院文化旅游的综合消费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书院文化产业链条,横向纵向均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汲取书院文化产业之中所能及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红利,尽早实现湘东书院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增进“互联网+文化旅游”思维效能。充分利用株洲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湘东各个地区旅行社连线湘东旅游线路的合作共谋,也可以加强与湘赣边之间其它旅游项目的一条龙链接。目前,湘东书院文化的旅游线路,尚处于零零散散的自驾游阶段,缺乏集成式上规模的游客队伍的培育,以至于湘东书院文化的普及认知力度一直持续低迷。因此,湘东书院需要与旅行社紧密合作,集结并打磨出一支内外兼修、综合素质优良的书院文化专项导游团队,对该团队导游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另外,湘东书院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助力书院的发展,点燃新产业与新科技的火花。

总之,株洲作为“湖南东大门”,目前正处于“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深入挖掘湘东书院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株洲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高附加值第三产业,将有效地促进株洲经济发展并迎来“人文株洲”的第二次腾飞。

[1] 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1.

[2] 陈鲲修,刘谦纂.湖湘文库·醴陵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65.

[3] 高文.山水文化格局视阈中的湖湘文化特质述略[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3):102-106.

[4] 茶陵县史志局,茶陵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茶陵州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71.

[5]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长沙:岳麓书社,2010:2.

责任编辑:李珂

Soft Power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nan East Gate”——Taking Eastern Hunan Academy Culture as an Example

Gao we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 China)

Taking Zhuzhou as "East Gate of Hunan", we should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hard economic strength, as well as construct cultural soft power in order to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West, play the important pivotal role of Yangtze River. Only soft and hard lift both complement each other can truly build "Humanistic Zhuzhou". Eastern Hunan Academy culture is an extremely profound culture, it should be valued, protected and inherited in the present vigorously development that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high value-added services in the economic tide.

"East Gate of Hunan" development strategy; soft power; humanistic Zhuzhou; Eastern Hunan Academy Culture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4.007

2016-08-27

株洲市社科课题“湖南东大门’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湘东书院文化研究”(zzsk14087)

高文(1966-),女,江苏徐州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湖湘文化。

G127

A

1674-117X(2016)04-0025-05

猜你喜欢
株洲湖湘书院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朵云书院黄岩店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