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2016-03-11 08:11马梅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淀粉酶多普勒胰腺

马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马梅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为急性胰腺炎组,均行彩超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为60例为非急性胰腺炎组,比较2组彩超检查中IPA血流速度。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检出率方面,彩超为92.19%(59/64),CT为93.75%(60/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组患者IPA血流速度(0.19±0.33)m/s明显低于非急性胰腺炎组(0.58±0.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安全、准确、无创等多个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急性胰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临床上采用血尿淀粉酶化验测定比较容易诊断,但是其漏诊率可高达30%~40%[1]。一直以来,增强CT都被看作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2],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不良反应,且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推广。近年来,超声检查以其简便、快速,能直接显示胰腺及其病理改变的优点,在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正确率的应用中,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以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4例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安阳市灯塔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6~73岁,平均(48.5±5.8)岁。所有患者到医院进行诊疗时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其中54例患者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尿淀粉酶、胰腺特异性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测定诊断,另外1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患者均经彩超和CT检查。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痛腹胀者60例作为非急性胰腺炎组,均无胰腺炎。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1岁,平均(47.9±6.0)岁。其中19例患者为急性胆囊炎,14例患者为急性肠胃炎,21例患者为肠痉挛,4例患者为急性肠穿孔,2例患者为急性肠梗阻。

1.2 方法 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行CT和彩超检查,非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行超声检查。CT检查方法为:均采用同型号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仰卧位,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层距2mm、胰腺部位层厚3~5mm,均采用同型号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从第12胸椎扫至第2腰椎水平,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为增强对比剂,采用自动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4mL/s的速率注入,常规进行扫描检查,最后将获得的CT扫描图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专科医师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给出诊断结果。

彩超检查方法为: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5MHz。在检查前禁止饮食,患者取仰卧、半卧位、坐位或侧卧位,将探头放在患者的腹部、腰部、背部等,以多途径进行扫查,仔细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变化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胆囊、胆管、胰管有无扩张及胰管内有无异常回声,以及胰腺周围、胸、腹、盆腔积液的情况。最后由2名或者2名以上的专科医师对获得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结果。胰体和胰尾厚径大于2cm、胰头厚径大于3cm作为判断胰腺增大的标准[3]。根据病情需要随时进行肝胆胰脾肾以及胸腹盆腔等超声随访检查,以饮水法、体位改变法、探头加压法等来辅助检查可提高胰腺图像的显示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胰腺炎组患者急性胰腺炎彩超和CT诊出率的比较 本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彩超与CT检查诊断结果中,彩超检查检出率为92.19%(59/64),CT检查检查率为93.75%(60/64)。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IPA血流最大速度情况的比较 急性胰腺炎组IPA血流最大速度为(0.19±0.33)m/s,非急性胰腺炎组

IPA血流最大速度为(0.58±0.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炎症反应[4]。多发于成人,本病病因较多,胆胰管梗阻、胆汁反流、胆系结石、酒精中毒、暴饮暴食及细菌感染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5]。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继发性感染以及休克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直接的威胁,致死率较高。从现在的临床医疗来看,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有血清脂肪酶的测定还有血尿淀粉酶的测定等生化指标检测类,还有彩超、CT等影像学检测[6]。其中血清脂肪酶测定和血尿淀粉酶测定由于其诊断率较低,并且缺乏对病情进展情况的指导作用,因此应用价值并不高,影像学诊断成为临床研究的首选方法。彩超能够观察到患者胆囊增大,胆总管轻度扩张、胰腺显示不清、脾肾之间有裂隙状液性暗区,则提示为急性胰腺炎[7]。而CT增强扫描检查被认为是观察胰腺炎的金标准,但也有研究提示其可能加重急性胰腺炎的病变[8]。在本研究中,急性胰腺炎的彩超诊出率和CT诊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患者微循环障碍贯穿疾病整个过程,血流速度降低。在本研究中也有急性胰腺炎组的IPA血流最大速度明显低于非急性胰腺炎组(P<0.05),可见,通过对IPA血流最大速度进行彩超测定,可为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血液供应情况依据。

总的来说,彩超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诊断率高、无创、安全、费用低、重复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平.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8, 10(11):1503-1505.

[2] 阮小锋.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4):283-284.

[3] 宋平.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 20(34):64-65.

[4] 闫冰.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合并感染60例临床治疗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11-112.

[5] 张金保.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J].当代医学,2014, 20(2):88-89.

[6] 张益民.89例急性胰腺炎影像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 11(20):129-131.

[7] 齐昀.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的超声表现[J].当代医学,2014,20(8):58-59.

[8] 杨帆.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8):181-1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51

河南 455000 安阳市灯塔医院超声科(马梅)

猜你喜欢
淀粉酶多普勒胰腺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胰蛋白酶抑制剂ZCL-8对大鼠胰腺创伤的治疗作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