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30+15”循环课堂中学生的活动

2016-03-13 11:3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翟淑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外语文课堂文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翟淑卿

呼市二十七中学针对学生的学情和学校教学现状,全校开展了“30+15”的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即30分钟师生互动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预习,在30分钟的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提前预习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学生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但在课堂上搞好活动需要老师搞好设计,并在课堂上组织好这些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通过“30+15”循环课的参与和听课,我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学生活动有一点自己的思考,这里和想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要针对文本设计课堂活动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可以多样,重要的是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文本,针对课本设计教学活动,课本选的教学素材都很有价值,针对这些课文可以展开许多有意思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素材,对于教学文本有多样化的利用,可以针对有代表性的文章展开课文改编或课文朗读比赛的活动,在讲《湖心亭看雪》时,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以小组进行课文背诵比赛,小组背诵,由学生和教师点评记分并评选优秀小组加分,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透过这些活动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对故事性很强的叙事文章,大都可安排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担任编剧或导演,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或者改写成情景剧的拍摄提纲等。对适于诵读或画面感较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以朗诵会或音配画等形式进行诵读。此外,对于一些新闻性作品,在充分理解新闻要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作为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发布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评论其优劣。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通过这些活动深化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二、影视图片欣赏活动的组织

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文本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对于不同文化、不同价值的了解与认识。放电影或欣赏美图是一种让学生了解与认识世界的好形式,好的影视作品和精美图片不仅给学生呈现不同的文化环境与价值观念,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好的精神内涵与道德品质,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判断体系的形成与深化。教师可以隔一段时间给学生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进行播放,看完后组织学生谈谈心得与感受,让学生间有进行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我在讲《湖心亭看雪》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特别准备了许多西湖不同季节的精美图片让学生观看,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面的世界。

三、开展搜集课外知识的活动

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这里有两层含义:从课文角度看,缺乏生活体验的学习只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简单认识;从语文综合性的设计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只有把语文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才更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意义,语文课堂方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这一切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所以,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我在讲《湖心亭看雪》时,让学生搜集了关于西湖的诗句和传说故事,学生搜集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课外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让后由小组长选出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到讲台前和全班同学分享,学生诗歌朗诵的深情并茂,课外故事讲的生动精彩,其他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

四、培养学生写学习体会的习惯

学生写学习体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活动形式。写体会不仅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知的一种途径,通过小练笔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这些都是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好推动。但有些学生不愿意写,或者不知道从何写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个困难。起初,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内容着手,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记录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一旦学生养成写体会的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文字功底也会一点点得到强化。

写学习体会有许多益处,一则自省,从而进步。生活中与人相处的困惑和烦恼、喜悦与幸福皆可以让人自省,学习上的收获与疑难也可以自省。在不断反思之中让学生获取进步,进而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二则能够让学生从文本出发学会感悟生活、品味生活。一切皆可入我笔下,花草之芬芳馥郁,山水之幽美潺潺,人情之冷暖炎凉,品格之高低贵劣。要让学生学会寻找每日一课的不同之处,记录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三则留下青春痕迹,成为将来回忆的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写体会的习惯,是一种很好的学生活动,借助这一活动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体验能力与思考能力。我在讲《湖心亭看雪》时,组织学生写了学习体会,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由小组长评选出优秀文章课堂展示并加小红旗,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所以,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起到教师的组织、引导、学习参与的作用,教师必须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和班级中去,在教学环节和细节中找到适合新课程学习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文本是我们主要的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觉得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用智慧的语言将学生活动、文本及教者融合为一体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深研教学方法,把学校的优秀的教学模式精细化,优良化,高效化,不断的提高呼市二十七中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我相信有效与智慧是共存的,有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有效。我们要做一名充满智慧的引领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有效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快乐和美丽吧!

猜你喜欢
课外语文课堂文本
小满课外班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