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的探讨

2016-03-13 18:57夏永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活动

□ 夏永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 上海 201418)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的探讨

□ 夏永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探讨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体育教育是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健身锻炼、提高身心素质的积极性,还能够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文化氛围。因此,必须提高对高校体育文化的认识,积极建设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有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在高校的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说,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来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和体育能力等,是高校这一特殊领域的体育群体意识。

2、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激励参与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践和创新过程中,促进其创新发展和繁荣昌盛。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不同的文化表达表现出不同的体育精神。校园体育精神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载体,是促进高校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精神动力,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勇于实践的生理特性,还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多种体育情感,使其精神意识不断得到锻炼,进而强化各具特色的校园体育精神。

3、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特点

3.1、健身性

高校体育是通过人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健身性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最本质特点之一。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传播运动技术还是讲授健身知识,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很强的健身性。

3.2、娱乐性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著名的《体育颂》中曾写道:“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这段名言道出了体育娱乐性的真谛。现代体育由于其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默契性和技术动作的直观性,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使它成为现代人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同时,现代体育运动使健、力、美高度统一起来,和谐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默契的配合,表现出抒情诗般的艺术造型使人们在欣赏体育比赛时有福欣赏优美的舞蹈、线条明快的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产生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在完成各种复杂练习与对手斗志拼搏,征服自然和人类自身设置的障碍后,得到一种美妙的快感,使人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3、竞争性

体育是一种竞争鲜明的文化。体育的竞争是指在运动场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统一规则下,争夺统一目标的活动,先得者为胜,不得者为败。它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比意志、比作风和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抗衡和竞争,对参加者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竞争性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竞技体育是人类竞争的典范。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被广泛证明的真理,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学会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高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较量体力、智力、心理,在公正、准确、平等的基础上展开拼搏,体味到竞争的剧烈性和残酷性,增强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运用技术和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对手,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4、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4.1、推进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空间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和活动开展,使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提高技能,促进健康。在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精心设计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品位,高校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地布局和设计体育场馆,不仅有利于协调和美化校园环境,同时可以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第二,适当挖掘体现学校体育文化的人文景观,丰富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润物细无声,陶冶学生的情操。第三,高校还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场馆的空间与布局,承办一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让学生通过观摩体育赛事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以此来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4.2、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校园体育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组成的,它应具有丰富的内容及多样形式。为了丰富体育足球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首先,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简化体育规则,多举办体育方面的趣味活动,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文化需求,能激发兴趣爱好的活动等;其次,在雨天和雾霾天可以在教室开展体育发展史、体育规则与裁判法、体育经典欣赏及球星专业成长等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等;最后,学校要提供体育文化交流的机会,可以请专家来校进行体育示范课、讲座,经常举办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水平,使全校学生都能引以为荣。

4.3、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大力度的宣传是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保证。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必须具有多方位的宣传。为了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诸如横幅、海报、校园网等宣传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校园体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例如,在足球比赛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学校网站等形式报道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足球活动;在学校门口的宣传窗专门开辟一个足球专栏,经常刊出一些足球知识和技术图解、裁判法则以及足球新闻;在球场内外的围栏上悬挂一些励志格言和球星宣传画等。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比赛及体育文化节的机会,开展征文、演讲、摄影、图画展示等活动,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最后,高校要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时加强体育文化等的教授与宣传,例如开展足球知识讲座、足球明星成才故事演讲及足球欣赏等活动,让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学习及练习中。

4.4、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对于扩大体育受众,增加体育人数、培养球迷群体、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降低技术难度,增加活动趣味,开发校本课程,使广大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学生通过体育课能够继续接受包括身体、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学会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懂得营养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从根本上达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5、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健身锻炼、提高身心素质的积极性,还能够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文化氛围。因此,必须提高对高校体育文化的认识,积极建设高校体育文化。

[1]王艳云,左成1探悉我国高校体育文化[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7(9):1177-1178

[2]姜同仁,林祖明1论校园体育文化[J]1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21-23

[3]刘勇,周健生,胡建忠1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7(5):668-670

[4]江玉华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J]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1):443-445

[5]王祥云1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1开封大学学报,2001(1):47-51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