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2016-03-13 18:57陈马强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重庆40005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体育

□ 陈马强(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重庆 400054)

“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 陈马强(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重庆400054)

研究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认为互联网+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将呈现文化氛围增强;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影响加深;校园体育资源配置更高效等5个新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将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制度规范不健全及管理跟不上等困难。

体育文化互联网+物联网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是基于传统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涌现的互联网新形态,即万物互联网时代。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促使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逐步向智慧校园方向升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因此披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发生着深远的变化。

1、“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升级版,其英文翻译为“Internet plus”,即为拥抱互联网的意思。“互联网+”的技术要素主要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新一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其理念主要是通过这些核心技术要素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进而使各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其影响表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2、“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态势

2.1、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体育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各种体育类APP、体育类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并且成为一种时尚影响着校园体育。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应用最为活跃的群体,对新生事物和时尚的追求极为迅速。当前大学校园使用Running、“益起跑”等跑步软件的越来越多,并通过步数排名等进行比较和互动。“你今天跑了多少步”甚至成为了许多学生问候和联系的一种方式。此外,一些可穿戴设备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校园体育运动中,大学生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运动时的一些关键数据,如燃烧的能量、心率等,这些数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并为他们及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提供了参考。目前,校园体育竞赛、体育教学等校园体育实践都主动使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互动和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校园体育实践活动的效率,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2、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影响加深

“互联网+”使校园生活、学习更为智慧便捷,尤其是加强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无论是体育教学、体育竞赛或课外体育活动,都关系到每个学生。在传统校园时期,无论是体育文化的形成和传播都更多地局限在运动场所,如到体育馆才能读到学校体育建筑的历史,到运动场跑步才能感受学校的运动氛围,在学校运动会上才能目睹选手的竞技风采。而在“互联网+”时代,体育历史、体育竞赛等校园体育文化信息都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传递到每一个移动终端,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和发布校园体育信息,这极大地增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深度,并加强了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其他文化的融合。此外,由于“互联网+”使校园与社会发生了更频繁的互联,如2016年重庆国际马拉松就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参加,赛后马拉松比赛的视频和图片大量地在大学生的朋友圈里互传分享,极大地促进了这项高级别的校外赛事在高校校园的影响。可见,“互联网+”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也得到加强。

2.3、校园体育资源配置更高效

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聚焦信息门户平台与部门管理系统的业务整合和数据集成数字化校园时代,校园互联网平台解决了校园体育管理及业务等方面的网络办公问题,如学校实现了校园网选课等。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校园将向智慧校园方向发展。智慧校园将不仅仅是实现校园管理及业务的网络办公,还要通过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的互联、及云服务等,这些技术将极大地增加校园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如学生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能了解学校体育场地的使用情况,就可以避开锻炼高峰期去锻炼;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喜欢哪些项目,从而增加在这些方面的场地和师资投入等。

2.4、传统体育教学面临新挑战

“互联网+”在给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传统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促使教育升级。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虽然“幕课”、“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上体育课程开设的不多,但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体育比赛视频、体育精品课程、运动技术示范讲解视频等体育学习资料却极为方便。这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主要来源的现状。这必然倒逼体育教师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5、校园体育文化大众化、开放化、自由化

“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发展到更加成熟时形成的新的互联网形态,相对传统互联网时期,“互联网+”更加强调用户参与,注重万物互联。“互联网+”时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生产、传播的主体可以是每一个校园师生。由于“互联网+”使万物互联实现了“随时、随地、随需”,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扬呈现出大众化、开放化、自由化的特征。

3、“互联网+”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几点困难及对策

“互联网+”的理念提出以来,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也迅速升级。而在校园体育方面,受“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影响,大量体育类APP和可穿戴体育设备在校园流行,加上数字校园正向智慧校园方向升级,“互联网+”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正产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与校园体育文化深入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将遇到历史和现实的挑战,“互联网+”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如今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

3.1、基础设施不足

“互联网+”与校园体育的融合速度极度迅速,给各高校的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带来极大挑战。在原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各高校都在抓紧布局校园WIFI、升级互联网设施设备,以满足校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然而,在校园体育智慧化方面,大部分学校依然进展比较缓慢,运动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和物联网建设都有待加强。

3.2、制度法规不健全

“互联网+”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其毕竟和传统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其发展迅速导致学校的各项相关制度和法规建设跟不上。所以,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互联网+”方面的制度、法规建设迫在眉睫。如规范“约动友”及营利性的校园互联网行为等。

3.4、管理跟不上

“互联网+”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不论是体育教学、训练还是学生业余体育活动及师生个人的体育锻炼,在“互联网+”时代都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互动和升级,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产生诸多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显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不足的情况,校园体育的“互联网+”系统还正在形成,而缺乏规范的机构和组织,是导致管理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1]贾晶晶.“互联网+”时代泛娱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J].高校媒体,2015(7):91-92,86.

[2]冯庆梅.高校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期29卷:95-98.

[3]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庆市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SKL09).

猜你喜欢
互联网+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