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环境下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思考

2016-03-13 18:57刘苏玉张汪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雾霾体育课环境

□ 刘苏玉 张汪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雾霾环境下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思考

□ 刘苏玉张汪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雾霾环境下的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对人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造成严重影响。雾霾环境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雾霾环境打乱了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引发室内场馆不足从而制约体育活动进行的问题。解决策略: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开展室内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深化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学校积极营造生态体育环境。

雾霾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1、研究目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不断升级对雾霾的预警系统,大气中的PM2.5指数严重超标,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9月—2013年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共12次,一些大城市的雾霾天数已达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一半左右。呼吸本身不能杀死人,但雾霾污染严重的空气有时可以。2012年12月18日,环保组织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达8572人,经济损失达68亿元。雾霾环境不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了阻碍学生进行学校体育锻炼的“拦路虎”,为了保障雾霾环境下学校体育教学正常开展,雾霾环境下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亟待解决。

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对雾霾环境下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防范雾霾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更好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地点及时间提供合理建议。

3、研究结果

3.1、雾霾的全面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规定,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轻雾是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 T113—2010)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微细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相对湿度小于80%,直接判识为霾;相对湿度80%~95%时,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由大量微小水滴参与污染颗粒物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成分与雾和霾不同,雾霾与霾和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雾霾分布和成分是不均匀的。雾霾与霾的区别在于是霾包含的污染物是干的,雾霾包含的污染物干湿均有,并且还有微小水滴;雾霾与雾主要区别在于雾所含的污染物较少。

3.2、雾霾环境下进行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2.1、雾霾环境下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3.2.1.1、雾霾环境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气极易导致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肺功能下降。雾霾中含有大量极小颗粒,这些物质一旦进入呼吸道并粘在肺泡上,轻则引起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重则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癌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气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可见雾霾比香烟更易致癌。

3.2.1.2、雾霾环境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雾霾环境时大气含氧量下降,湿度增大,导致人体血压上升;雾霾颗粒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栓和动脉硬化的概率,因此雾霾天气进行体育锻炼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的增高和雾霾对血管的负面影响离不开关系。

3.2.1.3、雾霾环境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雾霾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免疫球蛋白发生改。人长时间处于雾霾环境下能引起机体急性中毒和对身体产生慢性危害,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空气流通不畅和污染物的增加,更易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3.2.2、雾霾环境下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学校的自然体育环境是学生体育运动赖以形成、进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环境。雾霾环境下,学校暂停体育课或将体育课转移到室内,会对学生心理上产生“恐霾心理”同时也会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降低,导致在没有雾霾情况下,也不会进行体育锻炼,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2.3、雾霾环境下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离不开环境,必然要与自然、社会环境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活动。学校体育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的前提条件,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很难融入和适应社会。

3.2.4、雾霾环境下对人的道德情感的影响

雾霾表面上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残破和恶化,实际上人在自然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本质,扭曲了价值观念。从环境伦理学来讲,人类的道德底线应当从人的出发点转换到其他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中去。雾霾的出现不仅仅体现经济、政治、文化遇到难题,更折射出社会道德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3.3、学校体育教学概念、意义和形式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良好发育,从而提高学生以身心和谐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水平。学校体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强健身心功能、和健身娱乐等功能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发、社会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自建国以来我国出台的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也体现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现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体育教学、早操活动、大课间、运动项目队训练以及比赛、课外体育活动、多形式的校内体育比赛和体育科学研究等。

3.4、雾霾环境下学校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

3.4.1、雾霾环境扰乱学校体育教学计划

学校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把体育课由室外转移到室内,由于学校体育场馆条件制约,室内体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完成,甚至一部分学校没有充足的室内锻炼场地暂停了学校早操锻炼、体育教学、大课间运动等活动。打乱了学校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使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既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能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刻不容缓,学生的体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所以不能等,更不能停。

3.4.2、雾霾环境存在预警机制不足与停课标准不明确

3.4.2.1、是预警机制不足

雾霾的预警和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仅需要气象、环保等多学科的调配,更要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努力。目前雾霾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制仍不完善,很难准确地提前预测,尤其是中短期预测仍存在困难,不利于教育部门提前安排。

3.4.2.2、是停课标准不明确

雾霾天学校暂停体育课,应以各地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预警为主要依据。根据环保部办公厅[2013]102号文《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据《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尽快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当发生最高级别预警时,各地应“采取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措施。因此,学校是否进行体育活动,依赖环保、气象部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应急预案进行。但目前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技术体系还不完善,整体的应急预案及执行措施依然滞后,权威部门对于雾霾天气的数据发布还没有系统发布机制,导致教育部门执行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还缺乏依据。

根据表4中的雷电灾害风险值R,同样采用4分级统计方法分区法将9个县区划分为雷电灾害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如表5所示。

3.5、雾霾环境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3.5.1、雾霾环境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

3.5.1.1、开展传统室内运动项目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教师可以进行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传统的室内体育项目一般安排飞行棋、象棋、桥牌,积木等益智型游戏;操类运动有健美操、广播操、武术操、踏板操、哑铃操、武术、太极拳等等有氧运动;力量型练习可以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蛙跳、蹲起、原地跳等项目;器械性练习则可以利用哑铃、握力器、腹肌轮进行辅助;这些项目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实践课的有力补充,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

3.5.1.2、创建新兴室内体育活动

室内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活动室、阳台、楼道、门厅等活动场所进行的多种体育活动,是学生室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除了在楼道里进行太极拳、俯卧撑、原地跑等简单的健身操项目,也可在体育场馆进行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对体育教师而言,开发室内体育趣味游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实践证明,室内练习和素质拓展活动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优良品质。例如,“信任背摔”是户外拓展活动中常用的一个项目,占地面积小,便于室内操作,通过练习能很大程度促进学生之间彼此的信任。

3.5.2、深化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

雾霾天气下,体育课从户外搬进了教室,理论知识讲解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室内教学形式。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每学期要开展的体育项目,体育健康知识,雾霾环境下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一些最新的体育赛事新闻等;其次,让学生观看环保题材微电影,听健康知识讲座,观看体育赛事视频等,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做准备。最后,体育教师教学应结合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利用学生求知的迫切心理,进而有的放矢的讲授相关内容。例如,校排球联赛之前,讲解一下排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校运会举办之前,讲解一些运动项目的裁判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夏季来临之际,可以讲有关游泳项目的常识,特别是抽筋时的自我解救和溺水时的急救方法。另外,室内体育课还可以讲述一些体育明星传奇故事,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今,在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配合下多数学校的室内体育课已经是学生们倍感兴趣的“热门课”,室内体育课开展方兴未艾,课堂质量不断提高,相信不久以后,室内课和室外课将受到同学们同等的青睐。

3.5.3、合理安排正确的体育教学时间

雾霾环境逐渐趋于常态化,学校体育教学时间可合理避开雾霾易发期。根据研究,由于天气气象特征和人类社会活动等,我国多数地区的雾霾发生存在周期性变化特征。据付桂琴等利用1981~2010年华北平原64个地面气象站资料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上,低能见度频次、雾、霾日数随时间呈明显增长变化趋势,低能见度、雾、霾日在冬季1、12月出现最高,5、6月出现频次最少。而据隋平等利用2005-2010年海西21个城市灰霾的时空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1-4月是灰霾的高发期,10-12月是次高发期;春季霾日最多,其次是冬季,夏季和秋季较少,显示南方也表现出冬春季雾霾发生远高于夏秋季的特点。因此,对冬春季室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势在必行,以避开雾霾易发期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天之中一般强污染出现在早晨,尤其是在晨间六点到八点,次强污染一般出现在晚间的六点到八点,而弱污染期出现在凌晨一点到四点和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其他时间段浓度在两者之间。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多选择在上下午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时间段进行锻炼。尤其是要注意避开强污染的晨间六点到八点,减少对晨练的过度强调造成对学生和体育教师心肺功能的损害。

3.5.4、营造良好的学校生态体育环境

在校园里,人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学生们除了平时上课的教室,接触最多的是室外校园环境。校园的整体环境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雾霾天气逐渐趋于常态化,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扰。在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在校园道路两旁、体育场周围、健身路径的区域多种植吸尘植被。通常树木的叶面积越大,过滤空气尘埃的能力相对越强,如女贞、雪松、悬铃木、夹竹桃;在教室和室内体育场馆则可以种植一些净化环境能力强的盆栽,如芦荟、棕竹、绿萝等。花花草草,蓊蓊郁郁,给体育教学环境带来正能量,为学生制造一个天然的绿色活动屏障。

4、研究结论

4.1、结论

“向雾霾宣战”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但在空气质量得到彻底改变之前,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它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的不便。“雾都伦敦”的改头换面给我们带来了空气治理的经验。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在解决雾霾问题上坚持不懈,不断地努力;我们将迎来自然和谐的体育运动环境,学生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4.2、建议

4.2.1、教育主管部门在要求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下,还要组织制定预警方案,对雾霾污染不同程度下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对体育停课的标准和依据进行明确划分。

4.2.2、学校领导加强对运动场周边绿化面积和体育场馆的建设,全力保障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4.2.3、加强体育教师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培养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处理能力,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还可以不断拓宽教学知识面,传授一些体育保健知识,如推拿、按摩手法等。

4.2.4、要达到室内体育课和室外体育课受到同等青睐,就需要提高室内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可以对体室内体育课加入点名、考评等评分系统。

[1][2]中国气象局.《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113—2010)[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潘明.浅谈雾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J].自然杂志,2013(9):65.

[4]康白.微生态学原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92—99.

[5]潘丛华.雾霾天气下学生户外体育运动思考[J].科技教育,2013(3):367.

[6]王小艳,鞠昌华.雾霾情况下的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23—125.

[7]耿植刚.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学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4,03(85):53

[8]张德财.室内体育课同样精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104.

[9]周杏芬.雾霾天气常态化下学校体育的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193-194.

[10]付桂琴,赵春生,杨荣芳等.华北平原低能见度雾霾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R].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3.

[11]隋平,冯宏芳,王宏,等.海西城市群灰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7).

猜你喜欢
雾霾体育课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体育课
环境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