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制约下对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影响
——以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有氧舞蹈比赛为例

2016-03-13 18:57邓睿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4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队形制约有氧

□ 邓睿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418)

规则制约下对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影响
——以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有氧舞蹈比赛为例

□ 邓睿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418)

有氧舞蹈(AEROBIC DANCE)是在配合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有氧健美操的运动锻炼形式,有节奏地进行舞动的有氧运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美操竞赛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须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导向。在2013年有氧舞蹈项目正式成为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上海市充分发挥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作为阳光体育运动重要载体的作用,将有氧舞蹈项目作为新兴的健美操竞赛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跟踪研究近三年来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有氧舞蹈比赛的技术,编排和规则。深入探讨规则对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影响与展望,以便为高校有氧舞蹈比赛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规则有氧舞蹈艺术编排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上海市充分发挥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作为阳光体育运动重要载体的作用,对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进行了改革,将有氧舞蹈项目作为新兴的健美操竞赛项目进行了创新,即将有氧舞蹈项目扩充为三十六人,从而让尽可能多的人同时参与进来。这对有氧舞蹈比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则的变化对集体有氧舞蹈的艺术编排有了很大影响并引导发展趋势,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市近三届阳光体育大联赛普通高校组有氧舞蹈比赛前三名队伍的成套队形变化与调动(流动队形)、空间与层次变化、成套元素运用方面、成套整体风格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运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规则制约下对成套队形变化与调动(流动队形)方面的影响

3.1.1、规则制约下对成套队形变化的影响

成套队形变化是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中规定成套队形变化次数不得少于6次,如少于6次,每少1次则相应的给予减1分,除此以外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未对成套队形变化的时间长度以及间隔时间给予明确规定。由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队形的变化包括36名运动员各自位置改变或由一种队形图案变为另一队形图案,故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中,如仅追求成套队形变化次数地编排,而忽略成套队形变化的时间长度以及间隔时间地设计,则会直接影响评委裁判对其有氧舞蹈艺术表现的评分以及观众对其队形变化的运动美观赏。

因此,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下,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队形的变化应展现出队形变化衔接的流畅性、队形变化图案的原创性以及队形变化方式的复杂性并籍此给评委裁判以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增添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的观赏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多的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队形变化会加重36名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难度,影响36名运动员动作一致性的完成,导致完成一致性的失分。

3.1.2、规则制约下对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的影响

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比赛中,当成套动作完成期间,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是艺术评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移动路线在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中作用最为明显。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规定成套动作须有向前、后、侧(左、右)、斜线与弧线五个方向的移动路线移动,否则将予以相应的扣分。基于这一规则的规定,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的艺术编排中需要充分利用比赛场地平面区域,重视36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方向与移动路线,在展现向前、后、侧(左、右)、斜线与弧线五个方向以及移动距离长短相对均衡的基础上,尽量编排设计出不重复的移动路线和不重复的移动轨迹,以此通过独特、流畅、快速以及新颖的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方式,给予评委裁判与观众视觉上的直观刺激效果。

3.2、规则制约下对成套空间与层次变化方面的影响

3.2.1、规则制约下对比赛场地平面区域使用的影响

为了充分达成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的观赏性与艺术表现价值,规则规定36名运动员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比赛场地平面区域,尤其是平面区域的四个角落均需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切忌站立于狭窄的比赛场地平面区域进行有氧舞蹈的表演,否则将会予以扣分。这意味着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下,36名运动员须充分展示出对整个比赛场地平面区域的使用,尤其是对比赛场地平面区域空间中位置与角落位置使用的均衡性。而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空间与层次变化的艺术编排中,编排创设出合理有效、均衡流畅的移动路线,并注重36名运动员完成队形变化的简洁流畅,而非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影响下,盲目地追求场地平面区域使用的均衡性,致使成套队形变化与调动(流动队形)产生相似或相同路线或队形的感知效果。

3.2.2、规则制约下对空间转换与运用的影响

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的创新编排过程中合理、充分、均衡地利用比赛场地的三个层次空间,亦是评判有氧舞蹈项目艺术编排特点及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的规则看,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须表现出地面(A)、站立(B)与腾空(C)三个空间的有效转换与运用。这意味着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下,36名运动员须均衡地使用地面(A)、站立(B)与腾空(C)三个空间,且使用的频率与次序应合理,而创新编排三十六人有氧舞蹈的过程中,应力求在均衡使用比赛场地平面区域空间中位置与角落位置的基础上,增添成套动作移动路线的均衡性与多样性,并强化36名运动员身体“点”与“面”变化的巧妙性与丰富性。

3.3、规则制约下对成套元素运用方面的影响

3.3.1、规则制约下对操化动作组合的影响

操化动作组合的复杂多样性则是充分展示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表现运动员掌握三十六人有氧舞蹈基本技术与技能,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样也是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裁判评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主要从操化动作的复杂多样性、均衡创新性与强度几方面入手评定其操化动作组合,并规则中明确规定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操化动作须通过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产生的手臂动作形式与基本步伐的改变,体现操化形式的复杂多样性,其中,上肢动作产生的手臂动作形式主要体现在角度与高度、节奏变化、动作速度与幅度、单侧动作与双侧动作(即不对称性动作、对称性动作);下肢动作产生的基本步伐主要体现在节奏变化、移动路线以及不同方向、速度、高度、幅度与强度等,但其操化动作组合不能出现相同或相近的操化动作。可见,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下,操化动作组合主要在于手臂动作与腿部动作多样化与均衡性地组合,并通过上下肢动作的均衡性以及同步协调,以此展现出36名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当然为了展现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操化动作的强度,创新编排三十六人有氧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从36名运动员身体“点”与“面”的变换入手,呈现出36运动员体能的优势。

3.3.2、规则制约下对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影响

托举与配合动作的编排与创新可凸显有氧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巧妙灵巧的托举、默契完美的配合促使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以及成套动作合理成套元素运用方面的达成。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规定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中至少编排一次托举与配合动作,而在2013年之前的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中未对托举与配合动作次数予以明确的规定。由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托举与配合动作的完成需要配合与信任,并需要36名运动员中的底座运动员托起的尖子队友改变身体姿势或成套动作,以此展示出自身柔韧与平衡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控制能力,表现出36名运动员间默契与协作关系,因此,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托举与配合的过程中,规则规定托举的高度限制在两个人高度的范围内,允许出现违例托举动作出现,但禁止抛接动作的出现,即禁止出现底座运动员失去与被托起尖子队友接触的抛接动作或被托起尖子队友手倒立并向前或向上的推进动作。这一规则使得三十六人有氧舞蹈36名运动员提供了各自特长的发挥空间。因此,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下,托举与配合动作的艺术编排应在融合36名队员间默契配合度、成套动作间衔接度的基础上,凸显出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托举与配合动作的技巧性与观赏性。

3.3.3、规则制约下对过渡与连接动作的影响

完美的过渡与连接动作艺术编排不仅可有效促使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中的“过渡与连接美”展示出来,而且亦可促使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中操化动作的复杂与难度、托举与配合动作的流畅与自然有机结合。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未明确规定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次数、用时时间、出现时机与动作违例等,但由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中操化动作组合以及托举与配合动作等均需通过过渡动作、连接动作组合构成,故过渡与连接动作依然受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影响。而受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制约的影响,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过程中应重视地面动作、站立动作与腾空动作间连接与转换的过渡;操化动作组合以及托举与配合动作间流畅衔接的连接,通过艺术编排过渡与连接动作,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同时避免疲乏、犹豫或完成困难的出现,使得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间的衔接更为平滑、连贯,紧凑感与艺术性更为突出。

3.4、规则制约下对音乐选择方面的影响

完美的音乐选择与创编可带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与运动激情,并可有效激发创编者与36名运动员的艺术灵感与艺术表现力。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中规定任何适合三十六人有氧舞蹈的音乐均可采用,但需突出音乐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尤其是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的第二风格中,应使用舞蹈风格特点为主的第二风格,且拍数至少应达到32拍。而音乐的运用,即乐感应与成套动作完美统一,第二种风格须应被完美诠释,在旋律主题下,音乐自如协调的配合成套动作,且音乐的理念应与成套动作风格和谐一致。基于上述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影响,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应完美体现音乐地艺术编排,剪辑不同音乐间节奏、节拍、重拍和乐段以及时间与成套动作的设计保持一致,以突出创编者的艺术编排意念,有利于烘托出三十六人有氧舞蹈项目自身的特点以及表演的艺术效果。

3.5、规则制约下对成套整体风格方面的影响

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整体风格表现的愈明显,则随之所展示出来的有氧舞蹈艺术魅力则愈强。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未明确规定成套整体风格的要求,但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整体风格主要是通过配合选择操化动作的创设与编排,以及选择音乐的使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故成套整体风格依然受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的制约影响。基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规则制约的影响,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必须有效规避单调动作、陈旧动作、盲目拷贝舞蹈动作等缺乏创新性的动作,充分结合所选择的音乐,尽量展示出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和丰富性的动作。因此,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过程中,应在注重36名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创新编排出主题思想独创、动作力度适中、成套队形独特、动作的选择配合运用巧妙、流畅的成套整体风格。当然,在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健身健美操徒手类集体项目、舞蹈等项目的动作形式与内容,又要注意避免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过于舞蹈化。这需要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中借鉴的相关项目动作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改编,使其成为特色性的三十六人有氧舞蹈动作,最终促使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整体风格的鲜明、统一。

4、结论

4.1、基于规则的制约影响,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中应展示成套队形变化的流畅性、图案的原创性以及方式的复杂性;凸显成套队形调动(流动队形)的独特、流畅、快速以及新颖;力求均衡合理地使用场地平面区域以及地面、站立与腾空三个空间;达成操化动作的复杂多样性、均衡创新性;实现技巧性与观赏性并存的托举与配合动作;促使音乐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剪辑不同音乐间节奏、节拍、重拍和乐段以及时间与成套动作的设计保持一致;形成特色鲜明、统一的成套整体风格。

4.2、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愈加注重过渡队形与有效队形变化的合理性,且有效队形地变化愈加迅捷,但其变化速度已趋于稳定。音乐风格主要采用典型的有氧舞蹈音乐为主,且与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主题相吻合。曲目的首尾无变化以及节奏速度快慢不适中是造成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动作运动负荷量与运动负荷强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成套风格追求的是积极向上,而过于舞蹈化与缺乏创新性是三十六人有氧舞蹈成套风格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4.3、三十六人有氧舞蹈艺术编排在上海市高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项目中队形与空间的艺术编排将更具复杂多样性,受规则的制约影响,项目艺术性创编水平将逐步提高,且突出有氧舞蹈音乐的特色将成为项目艺术编排的关键,而三十六人有氧舞蹈的推广与普及将促进项目艺术编排。

[1]Frederic P Miller, Agnes F Vandome, John McBrewster.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M]. Alphascript Publishing,2010:32.

[2]李芳,谭吉升.新周期(2013-2016)健美操竞赛中有氧舞蹈的发展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6):82-85.

[3]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技术委员会,中国健美操协会.2011-2012普及性健美操竞赛评分规则[EB/OL].http://wenku.baidu.com/ link?url=4gXTf-7Ktn425lhHVB06pxH9vcrHO-iZSyOHcQoN1BlvCn6LyKuMU1XAF YLPuiU8JbZ6-ePChYC7Dk3wgoZA78ep8UpwDvwlrnS_qSoQn-O/2014-7-28.

[4]张大为,姚毓武.有氧舞蹈[J].体育教学与科研,1986(2):30.

[5]姚毓武,张大为.有氧舞蹈(连载二)[J].体育教学与科研,1987 (2):60-61.

[6]李粲,徐亚琳.我国健身健美操技术动作领域的崭新艺术——“有氧舞蹈”训练方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53-55.

[7]岳文雨,章莺,郑立新.有氧舞蹈BODYJAM的运动负荷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79-81.

[8]周建社,陶成武.健美操竞赛发展新动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26-129.

[9]李芳,谭吉升.新周期(2013-2016)健美操竞赛中有氧舞蹈的发展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6):82-85.

[10]李涛.影响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有氧舞蹈决赛成绩的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2013(4):113-115.

[11]赵奎芝.高校竞技健美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李芳菲,赵静晓,凌晨,刁在箴,王郁平.健美操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2(5):79-81.

[13]郑紫亚,马凌波,张中印.2011年世界大运会有氧舞蹈前三名成套动作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52-55.

[14]杜啸.第26届世界大运会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队形制约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