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4 20:47何桂英
文理导航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合作探究

何桂英

【摘 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帮助和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这一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科学态度;合作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并不是想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而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公民。

探究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探究是人的本能,贯串人的一生。人在初生时就有一些探究本能,而且一直伴随其成长,因此,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帮助和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这一探究能力。高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怎样的应用呢?下面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利用探究学习更新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自身的角色

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其次,教师要全方位的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片段都充溢着生机和活力。由此实现教师由“君子动口不动手”向“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转变;由“授人予鱼”向“授人予渔”的转变。

二、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能有目的地展现许多有趣的图景,呈现出许多真实的、形象生动的事实,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大部分高一新生被专题一中的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折磨得对化学的兴趣降到了谷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就布置了“氯水成分的探究实验。”同学们很兴奋,他们阅读书本内容和网上查找资料,提出做漂白性实验除了用花瓣外,还可以用红墨水、干红布条、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等,并设计实验一一验证。并在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疑问:不应该褪色的干燥红布条也褪色了。再次讨论知道了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不纯,含有水蒸汽必须先干燥。并亲身体会了氯气有毒是污染性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的必要性。家住福山的同学还告诉大家:他们那里的化工厂很多,空气中充满了令人难受的刺激性味道,工厂的废水、废气处理肯定没有达到排放标准,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片愤慨。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们很高兴,认识到:原来探究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原来他们自己也会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心。

三、通过探究加深了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俗称纯碱的碳酸钠,学生们初三已经学过,只不过不是很系统全面,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内容中,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性质、制取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理解,不但知道了两种物质在工业上的用途,还知道平时吃的糕点、胃药中就有碳酸氢钠,洗涤油污时可用纯碱,烧芋头时放一点纯碱可增加口感等。另外,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课本知识先结合,用书上的原理去解释现实的点点滴滴。如在讲“酒精”这节时,可以先让同学去调查了解酒精在生活中除了食用外还有哪些用处?还让学生自制酒酿、肥皂……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学习,相信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会时时关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意识。

四、通过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高中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实验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还有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干燥剂等市场调查等,所有这些都需多人合作,分工完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采取合作的方式,比较容易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促进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还可以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

五、高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需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把讲真话、做真实记录作为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意志。例如,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教学中,可利用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后坚持真理毅然打破传统的“原子不可分割论”提出了自己的原子学说。又如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的电离学说,当时遭到了许多学术权威,包括他的老师克利夫教授的反对,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最终得到了科学界的承认。这些事实都培养学生要有科学家那样勤于探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探究的能力只不过是发展科学体系、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力手段和工具。作为教师,应尽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翟远杰.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6

[2]毛根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祁伟斌.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思想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4]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合作探究
涵育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育人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