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对策研究*

2016-03-16 08:05刘金林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化旅游黄石

刘金林

(1湖北理工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

2湖北师范学院 汉冶萍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黄石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对策研究*

刘金林1,2

(1湖北理工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

2湖北师范学院 汉冶萍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黄石工业遗产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黄石市在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同时,应合理开发与利用工业遗产资源,采取创建大冶学这一地方学学科体系、开辟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品牌等措施,以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

[关键词]黄石;工业遗产;大冶学;文化旅游;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是以对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枯竭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到后期的一种必然阶段,包括当前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和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黄石因矿而生、因矿而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经过100多年的现代化开采,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规模开采,使黄石市及其下属的大冶市逐渐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各种伴生问题陆续涌现,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黄石不仅是资源型城市中开发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也是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建设的全国重工业基地,其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丰富性独具特色,再加上古代矿冶遗址和城址众多,目前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三处,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址、大路铺古文化遗址。可以说,黄石工业遗产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认为,黄石市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工业遗产服务于黄石城市经济转型。

一、创建地方学学科体系——大冶学

黄石地区从商周时期至今,矿冶文化源远流长,3000年绵绵不绝、薪火相传。黄石矿冶文化代表着我国矿冶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乃至世界矿冶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1877年,大冶铁矿的发现轰动世界,近代大冶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成为亚洲钢铁摇篮——汉冶萍公司的发源地和归属地,成为近代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1973年,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掘,再次轰动世界,大冶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12年,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即汉冶萍公司大冶钢铁厂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即大冶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组成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即湖北省政府创建的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冶矿冶奇迹”将走向世界。

这些工业遗产以及黄石地区深厚的矿冶文化底蕴,为黄石市创建地方学学科体系——大冶学提供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条件。矿冶工业遗产所包含的丰富的矿冶文化,为创建大冶学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大冶学是以历史上的大冶地区为核心,以矿冶之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地方文化学科。大冶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地方文化的学科,实际上是以更宏大的背景、更广阔的视野,从整体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以青铜原料为核心的矿冶史以及中国近代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史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门学科。大冶学在中国古代矿冶史以及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1]。

大冶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大冶青铜文化,以青铜原料为核心的采矿与冶炼文化;大冶铁器文化,以大冶铁矿为核心的采矿与冶炼文化;大冶工业文化,即大冶近代重工业文明,包括大冶钢铁文化、大冶煤炭文化、大冶水泥文化、大冶有色文化、大冶电力文化等。这些文化都蕴含在古代矿冶遗产以及近代钢铁工业遗产、煤炭工业遗产、水泥工业遗产、有色工业遗产和电力工业遗产等文化遗产当中。

在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及各高校与地方文化研究机构等举办的北京、广州、武汉、西安、扬州、泉州、鄂尔多斯、临汾等地方学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上,大冶学作为中国地方学及地方文化研究中唯一一座资源枯竭城市创建的地方学学科体系,独具特色。

二、开辟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线路

在城市转型进程中,黄石工业遗产在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遗址博物馆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已发掘的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古矿冶遗址。1984年在保护区内1号点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采矿遗址的发掘现场兴建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1993年又在保护区内兴建了冶炼陈列馆;1999年建成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陈列和战国至汉代采矿遗址复原馆,室外复原有春秋早期冶炼遗址考古发掘现场;2010年8月重新修缮开放后,新增加了许多声、光、电系统,最出彩的是电子书和幻影成像技术。冶炼厅“大兴炉冶”青铜雕塑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矿工在冶炼炉前劳动的情景。这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矿冶工业遗产博物馆,开工业遗产利用之先河。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现已成为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著名景区。

2.主题博物馆

工业主题博物馆是文化产业的新载体。大冶铁矿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以陈列铁矿山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是黄石工业主题博物馆的先行者。该馆于2006年2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地质矿床室陈列大冶铁矿矿床发掘的各类矿石、岩石标本和化石237件,其功能融地质矿床科研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大冶铁矿博物馆现已成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黄石工业遗产旅游的一个亮点。

3.国家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具有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于2007年4月22日开园,成为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黄石工业遗产利用的最成功的案例,成为黄石工业及工业遗产旅游的“领头羊”。

4.主题文化广场

利用近代工业旧址建设主题文化广场,展现黄石矿冶文化特色,突出近代钢铁工业摇篮历史地位,汉冶萍广场的建设是一个典型代表。汉冶萍广场是在新冶钢原有的汉冶萍高炉遗址上进行改、扩建而成的,以高炉、水塔、栈桥等历史遗迹为核心,还新增了钢铁工业主题展示。此外,黄石市铁山区还建成了张之洞广场,突出铁山区作为世界铁城的特色。

5.休闲消费场所

黄石市在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许多厂矿,由于城市转型、企业改制,有的破产,有的搬迁,遗留下来的厂房,有许多改建为休闲消费场所,其中服装纺织企业的康赛、美尔雅、黄棉等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黄石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工业遗产旅游的整体规模非常小,知名度不高,必须将黄石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优势,即利用亚洲近代最著名的“汉冶萍”工业品牌,开辟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线路。

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包括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源华利华煤矿旧址五大工业遗址,通过汉冶萍铁路为主线,连接起来,实际上是一条文化遗产线路。从1892年建成的汉冶萍铁路是中国近代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矿冶工业遗产铁路,也是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客运铁路[2],在1949年前连接了汉冶萍公司大冶钢铁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铁矿博物馆)、源华煤矿(源华煤矿旧址)、华新水泥厂(华新水泥厂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延伸到铜绿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完全具有文化线路的遗产价值。

以汉冶萍铁路为主线创建的黄石工业遗产保护片区,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与中国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一样,是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

最近,黄石市政府及市旅游局以五大矿冶工业遗址为核心,以汉冶萍铁路为纽带,形成了以“黄金宝石地,工业文博园”为主题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线路已由研究探索阶段走向实践阶段,将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三、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品牌——“中国黄石公园”

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工业遗址和源华利华煤矿旧址为核心,以汉冶萍铁路为主线,创建黄石工业遗产旅游片区;以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为中心,整合众多旅游资源,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中国黄石城市公园,简称“中国黄石公园”。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古代矿冶文明和近代工业文明成果等工业遗产资源,吸收美国黄石公园等世界旅游品牌精华,创建“中国黄石公园”品牌。

“中国黄石公园”最核心的部分是黄石工业遗产旅游片区与山水名胜相结合,形成五条工业遗产遗址与山水名胜相结合的旅游线路。主要包括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汉冶萍广场与西塞山风景区相结合;源华利华煤矿遗址与黄荆山风景区相结合;华新水泥厂旧址、中国水泥博物馆、黄石电力博物馆与磁湖风景区相结合;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与东方山风景区相结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与雷山风景区相结合。这五条线路,将工业遗产与山水名胜相连,特别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与东方山风景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雷山风景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再加上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与西塞山风景区已交给新冶钢公司统一建设和管理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黄石公园”品牌的创建。

通过黄石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探索,将努力实现“中国黄石公园”的建设目标。

1.世界品牌旅游胜地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品牌。“中国黄石公园”在旅游品牌创建方面要向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学习,充分发挥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在汉冶萍、铜绿山、华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源华等本地工业遗产旅游品牌中,突出重点品牌,要把汉冶萍、铜绿山品牌作为推广重点。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世界性的“中国黄石公园”品牌。

2.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典范

黄石作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最关键的是黄石拥有大量矿冶工业遗产,有些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黄石可以充分利用枯竭资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利用枯竭资源进行城市转型,解决城市就业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典范。

3.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黄石公园”包含的几乎是与黄石重点企业有关的旅游景点以及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代表着整个黄石的城市形象,在对外宣传及对外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黄石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矿冶文化及地方文化学术研究基地

“中国黄石公园”以矿冶文化为核心,创办矿冶文化网、汉冶萍网、地方文化网、工业遗产网等网站,以矿冶文化研究、汉冶萍研究、工业遗产研究和大冶学研究为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矿冶文化及地方文化学术研究基地。

5.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开展矿冶文化研究,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建设“中国黄石公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黄石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中国黄石公园”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人们工作在公园里,生活在世界品牌的旅游胜地里,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以矿冶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通过学习矿冶先辈们的优良品质,体会爱国、爱家乡是矿冶精神的灵魂,“包容、创新、唯实、自强”是黄石精神的内涵。人民生活美满,精神饱满,“中国黄石公园”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家园的目标就达到了。

创建“中国黄石公园”是一个造福市民的宏大民生工程,需要旅游部门、文化部门、规划部门以及各厂矿企业、旅游企业等单位通力合作。黄石市政府及市旅游局的“黄金宝石地,工业文博园”工业遗产文化旅游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再通过与磁湖、黄荆山、西塞山、东方山、雷山风景区相结合,组建一个统一的旅游联合体,即使工业遗产与风景区所归属的单位不统一,只要形成了统一的、有一定规模的黄石旅游市场,创建“中国黄石公园”是可行的。“中国黄石公园”既可以是有形的旅游集团公司,也可以是无形的旅游市场,工业遗产旅游是其最大特色。通过黄石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品牌——“中国黄石公园”,最终必将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功转型[3]。

参 考 文 献

[1]刘金林,聂亚珍,陆文娟.资源枯竭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构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刘金林.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以大冶重工业基地的创建为中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1-17.

[3]刘金林.永不沉没的汉冶萍 探寻黄石工业遗产[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尹春霞)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Huangshi

LIUJinlin1,2

(1Public Culture Research Center,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2Hanyeping Research Center,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Abstract]As a resource-exhausted city,Huangshi has rich industrial heritage.While 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we can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ich industrial heritage in Huangshi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establishing the local discipline system studying Daye (one county of Huangshi),developing a tourism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ulture,building the brand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ulture tourism,etc.The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forma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like Huangshi.

[Key words]Huangshi;industrial heritage;Daye study;culture tourism;city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2-0007-04

[作者简介]刘金林,研究员,本科,湖北理工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师范学院汉冶萍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矿冶文化、工业遗产与汉冶萍历史。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公共文化视野下的黄石工业遗产研究”,项目编号:2015kyb01。

[收稿日期]2015-12-02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2.002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文化旅游黄石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